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榜单发布

①414日,典赞·科普中国特别节目《为民·创新·启迪——科普中国在行动》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播出。

该节目以为民、创新、启迪为主题,通过科普专家演讲、年度科普榜单代表情景采访等环节,宣传展示科技和科普领域的先进事迹,并揭晓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榜单。

③“典赞·科普中国是由中国科协牵头主办的一项科普领域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9届。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榜单由相关部门、央企、全国学会、省级科协和网络平台等184家单位推荐产生。

(节选)

【材料二】

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作品


作品名称作品类型作品简介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科普影视片通过有效聚焦中小学生公共安全领域的问题,采用模型搭建解读、动画原理剖析、真人实景拍摄等手法,成为师生家长认可的公共安全科普节目。
《科学公开课》科普影视片传播科学思想·培养科学兴趣为宗旨,通过中小学生能理解、愿意听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普及基础及前沿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
稻谷飘香,禾下追梦——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展览科普展览展览通过互动展品、影像文物、艺术化场景等,展现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群体在杂交水稻领域攻坚克难的伟大历程。
《了不起的中国科技》科普图书真实记录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与嫦娥五号任务全过程、京张高铁的智能线路以及南极科考的故事。
《江小惜的时光旅行》科普展览江小惜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来到不同文明时期的方式,为大众系统科普水知识,展现水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紧密关系以及人类与水的相处方式。
《中国国家公园:中国给世界的礼物》科普图书以轻松、简洁、易懂的文风,讲述中国境内的典型生态结构、珍稀野生动植物、地理地貌特征、气候水文特点、生态文明历史、科研环保对策等科普内容。
《科坛趣话——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科普图书通过一连串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趣闻,阐述科学的文化本性,展现科学家精神。
《促进健康,怡享老年》科普图书以老年健康观念、老年特有疾病和症状、老年常见慢性病管理三大主题分设板块,围绕老年人关心的高频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讲解。
《智能时代》科普影视片围绕人工智能的诞生发展、赋能生产生活等方面,深层次呈现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的技术突破、道德伦理等多维度属性。
《长江!长江!》科普图书以科学与人文兼具的地理学家视角、全景式手绘画卷和诗意语言,完整呈现了长江文明、长江生态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伟大成就。
【材料三】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赞·科普中国”节目是中国科协举办的一项科普领域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9届。
B.《智能时代》影视片从深层次呈现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的技术、道德等多维度属性。
C.《科学公开课》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公开课,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对科学的好奇心。
D.材料三的统计图看,科普图书销量第二季度接近漫画销量,科普已逐步受到全民重视。
2.阅读【材料三】,对比统计图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阅读【材料二】,说说“典赞·2023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作品的特点。
2024-05-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芦山花灯

杨青

说要走、便要行,哪怕山高路不平……”河道旁的龙门镇上,瓦房内飘出小幺妹的歌声。歌声清脆,从门缝里、窗棂上使劲钻出,飘向远方。

小幺妹叫张桂萍,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四川省芦山县龙门镇人。一场场芦山花灯戏演出,让她忙得脚不沾地。不过,再忙,也得准时登门学艺,这是师父裴体文给她定的规矩。

③在芦山,八十五岁的裴体文家喻户晓。他践了近七十载芦山花灯,还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张桂萍眼里,这个颇为传奇的老头儿,严格得很。

④芦山花灯历史悠久。史料载,北宋时芦山已有沿门讴俚曲的盛况,俚曲即今日的芦山花灯。表演芦山花灯也叫践花灯,其传统剧目有上千种,内容涉及婚丧嫁娶、民风民俗等。

2022年春天,我初次赴龙门镇拜访裴体文。那时他大病初愈,写字、走路皆不便,唯独谈及芦山花灯时眼中放光。半年后,我再赴龙门,那时裴体文已能谈笑自若。他哼了一段《唱起山歌子跩花灯》:清早起来望天晴,我打打扮扮上龙门……”唱罢,站起身来。只见他双肩耸立,表情滑稽,在书房内来回践了几步。刹那间,欢快的气氛漫溢开来。

⑥芦山花灯表演中,除了说、学、逗、唱外,还包含耸、跩、摇等高难度舞蹈动作。因表演者酷似鸭子走路般一摇一摆,人们称之为鸭子步

⑦现在固定下来的丑角和旦角,更是这门艺术的精华。丑角在鼻子上画上白色油彩,谈吐诙谐幽默,俗称花鼻子;旦角一副未婚村姑打扮,性格泼辣爽朗,被唤作幺妹子。表演时,他们一唱一和,令观者叫绝。

