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华夏大地上,古村落并不罕见,为什么有的很快就被淹没了——或者被城市裹挟,或者被田野覆盖——而有些则保存得比较完好。这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是,人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养一方水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古村落的人似乎总是很淡定,你发你的财,我种我的田,你当你的官,我开我的店。你在豪华别墅运筹帷幄,我在自家庭院种花育草。生命的质量并不在于大红大紫,惬意就好。

古村落的时光都是缓慢的,从容不迫。在查济,时不时能够见到,小溪中间,桥洞下方,有几个农家女浣衣洗菜,说说笑笑。夕阳从水面反溅到她们的脸上,流光溢彩。在查济街上,我看见一个七旬老汉在编织竹制工艺品,见他满面红光,问他健康秘诀,答曰,知足常乐,就是最好的保健药。

查济周边的小小山林有着奇异的功能,那些葳蕤的草木,呼吸着日月精华,雨雪霜露涵养在根下,贮存在细密的泥土里,节奏分明地释放,流到山下。这些小溪一路歌唱,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奢望我给你大江大河,不要希望我载着你们漂洋过海,就用我来煮茶酿酒,就在我的怀里荡涤心灵,让我陪着你们的时光缓缓流淌,生活是多么地美好。

1.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B.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C.坚强,纯洁,严于律己——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D.“啊,原来如此!——现在你把功课温熟了吗?”老师问他。
2.下列句子中的“应该”与文中加点的“应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都应该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B.你应该多吃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C.他今天应该回来过,因为房间被收拾得十分整洁。
D.如果你有机会游览香港,你应该游览海洋公园和太平山。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在查济的小溪中间和桥洞下方,经常可以看到快乐的农家女在夕阳下洗衣洗菜。”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发

【法国】让·尼古拉·阿瑟·兰波

王以培   

看透了。形形色色的嘴脸一览无余。

受够了。城市的喧嚣,黄昏与白昼,日复一日。

见多了。人生的驿站。——噢,喧嚣与幻像!

出发,到新的爱与新的喧闹中去!

出行

【法国】让·尼古拉·阿瑟·兰波

王道乾   

看够了。色相在空气中处处遇合交会。

也够了。城市的喧嚣,黄昏,日午,直到永远。

知道得够多了。生命的中止,多次停顿。——啊,喧嚣和色相!

在新的情爱和音响之中,出行远去!

1.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横线部分都使用了破折号,请对其各自的作用作简要说明。
①标准就几个字——不湿、不臭、不黑、不滑。
②见多了。人生的驿站。——噢,喧嚣与幻像!
2.有人说翻译是文学作品的二次创作,JeanNicolasArthurRimbaud(中文一般译为兰波)的《Depart》即拥有了两位翻译家的不同再创作。文学社小明现在需要选一个版本放人社团编辑的外国诗歌作品荐读,请你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给他一个建议并说明理由。
2024-04-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近来好像害怕我,连话也不肯跟我多说,究竟是为什么?”他半正经半开玩笑地说,一只手在玩弄下垂的树枝。

“哪个害怕你?”鸣凤噗嗤笑道,“人家一天从早忙到晚,(A哪儿还有工夫说闲话”她说了又要走。

觉慧连忙做手势止住她,一面说:“我晓得你真的害怕我。你说没有工夫,怎么你又跟倩儿两个在那边玩呢?”

“你是少爷,我是丫头,我怎么敢跟你多说话?”她做出冷淡的样子说。

“那么从前你为什么又常常同我在一处玩?(B那时候还不是跟现在一样!”他往下追问。

她的明亮的眼光在他的脸上扫了一下。她勉强地笑了笑,然后低下头用忧郁的调子解释道“现在不同了,我们都长大了。”

“大了又有什么关系?难道我们的心就变坏了?”觉慧惊讶地问。

“不是的,长大了,常常在一起,旁人就会说闲话。公馆里头说闲话的人又多。我倒不要紧,你总该当心点,不要忘了少爷的身份。”她依旧低下头说话,声音里带了一点苦味。

“你不要就走,我们到那边去,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说。”

他沿着梅林外靠湖滨的一条小路走去,她默默地在后面跟着。他有时候掉过头来问她一两句话,她很简短地答复了,或者只是微微地一笑

(摘编自巴金《家》)

1.若将文中加点的“默默”改为“默然”,“微微地一笑”改为“微笑”,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不用问号,而用感叹号,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感叹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人家”一词,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你要求人家事事跟着你。
(2)人家一天从早忙到晚。
2024-04-08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正因为处处若有奇迹可以发现,人的劳动的成果,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地无一时不使人神往倾心。

