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1 . 蔡伦造纸惠千秋

苏青

①“诗里,画里,蔡伦故里,莱阳在这里欢迎你。感受千年纸都的文化魅力,畅想荆楚名区的美好未来。莱阳是纸圣蔡伦的故里,同时也是诗圣杜甫的卒葬之地,享有荆楚名区”“三湘古邑”“汉白玉之乡”“油茶之乡”“楠竹之乡等美誉。

中国造纸学会秘书长曹春昱介绍,蔡伦发明造纸术深受前人丝絮生产工艺的影响。古人用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将余下的恶茧、病茧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每次漂絮完的篾席上都会遗留一些残絮,用篾席多次漂絮,残絮便会累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纤维薄片晾干后剥离下来,便可用于书写。古籍把这种絮片称为赫蹄或方絮。方絮因数量稀少,价格昂贵,只能供达官显贵书写使用。

时任尚方令的蔡伦,在主管御用器具制造期间,经多年摸索、实践,发明了用树皮、麻头、敝布、渔网等为原料制造植物纤维纸的办法。东汉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蔡伦将自制的植物纤维纸献呈汉和帝,得到汉和帝的褒赞和赏赐,并下令在全国推广使用,纸张逐渐取代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丝帛,成为即使是平民百姓也用得起的书写用品。后人把蔡伦发明制造的这种植物纤维纸称为蔡侯纸

蔡侯纸发明前,人们一直在寻找造纸的方法,全国多地考古发现的灞桥纸”“中颜纸”“金光纸等,就是西汉时期先人找寻、探索的具体反映。这些所谓西汉纸的考古发掘,使得蔡伦造纸术的发明曾一度受到质疑,一些学者甚至认为蔡伦并非造纸术的最早发明者,他只不过是改良了已有的造纸术。但是,更多的研究者用事实证明,灞桥纸”“西汉纸等只是纤维物的简单堆积,相较于制作原料,其物理、化学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因而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纤维纸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规范了工艺流程,使得这种创新技术易于学习、推广。在原料选择上,蔡伦主要利用废弃的麻料和易得的树皮,使生产成本得以大幅降低。在生产制作上,他根据植物纤维原料特性和手工作坊生产要求,创造了锉、煮、捣、抄、烘五步造纸工艺流程。即切断或砍碎原料,今天的造纸业谓之曰切料是为了脱掉树皮、麻料中的果胶和木质素,等同于现代造纸工艺中的脱胶就是将切碎、煮烂的原料春捣成浆,即今天造纸行业里的打浆就是用篾席或丝网在纸浆里抄纸,今天的造纸行业仍沿用了这一工艺名称;是把出来的纸页摊平晾干,它是蔡伦造纸法的最后一道工序。

史籍记载,蔡伦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可见,蔡伦发明造纸术并非轻松所得,每逢节假日,他都闭门谢客,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工场作坊,学习、探寻与造纸工艺相关的方法与技术。真可谓,锲而不舍,天道酬勤。蔡伦之后近2000年的今天,世界各国造纸的主要工艺流程,基本上还是沿袭他发明的蔡侯纸生产原理,无非是把手工操作改成机械操作,继而把机械操作改进为自动控制,不断提高造纸的效率和质量。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纸张在世界各国的推广、应用,快速推动报刊、图书业发展,给先进思想的传播和优秀文化的传承插上了翅膀,继而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选自《科普日报》2023年11月10日,有删改)

1.下面是婷婷同学梳理的文章思维导图,其中不属于本文科普内容的一项是(     
A.AB.BC.CD.D
2.阅读文章后,同学们对“造纸工艺流程”产生了浓厚兴趣,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秀秀:“锉”即切断或砍碎原料,今天的造纸业谓之曰“切料”。
B.希希:“煮”是为了脱掉树皮、麻料中的果胶和木质素,等同于现代造纸工艺中的“脱胶”。
C.惠惠:“捣”就是将切碎、煮烂的原料春捣成浆,即今天造纸行业里的“打浆”。
D.梅梅:“抄”就是用篾席或丝网在纸浆里抄纸,这是蔡伦造纸法的最后一道工序。
3.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阅读文章后,请简要概括蔡伦发明造纸术具有的伟大意义。
4.阅读完文章后,同学们围绕“蔡侯纸”展开了激烈讨论。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把同学们的讨论内容补充完整。
小语:在“蔡侯纸”发明之前已经有了“方絮”,为什么不全国推广使用“方絮”呢?
小文:这是因为①__________
小田:那“蔡侯纸”具有怎样的优势呢?
小林:②_____________
2024-01-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易(0.8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公孙永