⑧这一次登门拜访裴体文,正值张桂萍每周一次的学艺时间。裴体文让张桂萍来上一段。看似表演,实则考试。唱词、步伐、神态,凡有一处不合格,就不能往下教。

⑨张桂萍边跩边唱道:正月间呀金鸡儿飞过转龙台,三月间呀阳雀儿叫呀叫春来,五月间呀布谷鸟催呀催耕来……”唱词流畅、步伐轻盈、神态到位——过关!裴体文把心放进肚里。

⑩在裴体文的孩童时代,芦山花灯已享誉川西。他常跟在民间艺人身后看戏、学戏,一个成为花鼻子的愿望逐渐滋长。初中毕业后,他返乡务农。后来机缘巧合,结识了芦山花灯名家张凤仁。在张凤仁的指导下,裴体文学会了芦山花灯的各色剧目,还掌握了大量民间谚语、故事、山歌等。

⑪进入新世纪后,眼见芦山花灯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已年过六旬的裴体文痛在心头。子女已经长大成人,裴体文一咬牙,拿出自己的积蓄组建业余乐队,又陆续招收多名弟子苦练本领,以期把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⑫说话间,我的目光移向屋内悬挂的花灯。裴体文从中取下一只让我端详。这是一只鱼形花灯,长约七十厘米,宽约三十厘米,红白相间,鱼尾”“鱼嘴”“鱼鳍清晰可见。花灯左右两侧,用篆书写着芦山花灯四个大字。

⑬过去,人们白天劳作,看芦山花灯多是在晚上。艺人们跋山涉水来到演出地点,选定一户院坝宽敞的人家。三五个人站在院坝周围,用竹竿高高挑起盛满灯油的花灯。人们从山乡各处赶来,借着花灯的光亮,一饱耳福和眼福。

⑭一年里,人们只要听上那么几回花灯,平凡的生活就有了滋味。以往,每年大年初一到十五,几乎村村跩花灯,家家看花灯,大伙儿乐此不疲。

⑮要学习芦山花灯,头一件事就是学做花灯。选一根表面光滑的慈竹,剖开,劈成篾条,用作花灯骨架。骨架制成,糊上宣纸,阴干后,方可作画题字。反复学习后,张桂萍粗通了制作流程,可绘画、题字的功夫还欠火候。裴体文心里着急,也只能耐着性子慢慢磨。

⑯在芦山地界,如今能叫得出名字的花灯艺人已有数十位,爱好者更是不胜枚举。

⑰让晚年的裴体文感到欣慰的,不仅是衣钵得以传承,还有社会各界对芦山花灯投来的期待目光。这几年,县里大力扶持这门民间艺术,又搭建活动平台,利用各种演出契机作推广。日子一久,省里、市里的各大舞台闻讯,纷纷发来邀请,芦山花灯越来越受关注。

⑱还有一件事,让裴体文尤为高兴——每到芦山的中小学校组织文艺表演,一个个小小的花鼻子”“幺妹子就会粉墨登场。部分学校还别出心裁,把简易版的鸭子步引入课间操。孩子们既锻炼了身体,又熟悉了家乡的文化。

⑲唱完几曲,张桂萍还未下课,又埋头修改起剧本。时下年轻人喜好新奇,张桂萍一度也想把芦山花灯变个样,却发现,结果成了四不像。她静下心来,决定和师父一起努力,从传统里寻答案,在生活中找灵感。经过多次打磨,出炉的新剧乡土味不减,时代气息更浓郁。

