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路遥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把目光投向变革中的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情感与命运。他用生命所建构的文学世界,呈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也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路。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主要反映1975年到1985年城乡广阔的社会生活。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这样说:这十年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其间充满了密集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我的基本想法是,要用历史和艺术的眼光观察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人的生存与生活状态。作品中将要表露的对某些特定历史背景下政治事件的态度,看似是作者的态度,其实基本应该是那个历史条件下人物的态度,作者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真正体现巴尔扎克所说的‘书记官’的职能。

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方式,要求路遥一丝不苟、全方位地占有资料,熟悉所书写时代的特征与气质。路遥用6年左右的时间,潜心阅读了一百多部长篇小说,阅读了大量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以及农业、工业、科技、商业等方面的书籍,还翻阅过这十年间的各类报刊杂志,手指头翻烂了,就缠上胶布翻。他屡次重返陕北故乡,深入到工矿企业、学校、集镇等地,进行生活的重新到位,加深对农村、城镇变革的感性体验。应该说,路遥在动笔创作这部宏大叙事的作品前就做足了功课。但路遥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当时被文学评论界认为过于陈旧

在新的文学潮流面前,路遥并没有选择迎合,而是坚定地固守传统。路遥所以执拗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按他的说法:生活和题材决定了我应采用的表现手法,文学的‘先进’不是因为描写了‘先进’的生活,而是对特定历史进程中的人类活动作了准确而深刻的描绘。在中国这种一贯的文学环境中,独立的文学品格自然要经受重大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你之所以还能够坚持,是因为你的写作干脆不面对文学界,不面对批评界,而直接面对读者。只要读者不遗弃你,就证明你能够存在。

就这样,路遥以极大的艺术自信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抱病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19881230日,路遥给时任《文学评论》常务副主编蔡葵的信中,再次明确地宣誓了自己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当别人用西式餐具吃中国这盘菜的时候,我并不为自己仍然拿筷子吃饭而害臊……

事实上,路遥用最在乎读者的创作方法为读者做出的这盘菜,果真赢得了大众的好评。《平凡的世界》于19913月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时的路遥仍保持着高度清醒的头脑,他强调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在无数胼手胝足创造伟大历史、伟大现实、伟大未来的劳动人民身上领悟人生大境界、艺术大境界,应该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路遥是地道的陕北农民的儿子,陕北文化大气、包容、担当、进取、利他的特点给予其特殊的熏陶与滋养。他懂得自己的艺术创作在本质上与父亲的劳动并无二致,并由此生发出许多至理名言:如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有耕种才有收获;即使没有收获,也不为此而终生遗憾……这些具有农民哲思的人生箴言,是路遥这位有着深刻农民情结与土地情结的作家人生体悟的真实流露,这也是他长期思考人生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由此,他才有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的响亮声音。

《平凡的世界》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大转型时期,承担了历史书记官的功能;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价值,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继承,提供了鼓舞读者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小说中的人物成为改革开放大潮下芸芸众生的缩影,人生充满挫折但自强不息,出身卑微但敢于追求爱情。《平凡的世界》重构了中国社会的精神食粮,温暖了无数人心。它尊重了大众并引导了大众、提升了大众,让无数读者在其间找到了精神寄寓。

(取材于梁向阳《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1.下列词语在文中不能表现路遥“像牛一样劳动”的一项是(     
A.潜心B.屡次C.执拗D.抱病
2.下列说法不属于路遥现实主义创作观的一项是(     
A.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情感与命运
B.用历史和艺术的眼光观察社会生活
C.反映创造人类历史的劳动者的大境界
D.跟随新的文学浪潮描写“先进”生活

材料二

对文艺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文艺创作这一根本性问题,直接决定创作者的出发点、格局和境界,也从根本上决定其将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开拓自己的艺术道路,甚而决定能走多远。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文艺创作者必然不能与时代隔绝。然而,在创作实践中,对许多作家、艺术家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并不难,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时代的根底,又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能背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碑文,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能看到历史发展的大势所在,也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上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认识生活、面对世界时,心中是不是有根,有没有可靠的、根基牢固的看待世界与生活的立场和路径。