这小城里虽那么安静和平,但地方既为川东商业交易接头处,故城外小小河街,情形却不同了一点。也有商人落脚的客店,坐镇不动的理发馆。①此外饭店、杂货铺、油行、盐栈、花衣庄,莫不各有一种地位,装点了这条河街。还有卖船上用的檀木活车、竹缆与罐锅铺子,介绍水手职业吃码头饭的人家。小饭店门前长案上,常有煎得焦黄的鲤鱼豆腐,身上装饰了红辣椒丝,卧在浅口钵头里。油行屯桐油。盐栈堆火井出的青盐。②花衣庄则有白棉纱、大布、棉花以及包头的黑绉绸出卖。卖船上用物的,百物罗列,无所不备……

1.文中第1段有三个重叠形式“小小、明明白白、处处”,说说它们和“小、明白、处”相比,语意各自有什么不同。
2.下列各句中的顿号,和文中①②中的顿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越剧、沪剧、黄梅戏、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B.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甲、题材;乙、用字;丙、表达;丁、色彩。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D.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3.下面两句话中都出现了“落脚”一词,请结合语境分析其具体的含义。
(1)也有商人落脚的客店,坐镇不动的理发馆。
(2)垃圾分类、物业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其最终指向的都是每个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落脚于我们大家的幸福生活。
2024-04-0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子路如此刚直、天真、胸无点滓,毫无城府,邪恶的世界当然不会让他得到善终。孔子以洞明世事的世故眼光,早已预言过子路将“不得其死”。在那时人的观念里,“死”,乃人生命的自然终点,也就是庄子所讲的“天年”。“不得其死”,就是指,从而得不到(或等不到)那个自然的终局。后来的事实证实了孔子的预言。在卫国的蒉聩孔悝之乱里,子路不避其难,挺身赴险,像他老师一样“知其不可而为之”地去维护“义”,最终被杀。但我以为,苟活不如好死。既然生命的终局总是死,为什么不能利用死来为生命争取最后的荣耀?从这个意义上说,子路是死得其所。而那些没有真正生活的,或者说,生活在“学术规范”“考试规则”中的当代所谓学者,才真正是“不得其死”——从他们跨进所谓学术的那一天起,他们的生活实际上已经终止了,他们活泼的生命、心智与德性,

子路死亡的消息传到鲁国,七十多岁的孔子停止了肉羹之食。这是他老人家终生喜爱的食物。圣人的生活开始缺少滋味。第二年,孔子驾鹤西去。

1.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要是宗教不能带你走正路,让我唤醒你的良心来帮助你——你大概还有点儿道德观念吧?
B.这八年工夫——我最得意、最喜欢的女人——没想到是个伪君子。
C.在卫星发射现场,有一群特殊的观众——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组成的“志在航天,争做时代先锋”思政实践团成员。
D.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2.下列句子中的“滋味”一词与文中加点词语“滋味”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土家米茶始于汉代,是重庆特产,给你不一样的茶滋味
B.在苦瘠之地感受消费扶贫:用黑苦荞酿出幸福滋味
C.中国调味品协会征求意见,对色泽、气味、滋味、状态有要求。
D.一杯“红烧肉拿铁”,咸甜两般滋味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高加林挽着一篮子蒸馍加入这个洪流的时候,他立刻后悔起来。他感到自己突然变成一个真正的乡巴佬了。他觉得公路上前前后后的人都朝他看,他,一个曾经是潇潇洒洒的教师,现在却像他的老父亲一样,上集卖蒸馍去了!他的心难受得像无数虫子在咬着。路上,他想起父亲临走时吩咐他,叫他卖馍时要吆喝,他的脸立刻感到火辣辣地发烧。

他满脸通红朝公路两头望了望,见没什么人。于是就像做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一样,匆忙地折身走进了公路边的那条拐沟里。他在这荒沟里走了好一段路,直到看不见公路的时候才站住。他站住,张了一下口,但没勇气喊出声来,又张了一下口,还是不行。短短的时间里,汗水已经沁满了他的额头。四野里静悄悄的,几只雪白的蝴蝶在他面前一丛淡蓝色的野花里安详地飞着,两面山坡上茂密的苦艾发出一股新鲜刺鼻的味道。高加林感到整个大地都在敛声屏气地等待他那一声白蒸馍哎——!啊呀,这是那么的难人!他感到就像要在大庭广众面前学一声狗叫唤一样受辱。他用手背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水,决心下一声非喊出来不可!他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把眼一闭,张开嘴怪叫一声:白蒸馍哎——他听见四山里都在回荡着他那一声演戏般的,悲哀的喊叫声。他牙咬住嘴唇,强忍着没让眼里的泪花溢出来。

他直愣愣地在这个荒沟野地里站了老半天,才难受地回到公路上,继续向县城走去。从他们村到县城只有十来里路,但他感到这段路是多么的漫长和艰难。他知道,更大的困难还在前头——在那万头攒动的集市上!