公孙永,字子阳,襄平人也。少而好学恬虚隐于平郭南山。不娶妻妾,非身所垦植,则不衣食之。吟咏岩间,欣然自得。年余九十,操尚不亏。与公孙凤俱被容障征至鄴,及见障,不拜,王公以下造之,皆不与言,虽经隆冬盛暑,端然自若。一岁余,诈狂,障送之平郭。后苻坚又将备礼征之,难其年耆路远,乃遣使者致问。未至而永亡,坚深悼之,谥曰崇虚先生。

(选自《晋书》)


①公孙凤:字子鸾,十六国时期路远,乃遣。②鄴:邺。地名,在今河北临漳县西。③耆(qí):老。
(1)选出下列选项中与“王公以下造”中“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水陆草木花。
B.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
C.何陋有?
D.大兄何见事晚乎?
(2)请给文中划线句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少而好学恬虚隐于平郭南山。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经隆冬盛暑,端然自若。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苻坚不惧自己年迈体弱和路途遥远,亲自准备礼物去征召公孙永。
B.在公孙永做官一年以后,他假装癫狂被送回了平郭,重新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C.“年余九十,操尚不亏”这句话表明了公孙永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
D.公孙永隐居平郭南山,他的一生没有娶妻子和妾室。
(5)结合《陋室铭》和本文,分别找出描写人物生活细节的句子,并体会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2023-07-0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爱读书的人,不会慌张

①沈从文幼年时,性格乖张,烈性如火。后来开始读书,性格转变,温柔如水。他曾写道:“读书愈多,我的性格愈像水,在天可作云雨,在地可为河海,任大风如何吹皱,始终淡然处之。”爱读书的人,眼界更开阔,思考更深刻,面对生活的刁难,也不会慌张。

________

②看过一个哲理故事:一个年轻人,被困在一个房间,面前有一扇紧闭的大门。他使尽浑身力气也打不开,灰心丧气的他只能祈求上帝为他脱困。上帝如愿降临,却只丢给他一本书。他问道:“我要的是钥匙来开门,书能开门吗?”上帝回答:“想推开你的命运之门,书籍就是最好的钥匙。”

③沈从文青年时期,军阀混战无人向学,沈从文像一株野草,整天逃课到处瞎混。直到有一次,老同学陆弢竟然为了赌气,与别人比赛渡河而被淹死。看着好友如此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沈从文陷入了深思:“如果人生只是这样荒诞,究竟还有什么意义?”于是,他开始埋头读书,希望找到人生的方向。他阅读从唐宋诗文到英德文章,再到时兴的《申报》《新潮》,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在一片书海里泡了两年,沈从文变了,他开始向往更大的天地。他对朋友说道:“我想去北京上学,我得进一个学校,去学些我不明白的问题,去看些听些使我耳目一新的世界。”

④初到北京,沈从文决心靠一支笔留下来。为了实现自己的作家梦,隆冬时节,沈从文没钱生火,就蜗居室内裹着破床单写作。每当苦难压身,难以自持的时候,他都会翻开狄更斯的书读上一会。在狄更斯的作品中,主人公总能于黑暗中找到希望,尤其是大卫科波菲尔,与命运抗争,最终靠写作走出苦难,过上幸福生活。这给了沈从文莫大的鼓励,他说:“狄更斯的作品,真给了我好大一份力量。”后来,沈从文终于在《晨报》上发表文章,迈入文坛,笔耕不辍,终成文学大家。

⑤浅陋之人,目之所及,只看得见眼前的蝇营狗苟,装不下远方的山川宇宙。读书的人,他们的精神世界,永远有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指引着前行。无论行路如何颠簸,书籍总能抚平人生的慌张,赐予我们不断跋涉的力量。

_______

⑥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人生就像一条波浪线,起起伏伏,总有波澜。面对危机,不读书的人像草,只能接受随风摇摆的宿命。爱读书的人则像树,多年阅读积累,已经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在风雨的侵袭下,依旧能绝处逢生。

⑦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于不惑之年罹患抑郁症。暴瘦、颓废、自闭,他曾几欲轻生。后来,他通过反复抄读《道德经》和《曾国藩家书》,在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里找到了解救自己的答案。