创作者心中的这个,必然涉及其身份和情感认同。以文学为例,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他们内心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和某一个村庄、某一个人群,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在各自的生命中,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让他知道自己是谁,也时刻在提醒着他、告诉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英国作家拉尔夫·福克斯说:只要作者和他的群众隔离,忽视群众,或者不了解他的群众,那么就很容易患贫血症,就很容易使得想象的化学中缺少某种重要的因素。这使得作者的思想变得贫乏,或者使他失去了力量。创作者和人民的关系,绝不等同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新时代为艺术提供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我们要倾力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把人民生活和实践中最深刻、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理想和创造的部分提炼出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身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对我们当下时代的认同,是与时代同步伐、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同频共振,将广大人民从精神上团结起来。

那些让人一见难忘、甘愿反复阅读的作品,一定蕴含着充沛的善与美的力量,给人以希望,鼓舞人的精神。读这样的作品时,常会让人遥想作品背后站着的那个。那个一定有着崇高的理想、宽阔的心灵和对未来坚定的信念。他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热烈赞颂劳动和创造的人们,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当读者或观众在心底为这样的作家、艺术家画像时,他同时也在雕塑自己,让真、善、美成为自己人生的底色。

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说:艺术具有影响人的智慧和心灵的强大力量。我想,那种把这一力量运用于创造人们灵魂中的美和造福于人类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艺术家。只有这样的作家、艺术家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学和艺术,才会像灯,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也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取材于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2022-10-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永丰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赴洛道中作(其一)

陆机1

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

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

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

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

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

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

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

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

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注释:【1】陆机,吴国人。此诗是作者在吴国灭亡后,赴任洛阳途中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开篇点明辞亲远行,诗人驾马登车哭泣告别。
B.三四句写诗人被世事和孩子缠身,难以从容地赴任。
C.七八两句写诗人越走越远,荒野的小道上空无一人。
D.这首诗既有直抒胸臆,又有间接抒情,富有感染力。
2.“悲情触物感”的意思是,“触景感物生悲绪”。请简要概括诗中的悲情,并分析“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这四句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2022-10-0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积微,月不胜1日,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秋毫,则大物不过矣。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胜月                                     时: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                    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                    行:行为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故善者王//王者敬
B.亡国之祸败不可悔也//不可日志也
C.此谓也//若白垩与黑漆
D.察秋毫//人拜之以牛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4.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请根据要求作答。
(1)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2)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
2022-10-0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主要记述了下面的内容:

浩繁的省亲园林建造工程终于完工,贾珍遂请贾政亲自视察并赐题各处匾额。宝玉随贾政并众清客同行游览。贾政有意试一下宝玉之才,宝玉也得以在众人面前大显其才。


请根据此章节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事在小说中的作用。
2022-10-0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香港礼宾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6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18411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7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下列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接(zǎi)旗(gǎn)冉(rǎn)B.接(zǎi)旗(gān)冉(rán)
C.接(zài)旗(gǎn)冉(rán)D.接(zài)旗(gān)冉(rǎn)
2.下列词语在文中空白处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A.改建   装修   扩建B.改建   扩建   装修
C.扩建   装修   改建D.扩建   改建   装修
3.这篇特写借场景的串联来反映香港回归这一重大政治活动的进程。在呈现场景时,文章划波浪线的语句有意地突出了每一场景的具体时刻,这样写有何好处?
2022-10-09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则瓠落无所容(hù     luò)
B.世世以洴澼絖为事(píng     pì)
C.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jūn)
D.今一朝而技百金(y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我树之成而五石:结果B.以吴王:取悦
C.以封:有时候D.何不以为大樽:思考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所言之“用”为具体之用、世俗之用。他认为五石之瓠只能用来装水或做瓢,否则便是无用。
B.庄子所言之“用”为广义之用、精神之用。五石之瓠固然可以装水或做瓢,却不限于此,人也可以借此获得精神的自由。
C.庄子举“不龟手之药”例以证明惠子之不通达,同时暗示人们应该多角度观照事物,积极发挥自身才智获取富贵。
D.对某一物,“所用”不同,其价值也大不同。我们要善于跳出惯常思维,超越世俗经验的束缚,发现并发挥物的最大价值。
2022-10-09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鲁迅先生评价《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B.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C.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者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D.海明威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
2022-10-09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大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如何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我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了解作家所属的文学流派譬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荒诞派等,并考察其写作的思想动机及推崇的哲学理念。加缪主张存在主义——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从而拥有意义。在阅读《局外人》这本书的时候,主人公默尔索的行为就具有许多值得考察的点。日复一日枯燥单调的生活,使他颇感疲倦和麻木,从而显示出消极堕落和碌碌无为的状态。他甚至认为采取任何措施改变现状都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可谓现代人在工业社会中生存困境的真实写照。结合相关的文学理论和作者的思想主张,可以让我们对作品的主旨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解读文本的同时,对写作的时代背景及国际格局有一定的认知。在《简爱》这部作品当中,伯莎梅森为何会被塑造成一个疯女人。这一方面是出于衬托简爱正面形象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源于伯莎梅森的身份。她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公民,彼时拉丁美洲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远远不及西欧世界。所以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的同时,不自觉地戴上了有色眼镜。即使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作家,也不可能脱离当下的时代背景而进行思考写作。