⑳离开裴体文家的时候,天地已漆黑一片。车渐行渐远,龙门镇被甩在身后,那段说要走、便要行,哪怕山高路不平的芦山花灯唱段,却一直萦绕在耳边……

《人民日报》(2024年04月17日第20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讲述芦山花灯这种民间艺术及其传承人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裴体文对张桂萍表演的认可,表明他对芦山花灯表演艺术得以传承的欣慰。
C.文中介绍角色特点和制作花灯的过程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了解芦山花灯文化。
D.结尾写张桂萍把芦山花灯变个样,只是为了迎合时下年轻人喜好新奇的现状。
2.文章中的人物裴体文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3.请结合文本,请对下面这句话简要分析。
裴体文心里着急,也只能耐着性子慢慢磨。
4.文章开头与结尾都写“说要走、便要行,哪怕山高路不平……”的唱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本文以“我”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一下“我”看到了今天的芦山花灯这门民间艺术是怎样努力传承下去的。
2024-05-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请根据下列材料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龙,是中华民族的崇高图腾和象征,龙的形象、故事和象征意义充满了神秘和魅力。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龙的影响力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艺术、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例如,龙装饰、雕龙、宫殿中的龙吻、元宵节的舞龙、端午节的龙舟赛等都是长期流行的民间文化活动,同时,龙文化也被中国移民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社区中仍然保持着活跃,龙的传人龙的国度这些称谓不仅让中国人自豪,还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的时代价值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一种文化象征,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

—(摘自《百度百科》《今日头条》)

材料二:今年泉州古城生肖文化IP再上分,十龙九子龙众登场。它们憨态可掬又极富泉州特色,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纷纷打卡,掀起了寻龙打卡的古城文旅热。

材料三:5日晚,泉州古城龙年生肖艺术装置龙鲤鲤刺桐状元龙正式亮灯,美轮美奂的灯光效果和满满的国潮元素令人眼前一亮,刺桐状元龙有几个独特的设计:头簪刺桐花、龙头会转动、神龙见首不见尾。头簪刺桐花是对刺桐状元龙身份认证,寓意鸿运当头、花团锦簇、好运常伴,也反映了宋元泉州的繁荣,让人感受到当时泉州人民的审美情趣。

刺桐状元龙国潮元素满满,不仅融入传统龙文化、泉州非遗文化,而且巧妙地结合泉州花灯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统龙灯工艺等,据悉,刺桐状元龙选择闽南建筑屋脊上的剪瓷龙的色系,龙鳞采用剪瓷雕形态。同时,为让装置更有年味,团队采用国家级非遗泉州花灯的制作工艺,让装置在亮灯后美轮美奂。

——(泉州网《设计制作团队揭秘龙鲤鲤“刺桐状元龙”创意》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宵节舞龙、端午节赛龙舟等都体现了龙文化的影响力。
B.龙文化被带到世界各地后,中国才被称为“龙的国度”。
C.“十龙九子”“刺桐状元龙”为泉州古城生肖文化增色。
D.“刺桐状元龙”还包含非遗文化、传统技艺等国潮元素。
2.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泉州古城“打卡地”的分布特点。
3.如何挖掘“龙文化”的时代价值?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
2024-05-1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用青少年喜爱的方式打开博物馆

宋燕

①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物馆通过策划展览、开展活动、提供服务,帮助青少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也收获了提升博物馆教育水平的新思路。

②博物馆不断丰富展览内容,策划适合青少年群体的展览,辅以形式多样的展示方式,引导青少年主动探索、发现和学习。让青少年成为展览的主角,是博物馆策展的全新视角。位于江苏南京的六朝博物馆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策划成展览在馆内公共空间展示,设计观展动线,探讨道具、展架的多样化运用,并以情景剧、汇报、相声等形式分享策展心得。

③在教育活动的开发设计中,博物馆坚持文化育人,让青少年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南京市博物总馆开展太白之旅”“明都南京知多少”“三国将军炼成记”“考古六朝·双城记等亲子活动,激发青少年探究与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跟着名著学语文”“典籍里的六朝等经典名著赏读分享活动,丰富青少年对社会人生的认知。文物里的小美好”“小小非遗传承人”“园林·昆韵等系列课程,融入古代历史、非遗传承、园林艺术、音乐美育等,让青少年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④此外,博物馆和学校在共建方式上不断探索,通过策划校本课程、博物馆研学、遗址寻访等活动,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学校课后服务,使博物馆成为第二课堂。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充分利用民俗、非遗、古建等优势资源,通过非遗手工体验、民间游戏竞技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传承民俗非遗文化。这些活动满足了学生群体的需求,提升了青少年的人文素养。

⑤博物馆里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小志愿讲解员小灵星红领巾志愿者、梅园红红领巾志愿讲解员、红领巾小小宣讲员等都是南京市博物总馆志愿团队中的重要力量。通过参观引导、讲解服务等,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将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传递给更多人,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⑥博物馆公共空间推出个性化讲解导览、看展活动包、VR观展设备、热门打卡点等,满足青少年观展需求,进一步增强体验感。六朝博物馆和译林出版社、南京出版社合作,开设了六朝阅读空间、南京书展等,推出博物馆+图书共享阅读空间服务。同时,博物馆还开发了线上展览、云课堂、文物互动等平台,让青少年可以全面体验博物馆里的奇妙和精彩。