⑧无独有偶,沈从文在47岁那年,也陷入低谷。

⑨特殊时期,沈从文因为写过很多爱情小说被批判为“桃色作家”。再加上沈从文一生情系故土,笔下永远绕不开湘西的传统民俗,这与当时倡导的新文学理念相悖。自己坚持的创作方向无法继续,整日写官样文章对沈从文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折磨。他悲叹道:“写这样的文章,我还是我沈从文吗!”绝望、痛苦到极点的沈从文先后两次自杀想了结自己的生命。第一次,他把手指插进电线插头,结果被大儿子救下。第二次,他割开手腕,怕死不了,又喝了一罐煤油,结果又被妻子救下。求死两次而不得,沈从文醒悟,觉得自己命不该绝。

⑩他一头扎进了古诗词中,穿越千年,与古人相拥。他读苏轼,读白居易,读杜甫,在一篇篇洋溢着顽强生命力的诗作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诗中的朝阳点燃了希望,月光温柔了寒窗。一颗冰冷的心,又重被唤起,自此,他再不怕心头有雨,眼底有霜。

⑪周国平说:“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那些看似无用的阅读体验,在悄然中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当他们面对困境时,可以迅速调整自己,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使自己得以脱困。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一个人性格的韧性、耐力的厚度、思考的深度也会得以加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读书赋予他们的力量,都可以让他们在绝境中开出花朵,化解危难。

_________

⑫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接受《十三邀》采访。主持人问他:“人的归宿是什么?”许倬云回答:“我伤残之人,要能自己不败不馁,唯有向内走,安顿自己。”许倬云年幼时身有残疾,不能行走,于是他把心思都放在读书上。在阅读中,他提升自己的内在,丰富自己的学识,成为历史大家。

⑬人行于世,现实生活中难免有诸多不如意。而阅读恰恰能提供一所庇护所,从而使人的心灵有所寄托,得以安顿。沈从文晚年时,文学创作多受钳制,书稿文集也被悉数抄没。还被罚去打扫女厕,备受羞辱,加上他身体虚弱,常常无故流鼻血,身体和精神都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挣扎许久,沈从文选择搁笔文坛,转而研究文物,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安身立命。

⑭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从此,他住到一个不到十平米的小房间里,在文物之路筚路蓝缕,于众声喧哗中,独善其身。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选择,但他却说:“整日读文献,别人以为枯燥,其实我很从容。”在读文献研究历史文物的过程中,沈从文的灵魂有了寄托。他的精神世界便像一片瘠土,重又涌入活水,变得生机盎然。他的侄子黄永玉,那段时间感到苦闷,叔侄俩在胡同相遇,沈从文轻声宽慰道:要从容啊!

⑮之后,沈从文迁居双溪,旅途劳顿使得旧疾复发,去买止痛片,出了医院,一路唱着戏曲,像个老顽童一样,载歌载舞,神采飞扬。黄永玉担心他的身体,没想到沈从文竟反过来写信安慰他:“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一定喜欢……”沈从文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给了黄永玉很大的鼓励,支撑他熬过了最难的那段时光。

⑯一位哲人曾说,人想要活得幸福,肉体和灵魂都需要有个家。现实中,人的肉体容易安放,一间房一张床,一箪食一瓢饮,足矣。可太多人,终其一生,灵魂都似游魂无处安放。而爱读书的人,却可以于浩瀚书海中,为自己的灵魂寻得一方净土,觅得一处庇护。就像鸟需巢归,人亦需归途。此心安处是吾乡。世间唯有读书,灵魂才有归属。


(1)通读全文,下列对沈从文人生遭遇概括错误的是(     
A.幼年时,性格乖张,烈性如火;读书后,性格转变,温柔如水。
B.到北京后,沈从文从狄更斯的作品中得到莫大鼓舞,后来迈入文坛,终成文学大家。
C.47岁那年,沈从文情系湘西故土,写了很多湘西的传统风俗,这与当时的新文学理念完全一致。
D.晚年时,文学创作多受钳制,书稿文集也被悉数抄没,身体和精神都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3)请仿照所学文章《邓稼先》和《太空一日》的小标题式的结构方法,在横线上给本文拟三个小标题。
(4)《陋室铭》中作者将自己的陋室和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及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进行相似比较,请问这在写作上是一种什么手法?请从本文第二个小标题下的内容中找出运用相同方法的地方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2023-07-0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先让自己成为一朵花》回答下列问题。

先让自己成为一朵花

田野

①读初中的时候,家里很贫穷。一双黄球鞋穿一年,衣服也是补了又补,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由于自卑,我的学习更是一塌糊涂。因此,常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和鄙视。我曾经憎恨过那些嘲笑我的人,甚至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前路迷茫,我不知道自己以后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②那是一个插秧的时节。我背着书包,逃学到家已是正午。父亲看了看我的书包,心里便明白了一切。我站在父亲的身边,等待父亲的训斥,甚至板子。父亲不做声。他坐在石磙(gǔn)上默默地抽着烟,紧拧着的眉心透露着一股缭绕不散的思绪,仿佛此刻不断升腾又弥漫开来的烟气。一袋烟抽完,父亲把烟袋锅在石磙上磕了磕,说:“把东西拿回屋,下午跟我下田!”