非常有趣的一点是,有时不妨将外国文学名著与中国现当代作品进行对照和参考。譬如《变形记》当中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后,丧失了经济来源和劳动能力,从而被家人唾弃,最后孤独的死去。与此类似的是《骆驼祥子》,同样阐述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那么在相似的结局当中,又有怎样的不同?格里高尔一开始便沦为集体的附庸物,他的个体性和独立人格早已被家庭和社会所蚕食。祥子更多是为自己而活,希冀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命运,成就一番事业,最终仍是沦为行尸走肉。中外名著写作的社会背景及思想动机往往不尽相同,但又在不经意中抒写和表达了共同的人性主题,可谓异曲同工。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加缪的作品有助于了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B.即使是伟大的作者也未必能够跨越历史局限
C.格里高尔和祥子的命运都有强烈的悲剧色
D.对于人性的关注是文学作品经常涉及的主题
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譬”读作pì,意思是“比方”。
B.加:“缪”读作miù,此字另读“miào”。
C.碌碌无为:“碌”读作lù,意思是“平庸”。
D.食:“蚕”读作cán,意思是“春蚕”。

材料二

有一种值得关注的观点:读小说是为了获取知识或行为准则,从而指导现实的行动。这里小说被当作了一本人生指南。然而,倘若小说只有实用价值,那么倒还不如哲学甚至一些关于成功、幸福之类的畅销书来得好。

还有一种需要纠偏的观点:小说就是故事,就是如电视剧或者娱乐节目一样带来乐趣的东西。以这种标准看,也许《哈利波特》比起《安娜·卡列尼娜》更能代表小说艺术的巅峰。正是这种观点的存在使许多人因为名字复杂、篇幅过长、看不懂而咒骂一部小说。小说,至少是经典小说,都有其深度和价值,“需要流下热汗,才能获得先辈留下的遗产”,而不是如电视剧和娱乐节目带来的那种廉价而易逝的感官享受。

对于读者来说,进入小说的情境是一种付出,但是一旦进入,这种付出也就转化为感性经验和自由回报给我们。进入小说的我们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随着人物观察、行动、思考,如同一艘浓雾中的航船驶向未知的海域。在这其中可能有危险(《罪与罚》),有无奈的失去(《包法利夫人》),但都不会真正地伤害我们;同样,其中还可能有对道德底线的突破(《洛丽塔》),对日常惯性规则和思维的突破(《巨人传》《局外人》),它们也都仅仅以虚拟的方式发生而给予我们一种非常强烈而特殊的体验。在小说中姿意航行的我们受着保护,又体验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生。小说既是现实的,你感觉其中的一切都在按着一种可以理解的逻辑发展;而它又是充满奇幻和虚构的。小说的世界按照它自己的逻辑既自然又不自然的发展着,自然的一面贴合我们的理解力,而不自然的一面贴合感受力。这种感受是独特的,却又那么真切。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文学作品并不能获取任何实用价值
B.小说的精神价值主要体现在娱乐功能上
C.对于读者来说,读小说就能够获得自由
D.进入小说情境,会有强烈和特殊的体验
4.根据第三段,下列成语中表达阅读感受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光怪陆离B.异彩纷呈C.身临其境D.酣畅淋漓

材料三

我不相信人会有所谓的命运,但是我相信对于任何人来说,限度总是存在的。再聪明再强悍的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总是有限度的。《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不是无能之辈,尽管他是最好的渔夫。他遇到他的限度了,就像最好的农民遇上了大旱,最好的猎手久久碰不到猎物一般。

