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①鲈鱼堪脍:《世说新语》中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②求田问舍三句;《三国志》中记载,刘备曾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而不愿出门相见。刘郎,刘备。③树犹如此:《世说新语》中记载,“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1.本词按字数划分属于______
2.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天”句营造了江南秋季天高气爽,长江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广阔意境。
B.“遥岑”句运用比喻,把山比作美人头上的玉簪和发髻,引起亡国之恨。
C.“落日”句中诗人以“断鸿”的意象来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D.“休说”句中诗人借张翰的典故,表达自己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的愿望。
3.结合全词,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2022-03-26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廓之:编写《稼轩词甲集》的范开,辛弃疾的门人。其生平事迹不详。②“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
1.“春蚕食叶”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凉”字暗示廓之应试前的紧张心情。
B.“鹏北海,凤朝阳”描摹出廓之的满怀豪情。
C.词作多处用典,体现了辛词“掉书袋”的特点。
D.送别词作往往情感感伤,本词格调豪迈昂扬。
3.结合题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该词具有怎样的词风,并阐述理由。
2021-12-2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①廓之:编写《稼轩词甲集》的范开,辛弃疾的门人。其生平事迹不详。
②“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
1.“春蚕食叶”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凉”字暗示廓之应试前的紧张心情。
B.“鹏北海,凤朝阳”描摹出廓之的满怀豪情。
C.词作多处用典,体现了辛词“掉书袋”的特点。
D.送别词作往往情感感伤,本词格调豪迈昂扬。
3.结合题材内容,分析该词具有豪放风格的特点。
2021-08-12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万兜鍪,千军万马。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乡子》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永遇乐》“望中犹记”中的“望中”意义不同,前者指中国,后者指中原地区。
C.《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中的“千古”与《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千古”意义相同,都是“久远的年代”的意思。
D.《南乡子》中的“曹刘”指曹操和刘备。《永遇乐》中的“佛狸”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是他的小名。
2.辛弃疾在本词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都提到了孙权,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两处用典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点。
5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鹧鸪天

寻菊花无有,戏作

宋·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①,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


[注]①云烟畔:词人闲居的江西上饶铅山县乡间别墅。
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也有表现重阳节习俗的诗句,请写出一句:“____”。
2.下列关于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掩鼻”两句从时空的角度写出了官场之“臭腐”,极具艺术概括力。
B.上阕“人间”与“云烟畔”形成鲜明对照,突出词人不问世事的隐居生活。
C.下阕“呼老伴”三句呼应题目,将菊花拟人化,读来婉曲有味且意趣盎然。
D.题目为“寻菊”,直到下阕才出现菊,实是词人意不在菊,而是借题发挥。
3.本词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借“黄花”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2020-03-0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0.15) |
6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鹧鸪天·博山寺作

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御,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注]①该词作于作者40来岁遭谗落职之时。②语出《世记新话·品藻》,表达坚守自我的志向。③语出杨雄《法言·问神》,表达不依附权贵之意。④语出《丐论》:“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

1.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词的一项是(        )。
A.激情昂扬
B.平淡闲逸
C.激愤深沉
D.幽默风趣
2.本词富于议论,也借助精选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全词四句中哪一句最能体观这一特点,请结合具体意象赏析。
3.词这种体裁,一般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本词却另辟蹊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3-14高二上·上海宝山·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①,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①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1.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__。上片与题目“元夕”中的“夕”字直接照应的词有“夜”、“________”、“光”。
2.对本词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辛弃疾是宋代豪放词派代表人物,本词即属豪放之作。
B.首句“东风夜放花千树”化用了岑参的“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意。
C.词中所写的元夕景象,是古人除夕之夜放烟花、舞彩灯,欢度良宵景象的再现。
D.上片状景,铺叙元夕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为下片出现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起到正面烘托的作用。
3.结合词中内容,分析词中“那人”的形象。
2019-12-21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9-10高二上·上海松江·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诗词鉴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从这首词的字数上看,这首词属于________________
2.在这首词中,作者反复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拟人C.夸张D.设问
3.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思考,作者在这首词中推崇孙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9-12-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松江二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苦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字,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辛弃疾,字______________,陆游,字______________二人都是______________派词人。
2.二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3.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2019-12-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华东师大版高二第四册第五单元检测卷(二)
10-11高三·上海杨浦·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1.辛弃疾的字是__________。“代人赋”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是借助自然物象和农事,表现初春的农村一片生机盎然,并用一个“破”字非常传神的写出了桑叶逐渐萌发、膨胀的过程。
B.“斜日”、“寒林”、“暮鸦”构成一片空旷的背景,“点”字则为这种空旷背景增添了一丝悲凉,为整首词定下基调。
C.“山远近,路横斜”为承上启下之句,由上片之陌上平岗,逐渐转入下片之农家生活,视角由物象转向了人事。
D.“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反映了农家生活的知足,“有”字则体现了作者的情趣。
3.结合划线句,分析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2019-12-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上海理工大学附中2010-2011学年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