③我家的水田是在一个河洲上开垦的荒地。田埂里边是秧田,田埂的外边是河洲。秧田已经被父亲蹚得平整而柔软,踩在上面软软的,很舒服。我与父亲开始插秧。秧田不大,天不黑就插完了。我和父亲把脚洗净,坐在田头,默默地凝视着远方的天空。夕阳西下,斜阳的余晖铺洒在刚刚耕作过的土地上,露出明亮而丰腴的光芒,河洲上不知名的野花开得正旺,许多蝴蝶、蜻蜓在上面飞来飞去。

④看着眼前的美景,我一时间忘记了心中的不快和身体的劳累,跳到河洲上捉蝴蝶。蝴蝶好像有意跟我作对,当我去捉时,它们便轻盈地飞走了;而当我停下时,它们便又落到我面前的花朵上。我东跑西撞,一只蝴蝶也没有捉到。于是,我便懊恼地回到父亲的身边,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⑤父亲一边吸着烟,一边问:“不捉了?”我生气地说:“不捉了,那蝴蝶也太欺负人了!”父亲说:“蝴蝶没有错,而是你的能力不够。”我不服气地站起来,大声问:“我怎么能力不够?”父亲吐了一口烟,看着远方,低声而有力地说:“蝴蝶喜欢的是花儿,你要让蝴蝶喜欢你,你必须先把自己变成一朵花!”我一下子愣着了:老实巴交的父亲竟然说出这样哲理的话。“走,回家。”父亲再一次回归沉默,深深地吸完最后一口烟,毫不犹豫地转身,走向回家的田垄。我看见,夕阳的余晖下,笼罩在父亲头上的烟气渐渐消散开来。

⑥第二天,我默默地背着书包回到了学校。当同学们再次用嘲讽和鄙视的眼光看着我时,我没有了原来的愤怒。因为,蝴蝶是没有错的。要想让别人看得起,我必须要先让自己成为一朵花。自此,我的心中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全身心地学习。在学年期末考试,我第一次考到了年级第一名。当我走上领奖台,台下响起了热烈地掌声。那一刻,我流泪了,河洲上那片灿然盛开的野花在泪光中盈盈浮现。

⑦先让自己成为一朵花。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直到今天仍然刻骨铭心。不要埋怨上帝的不公,不要憎恨别人的嘲笑,因为,他们都没有错,错的是你努力不够。谁想让花儿一般的蝴蝶翩然飞来,谁就应该先把自己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儿。

(选自《少年文摘》,有修改)


(1)阅读全文,以“我”为主人公,把故事情节补写完整。
逃学回家——________ ——________ ——接受教导——回归学校
(2)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并说说你是从哪些情节看出来的。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先让自己成为一朵花”的含义,并结合实际生活,谈谈由此触发了你对生活怎样的感悟。

5 . 在中华文化中,虎是百兽之王,威猛无比,让人充满敬畏崇拜之情;又与”“等字谐音,被寄予福运、富贵的美好寓意,自古以来就被尊崇为祥瑞之兽。毕业之际正值虎年,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具有虎年特色的系列活动。



1.下面是班级毕业晚会的主持人拟写的一段开场白,其语言表达有两处不妥,请填写序号并提出修改意见。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①三年前,我们怀揣梦想相聚在一起,组成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②回忆过往,老师们可亲可敬,同学们团结友爱。③难忘教室里,同学们讨论问题时的热烈场面;④难忘运动场上,同学们虎背熊腰的矫健身姿;⑤难忘艺术展演中,同学们载歌载舞的欢快场景……⑥我们有过欢笑,流过泪水,得到成长,经历磨炼。⑦在充满祥瑞之气的虎年,我们迎来了毕业季。⑧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毕业晚会,纪念我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⑨下面,毕业晚会正式开始!

