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喷霜竹:谓吹笛。喷,吹奏。霜竹,秋天之竹,借以指笛。②安石:谢安,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后被罢相,隐居东山。③宝镜:喻知我者。
1.按照词的字数分类,这首词属于_______
2.对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词的开篇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主题,吊古伤今,抒发内心的不得志,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B.上片画线句写景,夕阳西下,风吹乔木,鸟儿归巢,这温馨的画面引发诗人不得志而思归的情绪。
C.下片运用典故,借谢安的受谗被疏和淝水之战的往事,曲折隐晦地表达未见重用志不得伸的情怀。
D.辛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这首词登览怀古,借凭吊古迹,抒发内心“闲愁”,风格豪放。
3.联系全词,分析下片画线句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2019-11-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13-14高二下·上海金山·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蝶恋花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释】::chān,古代一种短的便衣。娖:音chuò,捉。胡簶:箭袋。蛩:音qióng,指蟋蟀。

1.从两首词的语言和内容判断,《鹧鸪天》的作者是(       ),《 蝶恋花》的作者是(       )。
A 范仲淹            B 辛弃疾          C 苏轼            D 陆游
2.两首词的内容有相近之处,上阕都是_____________,下阕都是___________。
3.结合作品,比较分析两首词在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2019-11-08更新 | 74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4-15高一下·上海杨浦·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
3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各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作。②偃蹇:高耸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选入高中教材的辛弃疾词作是《      ·       》 ,辛弃疾的字是
2.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
C.下阕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作者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这首词情辞宛转,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可谓格调清新,赏心悦目。
3.简析本词的思想感情。
2019-10-2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上海理工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抽查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题。

________·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作于淳熙九年(1182年)作者被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从本作品的表达格式判断,标题空格处可以填入的是(    )
A.雨霖铃
B.水调歌头
C.八声甘州
D.山坡羊
2.以下说法对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盟鸥、白鹤皆是湖边栖鸟,作者与它们的结盟更表达出对自然自由的渴望。
B.上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尽写带湖美景和我之爱甚。
C.下片首句,描写词人泛舟湖边之景,表达自由闲适之趣。
D.作者虽被弹劾闲居,却并不忧愁苦闷,反而尽显快乐自得,豁达愉悦之情。
3.请从抒情的角度,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诗作,完成各题。

贺新郎·别茂嘉①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③、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④。更长门翠辇辞金阙⑤。看燕燕⑥,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释】①茂嘉:辛弃疾的堂弟,时因事贬官。②鹈鴂:【tíjué】指伯劳,在暮春时节啼叫的鸟,叫声很悲切。③未抵:比不上。④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⑤“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⑥燕燕:《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
1.下列对本诗相关表达技巧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通过描写在春去秋来之际,听到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营造了凄凉悲伤的氛围,并寄托了词人的悲痛心情。
B.“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运用了借代手法,句中说啼鸟只解春归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间的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随啼声眼中滴出的不是泪而是血了。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有力的铺垫。
C.“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汉代典故。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到河边桥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
D.“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运用典故,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相传荆轲冒着萧瑟秋风,寒冽易水,壮别去国,慷慨悲歌,送别的宾客素衣素冠像一片白雪。
2.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词作内容进行分析。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______
2.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运用衬托、比拟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B.这首词作者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而被迫退隐的消极之辞。
C.“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
D.辛弃疾的这首送别词,立意不俗,超出常境,作者借送别来表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2019-10-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下列小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宋·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注]①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当时著名的抗金人物,与作者关系密切。于淳熙元年(1174)冬始入京拜相。蒋山:即钟山。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1.对本词核心意象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
A.梅B.杨柳C.芳草D.桃李
2.对“探梅踏雪几何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词人再次与友人探梅踏雪难以确定日期。
B.突出“雪”和“梅”所象征的纯洁傲岸人格。
C.表明词人与友人具有一致的志向和美好追求。
D.抒发渴望与友人踏雪寻梅,共享友谊的真情。
3.下阕画线句,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对此加以赏析。
2019-09-22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以嫩芽、细草、黄犊等景物渲染出远近有致、动静相生的田园早春图。
B.“斜日寒林点暮鸦”描写早春衰飒之景,隐含着词人内心难掩的悲凉之情。
C.“青旗”一句由景及人,赋予前文众多景物以生机,使田园生活更富生气。
D.“鹧鸪天”是这首词的词牌,从形式看本词为小令,从内容看则为田园词。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词的一项是(       
A.沉雄豪放B.含蓄婉约
C.清丽明快D.刚劲凝练
3.有人认为:“(本词)末尾二句,可见作者之人生观。”请结合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2019-09-0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虞美人·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释】①茂嘉是他的堂弟,亦是爱国志士,时因事贬官桂林。②昭君出塞辞别汉阙。③春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美而无子”。庄公妾戴妫生子名完,庄公死,完继立为君。后完为同父异母的弟弟州吁所杀。戴妫被迫离开卫国。《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即为庄姜送别戴妫而作。④降汉败将李陵送别被羁19年的汉使苏武。
1.下阕画线句用的是有关________的典故。
2.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苦恨芳菲都歇”句看,这首词写于暮春时节。
B.首句以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寄托词人的悲痛心情。
C.引用生离死别的典故含蓄表达自己别茂嘉弟的心情。
D.“谁共我,醉明月”句感叹知音难觅,孤独无依。
3.简析“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2019-07-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辛弃疾

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乱,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注〕玉友:此处指酒;溪毛:溪边的野菜。
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村居即事B.早春喜雨C.山居春雨D.田园杂兴
2.下列对本词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A.豪放雄阔B.质朴清雅C.含蓄隽永D.绮丽飘逸
3.下阕紧扣“野老相邀”展开描写,请加以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