⑦期待博物馆、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更多充满乐趣、富有教育意义的博物馆空间,用青少年喜爱的方式打开博物馆,在他们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让他们收获知识、健康成长。

(作者为江苏省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03月26日11版)

1.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列举多个例子具体介绍提升博物馆教育水平的新思路。
B.南京市博物总馆开展的名著赏读分享,可以加深青少年对社会人生的认知。
C.六朝博物馆可以让学生体验非遗手工,通过遗址寻访等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D.博物馆既可以线下与出版社合作,也可以开发线上平台,充满奇妙和精彩。
2.下图是南京市博物总馆的藏品,请你根据示例,撰写一段讲解内容。

[年代]:明
[类别]:金器
[简介]:明代开国功臣、黔宁王沐英对后代的教诲。

[年代]:中华民国
[类别]:书画
[简介]:孙中山先生1912年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书的作品,曾悬挂于其临时大总统府办公室墙壁上。
讲解概要:从刻字内容可知,这是明代开国功臣、黔宁王沐英对后代的教诲。这三十字家训蕴含儒家传统的为人处世之道,提醒后人不忘祖先教诲,涵养清正家风,对于今人来说,仍有珍贵的借鉴意义。讲解概要:

3.博物馆采用哪些青少年喜爱的方式提升教育水平?请简要概括。
2024-05-1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乡货郎

陈其祥

①这一次参加乡村游,在一处村史的展厅里见到了久违了的货郎担,以及与货郎担紧密相连的拨浪鼓。由于年长日久,那批货的扁担,装货的货基都变成了古铜色,令人想起了那远去了的年代。

②我的家乡在山区。解放前,那里山穷土瘦,人口分散,三户五户便成一村,零零星星地散落在崇山峻岭之中。走上十里八里,也难看到一家小店;要买东西,除非等货郎担来。

③记得当年常来村里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货郎。他一手扶着货篓,一手摇着一面两旁挂着小怪的拨浪鼓,咚咚咚地响着,常招惹了一群孩子似尾巴一般地跟在他身后。

④每逢老货郎进村,妈总会拿出一包早已准备好了的山货,交给我说:去!到老货郎那里去换一点盐巴。

⑤于是我便喜从天降,飞一般地朝货郎担跑去。换取了盐巴之后,还迟迟不肯走开,总要和村里石哥、虎子等孩子一起,哑着一双双好奇而又羡慕的眼睛,长时地围着货郎担子观看。

⑥他那货签里的东西可多啦!有毛巾、袜子、鞋子,有镜子、梳子、针线,还有油盐、豆豉、烟酒和糖果……当时,在我们这些山里孩子的眼里,真可以说是琳琅满目,胜似一个百货商店。但,围着观看的人虽多,真买东西的却少。就是来买东西,也无非是称上半斤盐巴,挑选一点针线。偶尔遇上哪家的小后生或是新媳妇,来买上一条毛巾,或是一把木梳,一面镜子,那就是他最大的主顾了。有什么办法呢?山里人穷呀。

⑦老货郎做生意的方式也特别,他既卖东西,又收山货,也收破烂。给钱,他收;拿东西换,也行;要是谁家一时缺钱,还可以赊账,等什么时候有了钱再还给他。有时遇上高兴,他还会应大家的要求,拿出一把自制的三弦,弹唱上几支山歌。

⑧火烧那个芭蕉,心不死啰,山高遮不住的,那个北斗星,严寒那个过去,春风又吹啰,满山里开遍了哟,那个映山红。

⑨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反复地唱着,一边唱一边领首点头,似在为自己打拍子,又似在赞同歌中的哲理。他的表情是那么严肃,感情是那么深沉,似乎完全沉浸在他自己歌声里,有时,他唱着唱着,声音竞会忽然呜咽起来……

⑩这支歌我也懂,妈曾经给我讲过红军和新四军的故事;爸就是跟着新四军走的,因此,我最爱听这支歌:听着这支歌,也更使我想念爸,想念新四军。

⑪然而,爸和新四军完克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我问妈,妈老是哄我说:快了,快了,等满山满岭开遍映山红的时候,你爸就会和红军、新四军一起回来。

⑫然而山上的映山红开了一茬又一茬,爸和新四军还是没有回来。

⑬妈不肯说,去问谁呢?我忽然想起常来村里的老货郎,他每天串村走乡的,见多识广,一定会知道。于是,有一天,我单独一人在村外守候着老货郎,壮了胆子问他:老爷爷,你知道红军、新四军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吗?