2.请给你的同学写一段毕业赠言,要求至少选择以下成语中的两个,表达合理,准确流畅。
生龙活虎     龙争虎斗     骑虎难下     卧虎藏龙     初生牛犊不怕虎
虎视眈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虎头蛇尾     如虎添翼
3.班主任老师为全班同学写了一副对联,表达对大家的祝福和期望,但上联需要大家补充完整,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上联:喜看今朝学子
下联:笑迎明日英才龙腾云天
A.虎虎生威B.虎落平阳C.虎跃山涧D.虎头虎脑
2022-11-10更新 | 3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贵州:红色融血脉 书香满高原

①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因土壤富含氧化铝而呈赤红色被誉为红土高原土地是红色的,文化和历史更是红色的:全省有68个县留下过红军的足迹、三线建设、民族团结、脱贫攻坚,无不显示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贵州文艺界和出版界将红色基因融入文艺创作、图书出版和阅读推广中,深化“书香高原”活动的红色文化内涵。

繁荣红色创作

②“在遵义拍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时,当地群众都自发打起‘欢迎红军回家’的横幅、杀鸡宰牛慰问演职人员.这充分说明人民需要红色文化。”贵州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是该剧的编剧和总制片人,他被群众身上体现的红色基因深深打动着,“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就是要不忘初心,用自己的笔传递这个时代的红色情感。”

③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贵州省文联、作协等单位以文艺创作、文艺展示和文艺活动为抓手,组织和协助作家群体创作出了红色主题文艺作品 50多部。女作家郑欣创作的长篇小说《百川东到海》,以浪漫主义的笔触描绘了跨越30年风云激荡的革命画卷,在今年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一亮相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她表示:“希望我的小说能让读者领略先烈们不朽的信念和他们非凡的心路历程。”贵州出版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对红色主题图书做到“早策划、强推进、出精品”,今年上半年就推出红色主题出版物41种133册。"故事化呈现是这批主题出版物的一大亮点。贵州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谢亚鹏介绍:“如《转折与抉择——参加遵义会议的人们》没有采用宏观视角,而是对准了参加会议的人物,以毛泽东等在遵义会议期间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再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坚持实事求是实现反败为胜的史实。”

④据介绍,贵州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单位还着力创新融合传播,对重点出版物进行数字化改造,采用短视频等形式在新媒体平台推广。同时梳理以往出版过的有关党的历史、红色文化类图书,集成为“红色记忆”等出版物,不仅使读者学习了贵州的红色历史,同时也了解了红色出版史。

做强红色书店

⑤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娄山关社区的红色农家书屋,只要在门口扫码注册,通过人脸识别就能进入书屋。红色读物、农技读物、期刊小说电子图书琳琅满目,阅读、借书、远程查阅等都能自助完成。娄山关所在的板桥镇副镇长朱胜蓉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他们以省新华书店建设‘智慧红色农家书屋’为契机,运用‘互联网+图书’的技术,实现对书屋的‘云管理’破解了农家书屋的管理难题。通过大数据方式实现了城乡图书资源共享、线上线下阅读活动同步的目标。”云管理、云阅读、云活动成为新时代智慧农家书屋全新的“三把钥匙”,目前这一经验正在贵州全省推广。

⑥据了解,贵州省图书发行系统着眼为群众办实事,打造“红色农家书屋+新华书店+志愿服务”共建共管新模式的乡村红色阅读空间,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实际行动。在遵义铜仁等地城乡开设新华书店红色书店、书屋,按照党史、时政、国学、诗词、少儿等不同门类丰富党史学习和阅读内容供给,他们还建立红色阅读志愿服务机制,成立乡村读书会举办阅读志愿服务“共读红色经典”活动。

⑦目前,贵州全省104家新华书店门店均在店堂内开展红色主题图书联展活动,贵州书城、遵义1935分店(24小时书店)、六盘水书城、织金书店、普安书店同步开展线下线上读书活动,和娄山关主会场呼应。全省新华书店的红色读物销售10030册,同比去年增长110%。

         

⑧近日,贵州省金沙县的省级乡村名师张静工作室举办了主题为“阅读红色经典、分享红色故事、汲取前进动力、庆祝建党百年”线上读书分享会,吸引了金沙县众多中小学教师参与。张静老师分享的《红色家书》,让大家更深刻地感受到家国情怀;李琴老师分享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从“信仰之心、仁爱之心、敬畏之心”三方面进行解读;罗文老师对《红日》一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颇有心得;李冬梅老师借助思维导图分享《红岩》的阅读方法。工作室成员冷畅琼介绍说,这样的分享活动他们经常开展,目的是提高教师们辅导学生阅读红色经典能力。

⑨据介绍 党史学习教育中贵州省各级各地在坚持多年的"书香高原"阅读推广中创新了一系列红色阅读推广项目,除了教育部门开展的提升红色,阅读导读能.力外,长征阅读季也是 一个亮点。这项活动通过培育一个红色阅读推广团队,控掘一条红色,研读路线 构建一个城乡红色阅读互动机制、搭建一个红色阅读推广展示平台、推荐一批贵州红色出版物,形成一个红色阅读品牌等推广红色阅读,覆盖了全省所有市州和60多个县区。

