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注]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偃蹇:高耸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游山,招山而不得,于是心生责怪青山傲慢之情;浓浓的怨恨,直接变现了词人内心的孤寂。
B.词中的“劝”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山的多情:寒冬腊月太孤单而主动邀我来到溪边同住。
C.下阕着重写山中明月,叙写明月从“来”到“去”,皆因词人而起,展示了物、我、景、情相互交融的情景。
D.这首词上阕不说自己游山,而说青山“劝我溪边住”,这种以客为主的写法含蓄蕴藉,妙趣横生。
2.周济曾经评论辛弃疾的词:敛雄心,变温婉,成悲凉。请结合此词的下阕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

辛弃疾

酒罢且勿起,重挽使君须。一身都是和气,别去意何如?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望清阙,左黄阁,右紫枢。东风桃李陌上,下马拜除书。屈指吾生余几,多病妨人痛饮,此事正愁余。江湖有归雁,能寄草堂无?


【注】①本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为送别被贬为泾原路(今宁夏一带)都监的信州(今江西上饶)太守王乘所作。②挽须:出自苏轼赠王庆源诗“时有野人来挽须”称赞王庆源不摆做官的威仪。③黄阁:中书门下省。④紫枢:枢密院。宋代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从别宴写到田头,作者写到父老,着意表现了王秉虽身为太守,但和善宽厚、仁德亲民的形象。
B.上阕后两句取义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表达对王秉处事过于执着于完美的委婉劝告。
C.下阕写别后场景,尾句中“雁”与范仲淹《渔家傲》“衡阳雁去无留意”中“雁”传达的情感不同。
D.全词运用了侧面烘托、用典、直抒胸臆等手法,使作品既具有质朴通俗之效,又具有含蓄蕴藉之美。
2.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山居即事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①本词是作者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写于庆元三年(1197)闲居铅山时。②鸂鶒(xī chì ),水鸟,又名水鸳鸯。③斛(hú),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后又改为五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从景物入笔,写鸥鸟与水鸳鸯,以动衬静,突显了山村环境的幽静。
B.词人读《离骚》痛饮以浇胸中块垒;赏竹啖肉句,流露出词人豁达情怀。
C.写飞泉,运用借代与夸张手法,与“一泓澄绿”比,画面显得更有动感。
D.“点破”描摹出鸥鸟轻盈的情态,“争”写出了群鸟戏水的热闹的场景。
2.本词下片和陆游诗《游山西村》在情感上有不少相似处,请简述。
2023-01-10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东阳①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②渐觉水沉②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④。


注释:①东阳:即今浙江省东阳县。该词是作者受朝廷重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②香篝:熏笼。③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④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头两句交代了词人的行踪,写词人一行离开京城临安,乘坐马车向东阳进发。
B.三、四两句是词人举目所见之景,把城外初春的自然风光逼真地描写出来。
C.下阕描写生活画面,“人历历,马萧萧”两对叠字大大加强了词作的生动和韵味。
D.本词虽画面优美,意境广阔,但从结尾两句可知词人饱含羁旅奔波之愁苦。
2.本词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概括写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读到古人有趣的情节时,诗人常常会心微笑、流连忘返。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辛弃疾

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

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无。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注]①此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夏,当时辛弃疾带湖居所被焚,而迁居瓢泉未果。②《卜居》相传为屈原被放逐后所作。③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
1.下列对这首宋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表达了对屈原的仰慕与追思,“亦”暗示了自己与屈原被逐的相似遭遇。
B.词人借物抒怀,表明自己愿作一匹器宇轩昂的千里马,不愿作一只随波逐流的野鸭。
C.词人感慨幸好还携带一束书籍,塑造了火灾后虽家徒四壁但心境乐观的形象。
D.结尾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表明词人决意在此结庐,享受村居生活。
2.小序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简析“戏”体现在哪里?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他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②甚:为什么。云山:田园。③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开门见山,顺题而起,“三径初成”,写日后栖身有所,词人于失意中流露几分欣慰。
B.词中“意倦”三句,表明词人志不可夺,心意已定,他退隐并非是为了贪图个人安逸享受。
C.词的下片实写了新居的布置与规划,“柳树”“梅花”“秋菊”等,让书斋别样的雅致。
D.词中“菊”“兰”与屈原《离骚》中的香草意象情感一致,表达了词人内心志行高洁。
2.本词的情感较为复杂繁多,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词人表达了自己的哪些情感。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一句中,“千古”有时代感,照应题目中的“怀古”;“江山”有现实感,照应题目中的“京口北固亭”。
B.词的上片使用了两个典故。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先写刘裕的丰功伟绩再写瞻仰他的遗迹。
C.“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用刘义隆“急于事功,轻启兵端”的失败提醒当朝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
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词人以此正告朝廷收复失土刻不容缓。
2.这首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三句的理解。
2020-08-29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南宋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②锦襜(chān)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③燕兵夜妮(chuó)银胡觮(lù):燕兵,指金兵;妮,整理;银胡觮,银色或镶银的箭袋④金仆姑:箭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上片开头两句追忆作者抗金之事:上句写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下句写擒获杀害抗金起义军首领的叛徒后,带着锦衣骑兵渡江南来的故事。
B.上片三四句具体写作者带领起义军南渡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战争场面写的激越昂扬,声情并茂。
C.下片开头两句虚实结合,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
D.下片通过感如今的处境,把作者废置闲居、髀肉复生的情状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来
2.南宋词人刘克庄的《满江红》中有“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的句子,表明了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请找出本词中类似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2020-08-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0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B.词一般有词牌和词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规定了词的声韵及固定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词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C.宋代的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于婉约范畴。
D.辛弃疾不但在词中抒写抗金、恢复的大题材、大感慨,而且在词中歌咏自然风光,多方面地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在艺术创造上,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020-07-2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