可是老人没有沮丧,他继续出海,向限度挑战。他终于钓到了一条鱼。如同那老人是人中的英雄一样,这条鱼也是鱼中的英雄。在这场鱼与人的恶战中,鱼也有获胜的机会。鱼在水下坚持了几天几夜,使老人不能休息,穷于应付。这时,只要老人割断钓绳,就能使自己摆脱困境,但这也就意味着宣告自己是失败者。老人没有这样做,他把那条鲨鱼当作一个可与之交战的敌手,一次又一次地做着限度之外的战斗,他胜利了。

老人载着他的鱼回家,鲨鱼在路上抢劫他的猎物。他杀死了一条来袭的鲨鱼,但是折断了他的鱼叉。于是他用刀子绑在棍子上做武器。到刀子又折断的时候,似乎这场战斗已经结束了。他失去了继续战斗的武器,他又遇到了他的限度。这时,他又进行了限度之外的战斗:当夜幕降临,更多的鲨鱼包围了他的小船,他用木棍、用桨、甚至用舵和鲨鱼搏斗,直到他要保卫的东西失去了保卫的价值。

老人回到岸边,只带回了一条白骨。

有人说桑地亚哥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尽管他是条硬汉,但还是失败了。

什么叫失败?也许可以说,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就是失败。

但是,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老人到海上去,不能期望天天有鱼来咬他的钩,于是他常常失败。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这个词还有另外的含义,即是指人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类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

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不相信有所谓的命运,但相信限度的存在
B.圣地亚哥和马林鱼之间的争斗是英雄间的争斗
C.虽然圣地亚哥屡败屡战,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
D.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何谓失败,何谓胜利
6.如果要你为一本外国文学名著撰写一篇书评,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一篇书评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2022-10-09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涂了漆的苗寨

冯骥才

十二月里在南宁的文化遗产抢救论坛讲了一句话:“许多遗产在我们尚未抢救时就已经消失了。”我所表达的是近些年常常碰到的一种令人焦急的状况与感受。会后一个当地的记者追着要我对上边的话具体说明。我说:“还要我举例吗?你下去跑一跑就知道了。”

从他的脸上看,显然还不明白我这话的意思。但紧接着的事情,就可以拿来回答他。

从南宁出来,一路北上,去到桂北的山里考察少数民族的村寨。如今经济发达地区,比如江浙的沿海地区,再比如山东,古村落已寥若晨星。我知道,只有在这片黔桂湘三省交界的大山的皱褶里,还会隐伏着一些古老的山寨。然而这些古寨的现状如何?还有多少完好的历史杰作?我特意邀请当地的几位文化学者做向导,他们知道我想看什么。

然而,亲眼目睹的情况却让我如挨了当头一棒。

依计划先到融水苗族自治县去看山上的一座有名的苗寨。据说这山寨的历史至少在五百年以上。从一位做向导的当地学者的描述听得出,这座苗寨外貌优美,内涵深厚,宛如宝寨。然而驱车攀山三四个小时之后,停车钻出来抬头一看,令所有人——包括做向导的学者,大惊失色。遍布山野一片刺目的艳丽五彩。原来这古寨竟刷了油漆。木楼的墙板涂成雪白,再勾上湖蓝色的花边,吊脚楼长长短短的木柱一律刷上翠绿色,看上去像堆在天地之间一大堆粗鄙的、恶俗的、荒唐可笑的大礼盒。当地的一位学者不禁说:“怎么会成这样?前几个月来还好好的呢!”

后来才知道这里要建设新农村,一些人认为这样做是为了表现“新”——焕然一新。这叫我想起二十年前写过的一篇小说《意大利小提琴》。一个落魄的艺术家在旧物店里发现一把意大利小提琴,如获至宝,但手里的钱不够,他回去四方借款,待把钱凑齐再去买琴时,出现了同样荒唐的一幕——店主为了使这把老琴更招人喜爱,用白漆把琴亮光光重油一遍,好像医院用的便壶。

能说店主不是出于好意吗?但无知也会“犯罪”。一座古寨就这样被报废了。

接下来我去访问龙堆山顶上另一座历史悠久的侗寨时,所见景象更加糟糕。为了开发旅游,吸引人们去看著名的龙脊梯田,这座山寨快成旅店区了。改建的改建,涂漆的涂漆,然后再用彩漆在墙板写上各种店名。与我同来的本地学者哑口无言了。是呵,刚才被他描述得神乎其神的那座侗寨呢?