⑩在“空中农家书屋+云上农家书屋+智慧农家书屋”基础上,贵州各地扩大农村“大喇叭”覆盖面,让百年党史飞入田间地头。结合推进贵州省志愿服务新高地建设开展“多彩贵州 志愿前行”活动的要求,探索推进乡村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将城乡互动阅读结对志愿服务活动纳入评价标准,引导城市成熟阅读组织以志愿服务形式与农家书屋结对,定期到农家书屋举办阅读示范活动。

(《光明日报》2021年08月31日)

1.仿照前两个小标题格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第三个小标题,并写在下面横线上。
2.在繁荣红色创作的过程中,贵州省文艺界和出版界做出了哪些努力?
3.如今“网红书店”遍地开花,流于形式的打卡功能大于实际的阅读功能。鉴于这样的情况,你觉得贵州省在做强红色书店的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7 . 贵州通志(节选)

贵州,山川形胜,则复岭密箐,迅流急湍,非有平原广泽之沃衍也。虽僻在西南一隅,然东楚、西滇、南粤、北蜀,不与外夷接壤,因居然腹里之地也。前代皆羁縻勿绝,至明始置郡县。大约山势峭削,少平原广野之观,水流急湍,无舟楫灌注之利。师旅官吏之经费,多仰给于邻境,然大定、南笼扼云南之咽喉,铜仁、思州踞湖南之腰膂,思南,遵义为四川之辅车,都匀、黎平处粤西之肘腋,少有不靖,不免有震邻之虞,则物力虽瘠薄,而形势固居要害矣。

自有明隆庆时,易程番府为贵阳,遂为省会之首郡。南南笼,西安顺,北遵义,东连平越、都匀,地处十三郡之中。而贵山北峙,南明东环,灵秀亦甲于诸郡。


【注释】①选自《乾隆贵州通志》,志,是一种史书,②箐qìng:山间的大竹林;③衍:平坦之地。④羁縻mí:古代朝廷对地方的笼络控制,⑤辅车:辅为颊骨,车为牙床。⑥粤西:即广西⑦靖:安宁。⑧虞:忧患。
1.选文中,大定、南笼、思州、平越均为古代地名。请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示意图、中ABCD四个位置,思州最可能在(     

注:图片仅为示意图,不是当时的实际地图。
A.AB.BC.CD.D
2.请摘录选文中概述贵州地理位置优势的两处文句。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则岭密箐                         不敢出一言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前代皆再羁縻勿                    率妻子邑人来此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C.程番府为贵阳                      寒暑节,始一反焉(《列子·愚公移山》)
D.地处十三郡                      一老河兵闻,又笑曰(纪昀《河中石兽》》
2021-06-30更新 | 3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
真题
8 . 初中阶段,实验是部分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从2021届开始,贵州省部分地区初中生要参加实验操作技能测试。
1.对于实验操作,有同学不太理解:“为什么一定要亲自动手做实验?我又不当科学家。读读课本讲解,看看老师演示,背背实验步骤,不就得了吗?”下面是另一位同学的应对,其语言表达有两处不妥,请找出并修改。

①你懂个啥?谁说只有科学家才要做实验?②在实验操作时,我们和同伴一起动眼看、动脑想、动手做,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怎样与人合作,④学习怎样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⑤今后干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这些能力,只靠读讲解、看演示、背步骤是没法具备的。⑥这和吃饭是一个道理,⑦读营养学书籍、看别人吃美食、背做菜的步骤是不能长身体的。⑧所以,我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是很有必要的。请你再想想看。

2.课代表写了下面的对联准备贴在实验室门口,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世间万千变化,细心观察,科学分析,乃得真相
下联:生活诸多说题,多方探究,理性解释,__________
A.还原本色B.解答疑惑C.终于清楚D.才知本源
3.同学们制作了《关于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小册子,下面是推荐语。请整合目录信息,补写相应内容,注意简明、连贯、通顺。

推荐语

你见过大豆种子的内部长什么样吗?你能把一个小灯泡接亮吗?你有办法让浑浊的泥浆水变清澈吗?这本小静子能帮上你的忙!

小册子主要包括______这几个部分。______;然后,就是______,这是最详细的内容;此外,小册子还提醒你要注意实验规范,

请相信,我们精心制作的小册子可以帮助你成为实验操作小能手哦!