嗦─—别出声!老货郎急忙捂住我的嘴。他迅速向四周环顾了一眼,见没有人,这才舒一口气。然后,长时地抚摸着我的头,悄悄地对我说:快了,等春风吹开满山满岭的映山红花的时候,就会回来。他说着,还往我手里塞了两根麻糖。

⑮啊!老货郎说的,怎么竞会和妈说的完全一样呢?

⑯然而,从那以后,老货郎却忽然失踪了,一连许多天都没有到村子里来。老货郎不来,买一点盐巴,买几根针线都要跑上十几里路到谢驼子开的小店去,十分不方便。然而最为失望的还是我们这一些小孩,再也看不到他那小百货销似的货郎担,听不到他那咚咚的拨郎鼓声和他那伴着三弦的山歌声了……

⑰我问妈妈,老货郎怎么不来了?妈妈说,老货郎来不了啦,他被坏人给抓去了。然而妈妈始终没能告诉我,老货郎为什么会被坏人抓去。

⑱直到两年以后,家乡解放,我才知道,原来老货郎竟是游击队的秘密交通员,因为叛徒告密而被捕,惨遭杀害了。

⑲事情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货郎这一行业早已消失。但有许多时候,老货郎的身影仍会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回忆起那遥远的岁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采用倒叙追忆山乡货郎的经历。
B.山乡货郎为了多卖货,总是用唱山歌的方式来吸引顾客。
C.文中的“妈妈”着墨不多,但坚强、识大局的形象鲜明。
D.文中的“货郎担”与李森祥笔下的台阶都有乡土气息。
2.赏析下面句子,按要求作答。
(1)于是我便喜从天降,一般地朝货郎担跑去。(从比拟的角度品析加点字)
(2)给钱,他收:拿东西换,也行。(从句式角度赏析)
3.文章围绕山乡货的,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4.文章多次提到了“映山红”,请联系全文谈谈“映山红”的含意。
5.文末“让我回忆起那遥远的岁月”一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4-05-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田万里

①既然是山,山就会永远站在比我高的地方。

②仰望着黔南的大山,我的心情并没有被它的高度所征服,绿油油的、厚厚的植被反而直接撞进了我的眼睛,让我的目光浸透了绿色,让我的呼吸氧化了激动。地球的这一面就好像是由植被组成的,高高低低的柏油路面起伏不定,放眼到处都是连绵不绝的绿色。

③这些养眼的绿色在大雨和雾中闪耀着露水的、晶莹的宝光,远远望去,绿色的形状就是大山的形状。山是什么样的造型,绿色就会随着山的形状而生长、而扩大。绿色的消极就在于山的绝壁陡峭,故而,山的固执也影响了植被的发力。水位越高,植被的生长就越旺盛。所以,所有的水在山上萦绕回转,渗透了这里的土壤,浸透了这里所有的树林。

④水养活了植被,植被也挽留住了水。这种相互理解、相互穿越、相互依赖、相互生存、相互支持的关系,就是识大体、顾大局的决定性作用。山在暴雨中即将被激流冲垮、崩塌的时候,是广阔的植被的根系保护了山,就像师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厚厚的植被、绿色的植被永远谦虚地扎根在山上,山的营养也滋润着它们的成长。

⑤这仿佛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座右铭。

⑥植被本身对水的迫切需要,也是植被从根本上就离不开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哪种高度而言,山的信念从未发生过变化,也从未索要过什么。

⑦山一直在坚强地挺立着植被,植被们也感谢山的无私胸怀和付出。这种生死相依的关系也是根深蒂固的,从中我们也可以参透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⑧山是大自然的产物,也是万物重生的根本,是人类的生命需要;人类的脚步无论走到了哪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需要,何时、何地都会得到相应的满足。这种平衡遭到人为的破坏,大自然的游戏法则反过来就会惩戒人类,比如地震、海啸、泥石流等,从这些现象中不难看出,大自然也是以自身的力量和形式,时时维护着它自身的个性和权益。