1.下列对原文的解说或者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潇潇洒洒”,运用叠音词,强化高加林当老师的潇洒。
B.“安详地飞着”,以动衬静,反衬了当时环境的安静。
C.“敛声屏气”,改为“平心静气”更能表现“静悄悄”。
D.“把眼一闭”,表现高加林狠下决心与处境的难堪。
2.请结合材料内容,分别指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1)“白蒸馍哎——”
(2)他知道,更大的困难还在前头——在那万头攒动的集市上!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他站在那里张了两次口都没勇气喊出来。”语义基本相同,但是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一天到底睡多久最好?”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睡眠话题里最高频的问题了。那么人一天到底睡多久最好呢?,不同年龄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不同。总体来看,婴幼儿所需的睡眠时间最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所需的睡眠时间有减少的趋势,一直到18岁以后,变化才慢慢趋于稳定。

这个世界上存在部分人,他们不需要睡那么多,睡5-6个小时就够了。所谓的“够了”,意思是不影响白天状态,白天不需要打盹,也不需要咖啡,工作发挥和其他常人一样。这种人叫作“短睡眠者”。和短睡眠者相反,还有部分人,天生需要睡很久,比如:常常需要睡9小时甚至10小时以上才能保证白天的精神状态, A

如何判断自己每天需要睡多久?简单说:看醒后的表现。如果你醒来后在多数时间都能保持足够的清醒能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那么就可以认为你睡得可以;,如果醒后容易嗜睡,注意力下降,那么就意味着你睡得不够好——或者是时间不够,或者是质量不佳,或者两者都有。

,你需要多少睡眠,可以和别人不一样。结合之前说的,现在可以总结两句话:你的睡眠时间,不要和过去比;你的睡眠时间, B

1.请在文中序号①②③三处,填入恰当的虚词。
2.请在文中A、B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请具体说明材料第三段破折号的作用,并简要说明在这里使用破折号有什么好处。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________,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平原的“大”不同于沙漠,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

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________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________是庄稼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阻拦   广袤无垠   依然B.阻隔   无边无垠   依然
C.阻拦   无边无垠   竟然D.阻隔   广袤无垠   竟然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手工”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闻一多的《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
B.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C.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甚至有著名学者断言这“不可能”。
D.火车上的气息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
3.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它要经过庄稼人的手,一棵一棵地插下去”,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年人在烦恼里常常怀念儿时,久住现代化的闹市很容易回忆起田野上的风景。西行入陇,身住兰州,我忘不了我儿时的故土在关中,那是原野上到处分布着云团一样的绮丽大树的关中……

杏树,在早春里最先著花。春风一到,杏花穿着粉裙,参加一年一度的选美大赛。洋槐,万花凋谢它才开。在刚刚波荡开来的绿色里,槐花一嘟噜一嘟噜素白似雪,雅秀高洁,清芬阵阵,鲜洌的芬芳夜静时尤其袭人。柿树,无疑是色调至为沉着的一种果树。它是自然界的最后一抹成熟,是天地间所有绿色卷旗回营的号令。杏树掀开了春之裙裾,柿树则收揽了缤纷的秋意,以杏花之粉红为始,以柿叶之绛红终局,既关乎人事,也正属于造化的安排。

兰州市区里,我住六层楼,在最高层。俯倚阳台,我又一次眺望,自“宁卧庄”往东,在那黄河投奔而去的远方,便有我的故乡,思絮如云……

我的儿女们自小在城市里长大,日后不论有多大的沧桑变迁,他们也不会有这样一页寥廓而富于野性的回忆了。失却此忆,在他们是有幸呢,还是不幸?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可恶!然而……。”四叔说。
B.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C.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
D.“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的呼唤,马上飞了过来。
2.下列语句中的“一”字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春风B.度的选美大赛
C.嘟噜嘟噜D.我又次眺望
3.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2024-03-28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科学研究显示,过度依赖导航软件,可能导致大脑减少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不仅如此,导航在为我们提供位置信息的同时,也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线路选择,塑造着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认知。例如,目的地搜索功能,让我们不用在地图上寻找特定位置,选项就能自动弹出;,使我们不再需要依据经验选择路线。从某种意义上说,导航软件确实能让我们以最少的时间跨越特定的空间,提高时空转换效率,但也可能让我们错过沿途的风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更丰富地感知环境,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与广大世界之间的关系,也是在路上的一个课题。曾经,谢亮老人为他人义务指路16年,让很多初到北京的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暖意;如今,一部手机在手,。曾经,在认路时,城市的建筑物、街道以及花草树木都能深深嵌入我们的记忆;如今,一些人记得最清楚的路线,就是住所到地铁站、公交站的那一段路。某种程度上,只操心导航软件中的连线和数字,容易让人忽视环境中的自然、历史、文化,忽视身边的烟火气、人情味、风景美,进而在急匆匆的赶路中失去人在旅途的乐趣。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在路上”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D.“落木”,显得很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3-28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高三第二次模拟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