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1.“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中的“李易安”指词人__________。作者辛弃疾,宋代豪放派之集大成者,有作品集《__________》传世。
2.博山道中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作者在词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愿望?
3.简析本词的写作特色。(不超过80字)
2019-12-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华东师大版高二第四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辛弃疾,号________,南宋著名词人。“摸鱼儿”是这首词的________
2.词的上阕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设问     借代
B.设问     比拟
C.夸张     比拟
D.夸张     借代
3.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闲愁”指什么?词的下阕是怎样抒发“闲愁最苦”的?
2019-12-1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2-13高三下·上海黄浦·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①

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②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③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④。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注释】①作者年轻时与安徽池州东流的一位女子两情相洽。淳熙五年途经旧地,重访不遇。②划(chàn)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③绮陌:多彩的大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巷。④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
1.辛弃疾,字_______
2.古人吟诗填词讲究炼字。请就上阕中“又”、“欺”二字选择其一,谈谈它的妙用。
3.本词的结束句“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历来受到诗评家的推崇。请你说说它妙在何处。
2019-12-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光明中学等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三3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3·上海·一模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1.“满江红”是这首词的_________
2.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由江行沿途所见山水引发回忆,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B.“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强烈地表达了长年客居他乡的寂寞与凄凉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C.“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甫的诗句“吴楚东南坼”,贴切表现出江行所见景象的壮阔。
D.“旌旗未卷头先白”用借代的手法表达战争未胜利而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的感伤与悲叹。
3.“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一句,写“梦中”所行,有何独特的表达效果?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
2019-12-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南歌子•山中夜坐

(南宋)

世事从头减,气坏彻底清。夜深犹道枕边声,试问清溪底事不能平。

月到愁边白,鸡先远处鸣。是中无有利和名,因甚山前未晓有人行?


【注】①从头减:言彻底消失。②底事:何以,为什么。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南歌子”是填词用的曲调名。B.“山中夜坐”是这首词的题目。
C.从字数上看,本词是“小令”。D.从韵脚上看,本词上下阕换韵。
2.对本词的理解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山中夜坐”说明,作者内心不宁,思绪难抑,世事难忘。
B.“世事”两句说,秋高气爽,能使人忘却世事,心怀清澈。
C.“夜深”两句写溪流责怪“我”深夜在枕上鸣不平发怨声。
D.上阕表明,作者心怀如溪水清澈,世事和不平已淘洗干净。
3.画线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赏析。
2019-12-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宋)辛弃疾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荚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鹈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别离。

1.辛弃疾,号______
2.下列选项对文本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莫折”有劝勉别人热爱生命,珍惜时光之意。
B.从“少时”至“而今”喻时光流逝,岁月变迁。
C.“牡丹笑我倚东风”用拟人手法,诉伤感之情。
D.“是栖栖者蜂和蝶”句与前句形成相互的对应。
3.作为一首送别词,全词除最后一句,均无涉及送别之意。请对此进行赏析。
2019-12-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高考冲刺卷(一)语文试题
2015·上海·二模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即席和韩南涧

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未知明日定阴晴。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①韩南涧:即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1.对本词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从音乐性来看,“临江仙”属词牌名B.从词题来看,本词属于友人唱和之作
C.从结构上看,本词可划分为上下两片D.从用韵来看,“生”字可单独成韵
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平原一片丹青”,写出春日平原花红草绿、秀美如画的情景。
B.“花飞蝴蝶乱”,描绘出春天花飞蝶舞、生机勃勃的烂漫景象。
C.“绿野先生闲袖手”,借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态。
D.“未知明日定阴晴”,暗含着作者对前途命运变幻不测的忧虑。
3.结合作品,赏析画线句。
2019-11-1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十三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10·上海浦东新·二模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1.“易安”是指宋代著名词人________(填写姓名)。
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3.请联系作品内容,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对本词作简要赏析。
2019-11-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12-13高二下·上海金山·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①银胡碌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③,换得东家种树书。


①娖 [chuò]:戒备 ② 银胡碌:箭筒,一种戒备的器具。③平戎策:指向朝廷提出的一些抗战建议。
1.从字数看,这首词属词中的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追摹青年时代一段快意的战争经历,激昂发越,声情并茂。
B.诗中“燕兵”代指“金兵”,尽管敌人防备,诗人率军仍能射良箭突袭成功。
C.下片一“追”一“叹”,含不尽的岁月感怀,由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
D.整首词直抒胸臆,体现了辛弃疾词风豪放的特点。
3.下片着一“叹”字引领,请结合词句简析 “叹”的内涵。
2019-11-15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4-15高三上·上海·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作者被投降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千丈翠奁开”一句,写出了带湖                       的特点。
2.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人爱湖之“甚”,故对鸥鹭产生结盟之愿,运用比拟的手法,希望结盟之后常来常往,不要互相猜疑。
B.词人与鸥鹭结盟,但是鸥鹭立于水边苍苔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水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
C.“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两句,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词人悟出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理,内心生出旷达开朗。
D.词人“甚爱”带湖,词中充溢着优游之趣、闲适之情,表现出了带湖生活的快乐自得,全词一扫被弹劾落职的落寞与孤愤。
3.本词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赏析。
2019-11-1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十三校2013-2014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