目录

序言
一、你要知道的
测试学科                           1
测试年级                           2
测试时间                           3
测试方式                           4
测试时长                           5
结果等级                           6
二、你要会做的
生物实验
观察种子的结构                 8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2
物理实验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8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2
化学实验
浑浊泥浆水的过滤               27
蒸发少量氯化钠溶液            32
三、你要注意的
实验操作规范                      35
实验报告撰写规范               37
致谢

注:由于试卷版面有限,目录未能展示实验操作技能测试的所有信息。
2021-06-29更新 | 339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9 . 从百年苦难走向百年辉煌

金一南

A上课前,大家呼喊的口号中最后一句是“敢于胜利”,不但追求胜利,还要“敢于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每一份子心中,都需要腾起的一团火焰和光明。

我常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中华民族从哪里来?有一个最好的回答—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周恩来总理书写的,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句话:二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三句话;由此上翻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我们从1840年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走过来,东洋东洋打不过,西洋西洋打不过,当时的中国“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就在国家面临危亡、民族深陷苦难,却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经常讲,中国共产党“应”的这个“运”不是什么好运,那是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名望、三没有影响、四没有地位,就只有一腔热血,他们就凭一腔热血浴血奋斗,民族救亡。

B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万两千五下人,两个月后就剩一千;1927年,秋收起义,五千人,二十天后只剩不到一千。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毛泽东的回答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美国人托夫勒把人类的力量归结为三种:一是暴力,谁拳头大谁称王;二是金钱,金钱买通一切;三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C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写到: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地奋斗!把个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这就是我们先辈的信仰。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这支中国共产党锻造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队伍,凭着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最初是一小部分人,几变火炬;凭着信钾,燃烧成熊熊大火,最终点燃整个中华民族内心的火炬,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或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这么一句话“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真正的领袖、真正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少数人。中国共产党因相信而看见!他们坚信,所以他们最终看见了!

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柴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D今天,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原先,世界制造业里我们只占2%、3%;2009年,我们上升到18%;2016年,我们就已经占世界制造业比重26.7%,世界第一!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大类,191个中类、552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你看我们的追赶速度。

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

前不久,我到江南造船集团,我们第三艘航母的总建造师是1980年出生的。我非常感慨:八零后开始担当国家建设的大梁,更厉害的是,我们还有九零后,以后,我们还有零零后、一零后,还有一代又一代建设者成长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的命题开始—复兴!

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要凭实力,我们每一个人正在参与。

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注释】①选自《一堂好课》的说讲稿,有改动,《一堂好课》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邀请思政、文学、科学。体育等领域的“学科领路人”分享所思所得,旨在“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②金一南:国防大学教授。《当代贵州》杂志的顾问。
1.若给选文另拟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B.苦难深重的旧中国
C.伟大的第四种力量D.努力实现民族复兴
2.演讲中,称呼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如,文中加点的“他们”指代中国共产党人,演讲者深情追述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向革命先辈表达由衷的崇敬和赞美。请简析文中另外两处加点的称呼所指代的对象以及相关句子表达的情感。
3.演讲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内容。文中ABCD四个段落,哪一段最可能是演讲者现场添加的?
4.好的演讲结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请从内容呼应和句子语气两方面简析选文末段的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10 . 向稻子致敬

孙培用

①刚过完春节没多久,人们就开始盼着了:在家里侧着耳朵听着窗外打雷了没有、下雨了没有,出门对着天空摸一摸风暖和起来了没有,问一问邻居村边树上的那窝鸟儿回来了没有……要不就每天背着铁锹去地里转悠,在每块地里挖上两锹,仔细瞅瞅,然后再拍拍平。这是看地气上来了没有,看冻的土化透了没有。

②总算盼到了合适的时节,赶紧育苗,赶紧打田。漫种、上水,做床,翻土、筛土、筛类,施肥、浇水、通风……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没有一个细节可以省略。

③嫩苗一天一天长高。

④不久,就该插秧了,插秧,那真是大场面!