⑨山不像人类有语言,会说话,懂交流。然而,植被仿佛它的千言万语,这也意味着它们的交流是多么融洽、多么和谐。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水流,恰似它们的欢声笑语,都是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速度扩散开来。它们滋养着世间万物,这才让我懂得了山、懂得了水,也呼吸到了植被们为人类净化的空气,感觉到了它们共同所做出的这一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是实实在在停留在我生命里的。

⑩时时刻刻,它们影响着我的生活,或让生命和语言里的水分得到了满足,或让生活和血液里的养分得到了补充。山或凶猛、或高大、或挺拔、或伟岸、或温和。人类的世界无处不山,人生何处不见山。山,被一些人随心所欲地利用着、挥霍着,但也有人见了山就掉过头来,另辟捷径,游走他乡。然而,山在我的心里却是垂直升降,我敬重它的挺拔、它的伟岸。

⑪山在我的生命里,一不留心就长成了信仰和观念。山在我的心里从未消失过,近也是山,远也是山;山已经融化在了我的感觉里,脚下有山,走路是山,眼里有山,心里看山。细细想来,人生的每一步所留下的脚印都有山的痕迹、山的味道。长时间与山在一起,我的才华才得以显现和发挥。假如某一天,山离开了我,生命就会失去频色。

⑫在我的精神世界里,那些植被可是浩浩荡荡的、原生态的大森林啊一路向人类走来,几千年、几万年,必将成为所有人生命的归宿。

⑬山也是不安分的因素,有时一滴水就会使天空倾斜,就会使大地发生剧烈震动;山也是温馨的,从小上山捡地皮、创红薯的记忆,我始终都没有忘记;山更是一种态度,比如愉快的旅行、温婉的约会。

⑭但我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千万不要随便更改山的坡度,否则,灾难就会接踵而至。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独句成段,既照应标题,又突出本文主要写作对象。
B.文章围绕山与植被、山与人类、山与“我”等内容展开。
C.文章结尾,作者认为人类接下来会面临接踵而至的灾难。
D.文章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景情理交融。
2.阅读第②至④段,简要概括植被的特点。
3.请从排比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⑪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章前半部分写山,却用大量笔墨写植被与水,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5.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人类的世界无处不山,人生何处不见山”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4-05-1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表说“回南天”

回南天

定义

我国南方春季时有发生的湿度快速回升、地物返潮的天气现象。

地点

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以及江西和湖南等)

名字来源

“回”是返回,“南”是南风,由于春天南风再次刮来而成,也称南风天。

时间

一般发生在2-4月,出现日期不固定,与当时大气温度、湿度有关。短则2-5 天,长可达10余天,

特征

空气湿度大;“厝内墙湿窗画花”;间有大雾或绵绵小雨。

形成

条件

1.有长时间的低温,日均气温低于12℃且持续3天以上;

2.有天气突变,长时间低温后突然变得暖湿。发生回南天时,湿度有时高达100%。


影响

家具、衣服、木制品、食物易受潮;易引起风湿病、关节痛、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湿疹、皮炎等皮肤疾病。回南天严重时,能见度降至50 m,常造成交通事故。

防范

措施

首先要紧闭门窗,减少室外暖湿空气的流入量。其次是增加水汽的排出速率   和水汽吸收速率,在衣橱、书房等易受湿气困扰的地方放置竹炭、生石灰、 樟脑丸等。再次是提高室内温度和物体表面温度,如开启电暖器等。

类似生活现象

开车时遇到车外气温较低,车玻璃出现水珠;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冰镇饮料, 不一会儿就会在瓶身附着一层水珠……

(摘编自华东空管气象服务公众号)

【材料二】

图示“回南天”

(摘编自中国天气网)

1.下列对回南天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了南方沿海省份以外,江西、湖南等非沿海地区也会出现。
B.长时间低温,日均气温低于12℃且持续3天以上,就会形成。
C.一般发生在2-4月,屋内墙会湿,窗户玻璃上会形成“窗画花”。
D.会对人体的健康和人类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积极防范。
2.从回南天形成过程的角度,简要描述材料二图示内容。
3.发生回南天时,根据材料,对以下人物你会作出怎样的提醒,理由是什么?   
①邻居体弱的老奶奶   ②开车上下班的爸爸   ③休假在家的妈妈
2024-05-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西游记》是有趣的奇书”,阅读这类小说,要放松一点,可用游戏的姿态去读,而不是一本正经精细阅读,总想着完成任务,对付考试。那太煞风景了。事实上,多数孩 子在幼小时候就已熟悉并喜欢上了《西游记》此乃天性也。

