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的演变



(1)读图回答,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

材料二   “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掉闻、机锋进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易中天


(2)这场“跨世纪大辩论”产生了什么的影响?

材料三   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两汉之际,开始用麻等植物纤维造纸。东汉时期进一步改进造纸术,人们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之类的低成本原料造纸成功,价格便宜且于书写。自此纸的使用逐渐推广。到东晋末,纸的使用已完全普及,并逐步传至周边各国,在世界范围内为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东汉时期为“改进造纸术”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说说纸的发明和推广的意义。

材料四   邵阳新闻网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报道。



(4)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024-03-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郡守。……冰乃壅江作堋(分水的堤坝)……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形容蜀地物产丰饶,像大海一样富有),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晋 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材料二: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时期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确定了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把小篆的长方形变为扁方形,把均称弯曲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彻底消灭汉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和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

材料四:工艺流程图



(1)写出材料一中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名称。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工程解决了周边地区的哪些问题?
(2)材料二中的“繁荣局面”在历史上称作什么?为什么它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写出一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回答,秦汉时期文字字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发明成就?它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发展有何影响?(写出一点即可)
2023-09-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哲思一脉】

材料一:一般认为,他是中国古代私学的创始人……在他的私学里,只要你好学、想学,就“有教”,至于你原先和现今的情况怎么样,是不必过问的,那叫“无类”。


——摘编自陈雪良《春秋史》


(1)图片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他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局面的举措及其教育主张。

材料二:两种社会现象:一种是各个学派独立地阐述学说思想,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战国的诸子百家主张学以致用,推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治国方略,不可避免与诸侯及其官员发生争鸣。……孟子曾游说于齐、魏、滕、薛、宋、郯、梁等国,慷慨陈词,阐述儒家的理论和政见。

——樊树志《国之概要》


(2)材料二中的“两种社会现象”是哪一个思想局面的表现?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诸子百家”活动产生的影响。

【医学传承】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抗疫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2021年5月13日


(3)材料三中提到《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理论?根据材料,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

【人与自然】

材料四: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都江堰水利工程由谁主持修建?根据材料四说明该水利工程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有什么影响?

材料五:贾思勰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掌握农作物的生产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贾思勰的主张是通过他的哪部著作体现出来的?这部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怎样的科学精神?
2022-06-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之诸侯长)。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见下表格。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反映出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有哪些?
(2)据材料二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有哪些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
(3)材料三中的表格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表格二概括该事件的历史作用。
2021-02-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读图回答,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

材料二   易中天说:“……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2)这场“跨世纪大辩论”是指什么?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材料三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3)改进造纸工艺的是谁?造纸术的发明对社会文明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021-04-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洁难,相互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有十家学派。


(1)材料一中“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历史上称作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材料二   公元前134,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汉武帝对董仲舒的这种大一统思想非常赏识,他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


(3)材料二中董仲舒的建议历史上称作什么?该建议被汉武帝实施后,在历史上有何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我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演变有何特点?
2020-02-0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