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1 .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请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参考示例,完成下表。
观点
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其具体内涵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不管如何,“孝顺”、“孝敬”等情感和态度这些基本特征始终贯穿其中。

当代人对待传统的“孝”应该有所扬弃——摒弃封建时期“孝”文化中晚辈对长辈的绝对服从,发扬“孝”文化中晚辈对长辈尊敬、陪伴。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孝”文化也被赋予新时代精神,比如当代“孝”的前提是长辈和晚辈在人格上的平等。

良好的“孝”文化,于个人、于家庭都有积极的作用。而且,正确、健康的“孝”文化也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示例: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孝”是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对“孝”的教育可以提升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

2016-11-26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

2 . 在央视首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它以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相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乡、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
3 .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材料一: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养老服务机构严重缺乏,难以满足需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运行无序,发展困难重重;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地方政府落实发展养老服务机构政策乏力,存在缺位、错位、越位现象。
材料二: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14年重阳节,央视综艺频道推出《九九艳阳天——陪着爸妈过重阳》直播节目,呼吁儿女的陪伴、亲情的融合,给践行“孝老爱亲”价值观提供了新思路,让观众深深体会到“陪伴,是最长情的表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职能”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你对“陪着爸妈过重阳”的理解。
2016-11-26更新 | 3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浙江嘉兴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4 . 丝绸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也不仅仅是一个中国文化的符号,而是一个承载文化的载体。某集团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大核心技术,每年开发新产品320多个、设计新花型3500多种、设计品牌女装850多种款式。上海APEC峰会各国首脑的“唐装”,2008北京奥运会的青花瓷礼服,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颁奖礼服,一个个顶级盛会,向世人展示了传统企业的国际形象。该集团把原本传统的丝绸产业,做成了融合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于一身前途无限的新兴产业。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该集团的成功之道对于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2016-11-26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襄阳四中等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卷
5 . 高规格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提出了尊重文化多样性四项原则: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传统文化。
(1)从“传统文化特点”的角度,分析说明今天弘扬儒学的价值所在。
(2)运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儒学。
(3)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提出上述四项原则的理论依据。
2016-11-26更新 | 5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商水一高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6 . 探究题: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备爱社会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是根本。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很难给国家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早已成为教育部门与全社会的共识,但受高考“指挥棒”的制约,多年教育模式的转向一直步履维艰。有人提出学习西方考试模式,减少全国统考科目、取消文理分科、外语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一系列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措施直面教育热点难点,特别是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再次引起了广大考生的热烈争论,有的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
材料二:教育是人类面对的永恒话题,从孔子最早实施因材施教的私塾教育到今天的网络教育,从唐代的遣唐使到今天各国互派流学生……人类享受着教育,发展着教育。
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教育的知识说明推进教育改革的理由。
利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推进教育改革?
(3)教育改革少不了对国外教育的借鉴学习。请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谈谈你对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借鉴、交流与融合的认识。
2016-11-26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省淮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14-15高二上·广西南宁·阶段练习
7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获得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和收视效果,许多国家和地区争相购买其播映权。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成熟表现形式,以精美的画面和温情的语调,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在表现大江南北各色原生态美食及其制作工艺过程的同时,着力展示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让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该片的成功对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有何启示。
2016-11-26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2015年广西南宁二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卷
14-15高二上·湖南衡阳·阶段练习
8 .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作用。
2016-11-26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衡阳八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卷
13-14高二·安徽宿州·期中
9 .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烙印着时代与民族特色的、既具有古风古貌又有本土特质的古村落古建筑,由于“保护性”开发遭到破坏而导致衰落甚至消失。专家指出,传统民居等古建筑之所以成为艺术瑰宝,并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于其一砖一瓦、一梁一柱背后所隐藏的那些说不完的故事。
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说明,怎样才能“让古建筑背后那些所隐藏的故事”“一直说下去”。
2016-11-26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萧县中学高二春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12-13高二下·江苏淮安·期中
10 . 材料一 微博从吃、穿、住、行到揭露时弊、参政问政,已经涵盖了广大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关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底,中国互联网不重复的微博独立用户数将达到1亿,2013年底将达到2.53亿。
材料二   微博的发展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所谓“草根文化”,就是在民间产生的大众平民文化现象。从一定意义上看,它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体现了文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主流文化进行了辅助和补充。但草根文化良莠不齐,一些不良信息对人的修养、道德建设以及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腐蚀作用。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谈谈你对微博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草根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