②《西游记》之”,在于曼衍虚诞的情节和丰富怪异的想象,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它以幻想创造出奇异的神魔世界,如天上的凌霄宝殿,地下的阴间阎罗,东海的水晶龙宫,取经途中的通天河、火焰山、车迟国,还有神仙菩萨,鱼虫鸟兽,妖魔鬼怪,无所不奇,读来让人匪夷所思又趣味迭起。九九八十一难是一个完整的大故事,其中包含着七十多个小故事环环紧扣,曲折惊险。阅读时要设身处地,跟随唐僧师徒去历险。正是这故事的悬念控 制和引领我们进入奇异怪诞的神魔世界,得以暂时地超离现实,遨游天地,这种阅读状态很 诱人,也很治愈

③《西游记》之”,又在于人物的塑造生动有趣,虽神魔”,却让人感到真实”,仿佛都有人间的影子。特别是孙悟空,已成为一个符号式的共名”,一提到他,几乎所有国人都立马想到神力无边”,小读者更是会追星般地津津乐道。孙悟空跳出三界,天马行空,有饱满的生命力,坚强的抗压力,蔑视权贵,除妖伏魔,永不言败。他是超人”,也是调皮、顽劣的猴子,让人感到亲切、可爱,既赞佩又神往。他是自由的精灵,有七十二般变 化”,能翻十万八千里筋斗云”,何等潇洒畅快这些都是人世间不可能实现的,这位英雄 解开了现实的束缚,弥补了人生的遗憾,让我们对于自由的渴望得到宣泄与寄托。

④《西游记》之”,还在于它对传统文章中常见的说教、功利与拘谨的超越,有意以 趣味引发阅读愉悦。读《西游记》要的就是这种趣味。对于小读者而言,《西游记》充分满足他们阅读的欲望。《西游记》也是一部奇特的童话,适合少年儿童,也可当作成人童话。读《西游记》要采取读童话那样的放松、游戏的姿态,全神投入去读,尽量放飞想象。 著名作家和学者林庚先生说: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这一切形成了弥散在《西游记》中的童话气氛。

⑤如果说,在《西游记》的游戏阅读之余还需要有些思想感悟,那也可以朝励志方面 引导:为追求理想而奋斗前行,不畏艰难险阻,而重要的是勇气、毅力与本事。

(摘编自温儒敏《何妨“游戏”读〈西游〉》)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数孩子因为天性在幼小时候就熟悉并喜欢上《西游记》。
B.“天马行空”的孙悟空,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式的“共名”。
C.《西游记》既适合少年儿童阅读,也可当作“成人童话”。
D.第④段中林庚先生的话,属于举例论证,能增强说服力。
2.下面这则材料放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猪八戒虽然笨拙、懒惰、贪小便宜,令人讨厌,可是本分老实,亦不失可爱。他的存在让 《西游记》增添了喜剧性。八戒的毛病也多是人性弱点,读者也可能从他身上“照镜子”。
3.用“游戏”的姿态阅读《西游记》这类“奇书”,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收获?请结合选文概括。
2024-05-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9 . 简答题

制曰:人之本心,本无二端;国之恒道,俱是一理。作善则为良民,造恶则为逆党。朕闻梁山泊聚众已久,不蒙善化,未复良心。今差天使颁降诏书,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其为首者,诣京谢恩;协随助者,各归乡闾。呜呼,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革故鼎新之意。故兹诏示,想宜悉知。

根据上文诏书内容,说说梁山好汉为何不受“天诏”?是谁先发难?
2024-04-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背影 张雪芳

①下午五点多,工地上依旧忙得热火朝天,老秦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工地,他得收集散落在工地四处的工具,这活在老秦当小工时就已经做了,一做就做到了现在。按理,如今已是师傅级别的老秦完全可以让小工去做,但他却说:“随手的活,没事。”所以,在傍晚工人们都下工后寂静、空旷的工地上,那最后一个弯着腰在建筑群中游动的背影,准是老秦无疑。