看吧,这些古寨和古村落,不就是在我们还没看到时就消失了吗?我很想打电话叫南宁那个记者来亲眼看一看。可惜我没有他的名片。

珍贵的文化遗产就是这样被毁掉的。一半是片面地为了GDP,为了政绩,为了换取眼前一些小利;一半出于无知。

文化遗产就是以这样的速度消失了的。几个月前还在,几个月后就完了,永远消失不见。

我想起两个月前到浙南考察廊桥时,在陈万里先生居住过的龙泉市的大窑见到一座古庙。这座庙立在村头的高坡上,老树簇拥,下临深涧,很是优美。此刻,当地为了开发旅游,正忙着翻旧为新,换砖换瓦,油漆粉刷。待爬上去一看,这座庙竟是一座明代遗存。不仅建筑是明代的,连木柱上原先的油漆所采用的“披麻带灰”也原汁原味是明代的。我还发现大殿两侧木板墙上画着“四值功曹”,风格当属清代中期。所用颜色朱砂、石绿都是矿物色,历久弥新,沉静古雅。然而眼下民工们正在用白色的油漆往上刷呢!四位天神已被盖上一位,还用彩漆依照原样“照猫画虎”重新画上,花花绿绿,丑陋不堪。我忙找来村里的负责人,对他说:“你知道你干的是什么事吗?那可是你们村里的宝贝。快快停下来。千万别这么干了!”

遗产的抢救不仍是第一位的吗?但抢救不是呼吁,而是行动。要到田野,到山间,到广大民间去发现和认定遗产,还要和当地人讨论怎样保护好这些遗产,而不是舒舒服服地坐在屋里高谈阔论、坐而论道。

此次在桂北三江的澄阳八寨,徜徉于那种精美的鼓楼和风雨桥之时,真为侗族人民的创造而折服。经人介绍,与当地的一位侗寨的保护者结识。据说这八座侗寨就是他保护下来的,遂对他表示敬意。谈话中,他说,当初有关领导部门也曾来人,要他们把这些美丽的风雨桥全漆成大红色,要和天安门一样。被他们坚决拒绝。如果没有那次拒绝,就没有今天迷人的澄阳八寨了。后来才知道,此人是一位侗族学者,现在就住在澄阳八寨,天天守在这里,为保护和弘扬侗族文化而致力工作。

一种遗产如果有一位钟爱它的学者,这遗产就有了安全保证。但我们中华民族的遗产实在博大而缤纷,多数遗产的所在地实际上是没有学者的,没有明白人的。如果没有文化上的见识,这些遗产必然置身在危机之中,毁灭时时可能发生。

抢救是必须在田野第一线的。第一线需要学者,而且需要学者中的志愿者。问君愿意在中华大地上千千万万濒危的遗产中认领一样悉心呵护吗?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寥若晨星:形容很少B.粗鄙:粗俗
C.神乎其神:神奇得过了头D.倘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表明,一些媒体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缺乏了解。
B.大山里隐伏的古寨仍以历史杰作的面貌完好无损地保留着。
C.村民们将古老苗寨涂漆的行为是破坏文化遗产的犯罪行为。
D.作者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不需要呼吁,而是尽快采取行动。
3.根据文意,对下面这句话加以赏析。
店主为了使这把老琴更招人喜爱,用白漆把琴亮光光重油一遍,好像医院用的便壶。
4.根据全文,你认为若想保护好文化遗产,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做简要说明。
2022-10-09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释】①和:指用诗应答。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②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③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④淑气:和暖的天气。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⑤晴光:谓春光。蘋(pín):多年生草本植物。⑥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新”字呼应了题目中的“早春”和“游望”。
B.颔联写云霞烂漫,梅柳报春,写出春光的壮阔和俏丽。
C.颈联描绘黄莺凄厉的哀鸣,为下文作者思乡做了铺垫。
D.全诗对江南早春描写历历如画,对仗工整,平仄和谐。
2.有人认为此诗结尾落在思乡之意上甚为突兀。对于这种说法,请你结合对全诗的理解予以反驳,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