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等的性质和SSS综合(SSS)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画一条射线就是的平分线,这样做的依据是______
2 . 如图,已知,点A边上,点B边上,且,点E边上,小明,小红分别在图1,图2中作了矩形,平行四边形,并连接了对角线,两条对角线交于点C,小明,小红都认为射线的角平分线,你认为他们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小红都对B.小明,小红都错
C.小明错误,小红正确D.小明正确,小红错误
3 . 如图,在中,点C在边上,边交边于点F.若,则等于(       
A.B.C.D.
2022-10-20更新 | 758次组卷 | 29卷引用:【万唯原创】2015年山西中考-试题研究-第一部分第四章4.4
4 . 在数学探究活动课上,老师给出一道关于尺规作图的问题;如图1,AB//CD,要求用尺规作图法,在射线CD上找一点P,使射线AP平分∠BAC
小明的作法如图1所示:
①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ACAB于点EF
②分别以EF为圆心,大于EF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CAB内部交于点G
③作射线AG,交CD于点P,则射线AP为∠BAC的平分线.
小芳的作法如图2所示:以C为圆心,CA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D于点P,画射线AP,则AP为∠BAC的平分线.


(1)小明的作法中蕴含着几何的证明过程.
由图1可知,AEAFEGFGAGAG
∴______≌_____(依据:______),
∴∠EAG=∠FAG(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P就是所求作的∠CAB的平分线,
(2)由图2小芳的作法可知,CACP,则______,
又∵AB//CD
∴______,
∴∠CAP=∠PAB
AP就是所求作的∠CAB的平分线.
5 . 下面是“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如图,钝角.求作:射线,使

作法:
①在射线上任取一点
②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
③分别以点为圆心,大于长为半径作弧,在内,两弧相交于点
④作射线.则为所求作的射线.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连接CDCE
由作图步骤②可知OD=
由作图步费③可知CD=
OC=OC
OCD≅△OCE
∴∠AOC=∠BOC                   )(填推理的依据).
6 . 阅读与思考:请阅读小敏同学的数学日记,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年×月×日星期日
没有量角器或圆规也能作出角平分线
今天,我在一本数学杂志上看到下面材料:
杜师傅有一块木板,他已经在木板上画了.如图,根据木板的情况,需要画出的平分线,用锯子进行裁割,然而手头没有量角器(或圆规),仅有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板,怎么办?方法如下: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板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在的两边上,其中直角三角板的短直角边分别在的两边上,利用刻度尺可使,两个直角三角板的长直角边交于点,连接,则的平分线.
任务:
(1)根据方法中的操作过程,求证:的平分线.
(2)现因缺少工具原因,只有直角尺可以用(直角尺两个方向均有刻度),请你根据图2的思想,写出图平分线的步骤,并说明理由.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应任务.
运用“双求法”证明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表现了我国古人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和聪明才智,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它神秘而美妙,证法多样,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多数采用的方法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和含有abc的式子表示同一个图形的面积”,由于同一个图形的面积相等,从而得到含abc的恒等式,通过化简即可完成勾股定理的证明.数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双求法”.

下面是利用“双求法”证明勾股定理的一种思路:

如图1,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摆放,其中.连接BD,过点DBC延长线的垂线,垂足为F,容易得出,用含abc的式子表示出上面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就能完成勾股定理的证明.


任务一: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中的思路证明勾股定理;
任务二:请你用“双求法”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2,中,CDAB边上的高,若,则______.(直接写出答案)
2022-08-2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9 . 工人师傅常常利用角尺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平分一个角.如图,在的两边上分别在取,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的射线就是的平分线.利用所学知识可知他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依据是________
2022-08-24更新 | 1026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5 三角形-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数学分项汇编(山西专用)
10 . 小明听到弟弟诵读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他想借助图象大致刻画出诗句中儿童从学校放学回家,再到田野这段时间内,离家距离的变化情况.
(1)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刻画这段时间儿童离家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B.
C.D.
(2)根据正确图象中的相关数据可知儿童家到学校的距离是______米,儿童从家出发到田野所用时间为______分;
(3)小明想自己动手制作风筝和弟弟一起去放,他画出了如下风筝示意图,其中,他认为根据示意图,不用测量就能知道.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