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氨极易溶于水
B.红色喷泉说明氨水显碱性
C.实验时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
D.烧杯中换成其他液体无法形成喷泉
2022-09-09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 . 某小组同学验证SO2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培养皿中①、②、③三个塑料瓶盖内盛有不同物质。向Na2SO3固体上滴加适量70%的H2SO4,迅速用玻璃片将培养皿盖严,实验记录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装置瓶盖物质实验现象
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蘸有品红溶液的棉花红色褪去
蒸馏水无明显变化
A.Na2SO3和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3+H2SO4=Na2SO4+SO2↑+H2O
B.瓶盖①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C.瓶盖②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D.瓶盖③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SO2和水不反应
2022-01-17更新 | 444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3 . 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教材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并判断下列说法和做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不久就能看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要证明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C.甲为碳酸氢钠,乙为纯碱
D.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没有发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021-11-09更新 | 940次组卷 | 32卷引用:北京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验证氧化性强弱Cl2>Br2>I2,设计如下实验。(已知: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忽略氧气的影响)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
溶液变为浅黄绿色溶液变为黄色溶液变为棕黄色溶液变为蓝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设计目的为:排除实验②③④水稀释的影响
B.实验②发生反应为:2Br+Cl2= Br2+2Cl
C.实验③的现象可以证明氧化性:Cl2>I2
D.实验④能证明氧化性:Br2>I2
5 . 利用下列实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药品
A比较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乙酸、碳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
B检验1—溴丁烷中的溴原子1—溴丁烷、NaOH溶液、AgNO3溶液
C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MgCl2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
D证明Ag2S比AgCl更难溶NaCl溶液、AgNO3溶液、硫粉
A.AB.BC.CD.D
6 . 某小组同学探究Cu(OH)2和醛的反应产物。
已知:Cu2O + 2H+ =Cu2+ + Cu + H2O;[CuCl2](无色)易被氧化为[CuCl4]2−(黄色)。
(1)将25%的NaOH溶液、8%的CuSO4溶液和37%~40%的甲醛溶液按一定比例依次混合后加热(始终保持NaOH过量)。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试剂用量实验现象
In(HCHO):n(CuSO4) > 20生成紫红色固体,有大量气体产生
IIn(HCHO):n(CuSO4) = 1生成砖红色固体,有少量气体产生
①实验I中的紫红色固体过滤、洗涤后,加入稀硫酸,振荡,溶液无明显变化,证明Cu(OH)2被还原为___________;甲醛的氧化产物可能是HCOONa或Na2CO3,通过实验排除了Na2CO3的可能,简述实验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
②X射线衍射等技术确认实验II中砖红色固体主要是Cu2O,写出实验II中生成Cu2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实验I和II中产生的气体是H2.查阅资料发现:在碱性条件下,Cu2O可以被甲醛还原为Cu并伴有H2产生,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在试管里加入 10 %的NaOH溶液2 mL,然后加入2% 的CuSO4溶液 0.4 mL,振荡后,加入0.5 mL乙醛溶液,加热后得到橙红色浊液,过滤、洗涤之后检验生成的橙红色固体。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III铜粉中加入7 mol/L盐酸,振荡铜粉未溶解,溶液呈无色
IV氧化亚铜中加入7 mol/L盐酸,振荡;
再加入过量铜粉
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黄色溶液变为无色
V橙红色固体中加入7 mol/L盐酸,振荡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①实验III的目的___________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IV溶液中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
③结合以上实验,小组同学认为橙红色固体只有Cu2O,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
2024-04-06更新 | 3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期中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7 . 利用下列实验药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药品
A比较水和四氯化碳分子的极性、橡胶棒、毛皮
B验证乙醇的消去产物乙烯乙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
C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溶液、冷水、热水
D证明牺牲阳极法保护铁Fe、Zn、酸化的食盐水、溶液
A.AB.BC.CD.D
8 .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铁上电镀铜B.证明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C.研究酸碱性对平衡移动的影响D.验证铁发生吸氧腐蚀
A.AB.BC.CD.D
2023-01-0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9 .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乙烯并验证乙烯的性质。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的溴水褪色,烧瓶中浓H2SO4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

   

(1)装置Ⅰ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装置Ⅰ中有乙烯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
(3)乙同学建议:在装置Ⅰ和Ⅱ之间增加一个洗气装置,洗气的试剂是___________
(4)丁同学查文献得知:若用溴水验证,反应后装置Ⅱ的产物主要为BrCH2CH2OH,含少量BrCH2CH2Br。建议装置Ⅱ中的试剂改为“溴的CC14溶液”以排除H2O对乙烯与Br2反应的干扰。写出乙烯与溴水反应生成BrCH2CH2O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023-07-10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10 . 某实验小组探究溶液的反应。取铜粉加入溶液(用)中,振荡、静置30分钟,铜粉减少,溶液呈棕绿色,未见有气泡产生。
已知: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1)预测铜粉可能发生的反应
反应I     
反应I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反应I是否发生
①取铜粉加入_____________溶液中,振荡、静置30分钟,无明显现象。(所用试剂:硝酸钠和硝酸溶液)
②用传感器检测溶液反应过程中浓度的变化,发现浓度逐渐减少。有同学认为:催化了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写出ⅰ的离子方程式。
ⅰ._____________
ⅱ.反应II
总反应:
(3)探究反应II是否发生
铜粉加入_____________中,溶液迅速变为蓝绿色。取上层清液,滴加溶液,出现白色浑浊且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溶液过量后浊液呈深红色。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溶液开始呈现白色浑浊最终浊液呈深红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
(4)分析“溶液呈棕绿色,未见有气泡产生”的原因
小组讨论认为,棕绿色可能是因为形成配合物,设计实验证明棕绿色是的颜色,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
(5)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角度简述对溶液反应的认识_____________
2023-01-05更新 | 5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