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下面对秦朝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秦朝统一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②秦朝的都城设在咸阳。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③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分立和相互混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
④秦朝统一,严重危害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021-03-13更新 | 149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渔行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由下列三图可知,从春秋至秦历史发展的整体主要趋势是(     

A.国家逐渐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D.诸侯势力此消彼长
2021-01-26更新 | 484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2017年10月18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每个时代都有梦想,让我们回首历史,感受两干多年阶的风起云涌,体会那个时代的梦想。

一、力主创新强国梦——商鞅变法

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   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战国策秦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3)根据材料回答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用材料中的原话)

二、扫六合统一梦——秦朝建立

材料三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5)材料中这些措施从总体上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6)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始皇时,“统一宇内”。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020-10-18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东北片2020-2021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如下图历史地图能反映出(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2020-07-27更新 | 1469次组卷 | 54卷引用:江苏省昆山、太仓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读图说史题:仔细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名称。
(2)根据上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统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020-04-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邳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秦幸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摘自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秦始立统一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依法列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

                                                                                          ——摘编自《秦始皇诏版铭文》

材料三   秦始立来纳了李斯的意见,度古封国制……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措施及对“始皇并天下”的影响。
(2)材料二中“统一天下”发生在哪一年?为“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古封国制”指什么制度?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替代“古封国制”?这一制度对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综上所述,秦国到秦朝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哪些趋势?
2020-02-2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张家港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巩固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到了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家),诸侯更相(竞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秦亡的历史教训,时时影响着汉初统治者的决策,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再次得宠。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这一思想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起而代之。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而罢黜百家,他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材料四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拆枉过其正矣(藩王建的宫室、设置的百官等,与朝廷的规制一样)。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五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他完成“扫六合”的时间是哪一年?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此后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3)据材料三,简述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并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4)为解决材料四中出现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
(5)根据材料五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2024-04-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蒙古地区也因大量汉族人民的进入形成了许多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康熙、雍正年间,仅流入的山东籍人就有几十万。他们在经济上互通有无,文化上相互学习,日渐形成了一种同生共荣的民族关系。满汉及蒙汉之间的通婚禁令,也随着各民族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加强而被打破,在东北及蒙古地区,满、蒙、汉等各族之间的相互通婚,已成为一种相对普遍的现象。


(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将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归纳材料二体现的信息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导致该变化的相关因素。
(3)据材料三,归纳清朝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新特点。
2023-09-1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①的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24-06-06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泰州二附中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关键词:秦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23-09-19更新 | 194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苏省东台市第二联盟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