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认识化学科学 >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综合分析 >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题型: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0 题号:22862501
催化重整的反应:
Ⅰ.       
主要副反应:
Ⅱ.       
Ⅲ.       
在恒容反应器中按体积分数充入气体,加入催化剂,测得反应器中平衡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达),___________0(填“>”“=”或“<”)。
(2)300~580℃时,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大,是由于___________
(3)氯钯酸钙()固体加热时部分分解为、Pd、,500K时平衡常数。500K温度下,在一硬质玻璃烧瓶中加入过量,抽真空后,用针管向玻璃烧瓶通入溴蒸气。溴蒸气初始压强为20.0kPa,500K平衡时,测得烧瓶中压强为30.2kPa,则___________Pa,反应2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
(4)利用重整废气中的、CO联合制取烧碱、氯代烃和甲醇的流程如图。已知B中的装置使用了阳离子交换膜。

①B中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若某废气中含有的和CO的体积比为1∶1,废气中和CO的体积分数共为8.96%。假设A中处理了标准状况下10的废气,其中和CO全部转化成,理论上可制得___________kg。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某实验小组研究溶液中AgNO3和Na2S的反应。

实验

试剂

现象


试管

滴管

0.1mol/LAgNO3溶液(pH=4)0.1mol/LNa2S溶液(pH=9)出现黑色沉淀

(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AgNO3溶液pH<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同学认为黑色沉淀中可能含有Ag2O、Ag2S或Ag,设计实验验证。
已知:i.浓硝酸能将Ag2S转化为Ag+和SO42—(Ag2SO4可溶于硝酸);
ii. Ag2O能溶解在浓氨水中形成银氨溶液[Ag(NH2)2OH],而Ag2S和Ag均不能。
①设计并实施如下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Ag2S,试剂1和试剂2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现象1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并实施如下实验,证实沉淀中不含有Ag2O,将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步骤i其少量银氨溶液,向其中滴加盐酸出现白色沉淀
步骤ii取少量洗涤后的黑色沉淀, ____________没有沉淀出现

写出步骤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经检验,沉淀中不含有Ag。
(3)实验小组同学认为AgNO3溶液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氧化Na2S,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测得电压为a (a>0)。对AgNO3溶液中氧化S2—的物质进行推测:
假设1:0. 1 mol/L AgNO3溶液(pH=4)中的Ag+氧化了S2—;
假设2:0. 1 mol/L AgNO3溶液(pH=4)中的NO3氧化了S2—
利用下图装置继续研究(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①将pH=4的0. 1 mol/L AgNO3溶液替换为_____溶液,记录电压为b(b>0)
②上述实验证实了氧化S2—的物质中一定包含了Ag+,其证据是_________实验结论:AgNO3溶液与Na2S溶液的反应类型与反应条件有关。
2019-04-17更新 | 761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某学习小组拟研究FeSO4的分解实验探究,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帮该小组完成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探究FeSO4分解产物与温度关系。
[提出假设]
假设1:Fe2O3、SO3、SO2;假设2:FeO、SO3、SO2;假设3:Fe3O4、SO3、SO2
[查阅资料]几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表所示。
物质SO3SO2O2N2
熔点/℃16.8-72.4-218.4-209.9
沸点/℃44.8-10-182.9-195.8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假设2肯定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在检查装置气密性之后点燃A处酒精灯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只填操作),当A处固体完全分解后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
(3)低温浴槽I收集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低温浴槽II控制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
(4)甲、乙组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不考虑损失,固体已完全分解且固体产物为纯净物):
实验A处温度/℃FeSO4质量/g低温浴槽I净增质量/g低温浴槽II净增质量/g
T13.040.800.64
T24.561.600.64
甲组实验中A装置得到固体产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
(5)为进一步确认固体产物成分,取乙组实验得到的固体溶于稀硫酸,将溶液分成两份,进行如下实验:在一份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在另一份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FeSO4分解产物与温度有关。
[交流反思]FeSO4分解反应中是否有O2生成?
(6)为验证实验猜想,他们设计两种方案检验O2
方案1:将D管导出的气体通入酸化的淀粉-KI溶液中。
方案2: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管口处。
假设过程中持续缓缓通入N2,对比以上两种方案,其中方案_______(填“1”或“2”)可行。
2022-08-08更新 | 131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某研究性小组设想将少量Cl2通入Fe2+和I-的混合溶液中,探究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
[提出假设]
假设1:Fe2+的还原性比I-
假设2:I-的还原性比Fe2+
假设1:一样强
[验证假设]
(1)设计如下几种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必须的装置是A→_______________(按Cl2气流方向的顺序填写)
   
(2)实验开始后,控制通入少量Cl2,通过观察混合溶液颜色的变化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3)请在下表中写出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分置于A、B两试管中;
往A中滴加__________溶液;
往B中滴加__________溶液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1成立;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2成立;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3成立;
(4)为了实验成功,必须控制各物质的用量。该小组称取1.52 g FeSO4,同时称取1.66g KI固体,溶于水中。为了验证上述假设,通入的Cl2体积最多不能超过__________L(标准状况)。[相对分子质量:FeSO4 :152 KI :166 ]
[思考与交流]
(5)有同学质疑,上述实验只能验证Cl2分别与Fe2+和I-反应的速率大小,并不能证明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于是提出另一方案:往KI溶液中滴入_________溶液,如果能发生反应,即可证明和I-的还原性强于Fe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5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