②工地上,很难看到工人的正面,大多数时间看到的都是他们忙碌的背影,魁梧的、瘦小的,站着的、弯着的,甚至趴着的,姿态千奇百怪。老秦说:“背影看得多了,也就跟认人长相似的,知道谁是谁。”但在我眼里,这些穿着同一色工作服的工人几乎都一个样。不过,老秦的背影我肯定是不会认错的。老秦是西安人,西安有秦岭,他的姓我一下就记住了。老秦的背影也好记,他的背上靠右的地方长了一个小山峰,就是我们常说的驼背。老秦生得瘦小,最小号的工作服穿在他身上也显得松松垮垮的,所以,老秦的背影我一看就知道。

③刚到工地时,老秦在后勤干活。老秦是跟着老乡出来打工的,老秦不会技术,在工地只能当小工,但做小工是靠力气吃饭的,老秦长得矮小,看着也没多少力气。工头说:“先在厨房帮忙干点杂活吧。”老秦告诉我,要不是他的老乡跟工头熟,估计工头也不会收留他。其实不是的,工头告诉我,他留下老秦是看中他的善良和勤劳。工头说,老秦来面试那天,他还同时面试了三个人。就在工地临时会议室里,因为刚开过会,桌子上堆满了杂物。在面试的四个人中,只有老秦收拾了杂物,用抹布擦了桌子。还有,看着提着水桶进来打扫的阿姨很吃力的样子,又是老秦帮忙提了进来。这些细节、这些背影,一直在打电话的工头都一一看在了眼里。

④去工地上干活是老秦自己提出来的,他对工头说:“别看我人小,还是有点蛮力的。”工头听后笑了,说:“嗨,看不出来嘛。”老秦说:“真的,你就让我干一阵看看吧。”老秦偷偷告诉我,去工地上干活才能学到技术,只要好好学,总有一天他可以做大工的活。老秦说话的时候挺了挺背,像给自己鼓劲一样。

⑤老秦去工地干活后,从不偷懒,累活脏活他都会冲在前面,拉电缆的时候,有时通过电缆井,他二话不说第一个跳下去,钻出来后,整个人沾满污水,臭气熏天。工人们拿他取乐,但也都说老秦这人实在,肯卖力。

⑥工地上的水电活,除了搬水管拉电缆,需要有力气外,其他都是技术活。工头说,老秦这人,粗中带细,是块干活的料。一年多下来,老秦虽然还是小工,但已经干大工的活了。工友让老秦跟工头提工资的事,大工工资可是小工的双倍呢。老秦憨憨地笑:“再干些日子吧,才干没多久呢。”

⑦每次去工地,总看到他满头大汗。老秦的五官其实长得不丑,但很少有人会注意,他瘦小的身体和使不完的力气比他的五官更能让人记得住。在工地现场,老秦跑来跑去的背影,总是那么特别,不,不是矮小,是一天天变得清晰起来,且,变得“威武”起来。

⑧老秦是三年后正式拿的大工工资,其间,他还偷偷去考了电工证,其实也不算偷偷,至少跟我说过,因为要我帮忙买学习资料,还一再嘱咐不让说。我说:“这是好事,有啥怕告人的。”这个近四十岁的男人突然害羞起来,笑着说:“怕考不上,丢人呢。”还好,老秦脑袋瓜好使,一考就通过了,一度成为佳话。成了真正技术工的老秦,意味着此后的每个月可以寄之前双倍的工钱回家了,想起家里的两个孩子可以过上好一点的生活,老秦的背挺了挺。

⑨老秦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工地上的人都为他高兴。节假日,老秦说要去看儿子,工友们提议得把自己收拾好。为这,老秦专门去超市买了一套对他而言有点奢侈的西装。那天,工友们看着老秦西装笔挺地出门了,每个人都呵呵地笑,老秦穿着西装的背影确实有点可笑,可是,笑着笑着,工友们的目光变得感慨起来。有人说,老秦好像不驼背了,他的背影很挺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B.老秦能留在工地,是因为“他的老乡跟工头熟”。
C.选文以第一人称“我”为视角,展开故事情节。
D.文中工头和工友们对老秦的评价属于侧面描写。
2.请简要概括老秦的成长过程。
3.请从比拟(拟物)修辞的角度, 品析下面句子中“游动”一词。
所以,在傍晚工人们都下工后寂静、 空旷的工地上,那最后一个弯着腰在建筑群中游动的背影,准是老秦无疑。
4.文中加点的三处细节描写“挺了挺背”“背挺了挺”“背影很挺的”各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5.杨绛写老王,以“老王”为题。本文写老秦,却以“背影”为题,能否将标题改为“老秦”?请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