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中国古代从秦朝到清朝疆域的变化,该变化体现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民族交融方式的多样化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强化D.外来侵略影响政权稳定
2 . 中华文明从早期国家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2)材料二中主要诸侯国数量有何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材料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李斯《琅琊台刻石》


(3)材料三体现了秦始皇哪些功绩?分别有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有何感悟?
2022-11-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市亩)
朝代产量(市斤)
两汉140
唐朝154
宋朝185

——摘编自《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三:明长城有些城墙,平均高度为7-8来,城基宽6-7米,顶宽平均为4-5米。城墙的外侧设有高约2米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和射洞。在长城沿线重要位置上还修建关城,是重要的防御据点和关卡,著名的有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等。

——人教2016版七年历史课本

材料四: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1)结合材料一,你认为秦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2)材料二表中宋代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时期,商业高度繁荣,纸币出现,请写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
(3)材料三中“明长城”东西起止点是哪儿?
(4)材料四的“这三种东西”是指什么?其中在航海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最早被利用是在什么时期?当时被制成的仪器叫做什么?
2020-09-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