⑤一大早,人们就忙活起来,煮饭,做菜。一人吃上几碗米饭。下地干活才有力气。

⑥沉静的稻田早就贮好水等着这一天,在悠悠的白云下面,人们开始对土地进行哲学家一般的深入研究。他们踩在水田里,一手握着一大把秧苗,另一只手分出一束,迅速而稳当地插进水下的泥土里去。播完一排,倒退着插下一排。就这样,一匹匹新织的绿绸,在土地上缓缓铺展。

⑦插秧的人们弯着腰,躬着背,面向土地表达最虔诚的敬意,远远望去,像是在完成某种庄严的仪式。

⑧六七月,气温极高。人们戴着草帽、顶着烈日在田里薅草。

⑨薅草是良心活儿,杂草总是比稻子长得快,跟稻子争水、争肥、争空间。因而,薅草弄得不好的话,这一年的收成不用指望了,“你糊弄稻一剧,它糊弄你一季”

⑩于是,人们迎着蒸腾湿热的暑气,弯着腰,躬着背,跋涉在泥水中,既要把草拔掉,还要顺便给稻苗们扒扒根,让稻们长得更好。稗草和稻子长得非常相似,很难区别开,不过,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们,不会让稗草和其他杂草有任何机会,这些家伙会被连根拔起,甩到田埂上,切锄碎,沤肥。

⑪有一天,人们意料之中发现,稻穗腼腆地探出头来。不久,稻穗上挂满了细密的稻花。在人们眼中,稻花是世界上最香、最美丽的花儿。人们站在田埂上,面对田野,深深地呼吸着空气中的芬芳,在心里描画着一个金色的童话世界。可是,人们怕水肥不济,怕阳光不足,怕遗受病害,怕辜负了稻花的香气,他们天天忙活个不停,像看护孩子一般,看护着稻们。

⑫在期待中,每一棵稻穗上那一座座小小的粮仓慢慢充盈着白色的浆液,就像母亲的乳汁。在阳光的注视下,白色的浆液逐渐浓稠而最终坚实。

⑬等到九月,一片金黄把乡村照亮。阳光下,一片片田野里,成熟的稻们低着头微笑着,一根一根秩序井然地挨着,欣喜地等待着履行那个神圣的承诺。

⑭人们也在等待这个时刻,从他们在春天播撤下一粒粒种子开始,从他们播下一棵棵秧苗开始,从他们拔掉一根根杂草开始,从他们陶醉在稻花香里开始,从他们每一天辛勤的劳作开始。

⑮晚上,在月光下,人们把镰刀磨得亮亮的,像明亮的弯月。

⑯在那一个早晨,人们饱饱吃上几碗米饭,今天要把攒了许久的力气使出来。

⑰咔嚓!咔嚓!咔嚓!镰刀收割时发出的声音,那么清脆、那么嘹亮、那么动听。挥动着镰刀的人们弯着腰,躬着背,对土地表达最虔诚的敬意。倒下去的庄稼,以另一种姿态再次亲近土地,谦恭地感受土地的恩泽。

⑱稻垛高高地堆起,人们虔诚而神圣地守护着,像守护着祖先的魂灵,也像守护着儿女的幸福。

⑲在打稻机欢快的鸣唱中,一粒粒稻谷离开箱草。

⑳收割后的田野上,孩子们开心地疯跑,沉默的土地像母亲总爱地听着孩子们的欢笑。

㉑这是大地的盛宴。

㉒当最后一辆满载庄稼的车消失在田野的尽头,回野突然变得轻松,知足地睡熟了。

㉓然后,稻谷们躺在场坝上,趁着阳光,赶快晒干,储进粮仓。

㉔然后,磨米机也欢快地鸣唱,稻谷们脱去外壳,变得白白净净,叫做“米”。

㉕然后,米,被温暖的手做成香喷喷的米饭。

㉖米饭的香味,弥漫在每张餐桌,弥漫在每个院落,弥漫在田野和天空,弥漫在每个乡村和每座城市,_________,给人们带来安宁和满足

㉗这,就是一株稻,用汗珠一样饱满的颗粒,给予世界最神圣的供养。

㉘手捧着滋养了身体、滋养了灵魂的香喷喷的米饭,我们向脚下的土地致敬,向躬身于土地的人们致敬,向大地上的每一株稻子,致敬!


【注释】①选自《法制日报》,有改动,②薅hāo:用手拔。
1.文章的内容有详有略。下列选项中,写得最详细的一项内容是(     
A.盼望时节B.煮饭做菜C.磨亮镰刀D.晒谷磨米
2.文中相关段落从人的视角描绘了划线处“大地的盛宴”,请从大地的视角描绘在这场“盛宴”上的所听、所见,以下面的句子开头,以一句总写的话结束。
我听着孩子们的欢笑,听着……
3.从全文内容来看,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给人们带来了这一刻的幸福B.让人们在这一天享受美好的生活
C.告诉全世界这个美好的消息D.抵达春节里人们香甜幸福的梦境
4.为了体现写作内容、突出表达意旨,下图中,你选哪一幅作为本文插图?请阐述理由。
2021-06-29更新 | 26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