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1 . 古往今来,中国人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在唐朝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像牛一样耕耘奋发,是中国人精气神的具体体现。这种对牛的认识(       
A.来源于对牛的主观感受
B.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C.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D.是对牛形象的直观反映
2021-09-16更新 | 5084次组卷 | 21卷引用: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A卷·知识通关练)
2 . 漫画(文字为:书上说摘苹果要用梯子)主要讽刺了

①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现象
②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的现象
③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现象
④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6-08更新 | 9343次组卷 | 75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专题一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
3 . 漫画《三代农夫》体现了(       

《三代农夫》   作者:郝延鹏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021-09-16更新 | 4835次组卷 | 43卷引用: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A卷·知识通关练)
4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中经验的决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理论创新。这一历史经验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消除谬误能推动认识的发展
②实践是开放的物质性活动,总是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
③人的认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真理总是在辩证否定中不断超越自身,实现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 . 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       
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
②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
③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
④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7-09更新 | 6220次组卷 | 68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必修4第0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测试(B卷提升篇)

6 .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唐朝诗人李娇和朋友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游泸峰山,看到山上景色秀美、茂林修竹、古木参天、清风徐来时随口吟出的《风》。除了诗名,全诗看不见“风”字,但每一句都写出了风的力量,成为写“风”的千古名诗。诗人李娇写“风”的成功(     

①充分运用了矛盾分析的方法,把风的个性寓于叶、花、浪、竹的共性之中

②注重了写“风”思路的多向性,从叶、花、浪、竹的意象中把握风的特质

③源于在发挥能动性的基础上,深刻把握风与叶、花、浪、竹的内在规定性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巧妙地找出了风与叶、花、浪、竹的关联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1-24更新 | 2547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这告诉我们的是(     
①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都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
②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③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④不以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2020-07-11更新 | 5759次组卷 | 88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必修4第0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测试(B卷提升篇)
8 . 下列名言与漫画(如图)《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新生》(作者:小林)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 .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绚丽如画的诗词中往往凝聚古人无限的哲学和逻辑智慧。下列诗句分析正确的是(     
①“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没有违背矛盾律要求
②“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属于归纳推理思维形态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表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
④“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说明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征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0 .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6-08更新 | 7976次组卷 | 87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高考模拟强化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