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某同学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的顺序是先a后b
B.湿棉花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
C.由肥皂液冒气泡证明铁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D.不能用磁铁将铁粉从反应后的固体中分离出来
2 . 验证氧化性强弱Cl2>Br2>I2,设计如下实验。(已知: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忽略氧气的影响)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
溶液变为浅黄绿色溶液变为黄色溶液变为棕黄色溶液变为蓝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设计目的为:排除实验②③④水稀释的影响
B.实验②发生反应为:2Br+Cl2= Br2+2Cl
C.实验③的现象可以证明氧化性:Cl2>I2
D.实验④能证明氧化性:Br2>I2
3 . 某含氰废水中氰主要以和少量形式存在,对该废水进行除氰处理的步骤如下。
Ⅰ.取一定量处理好的铁屑和活性炭混合物(按照一定的体积比混合);
Ⅱ.加入一定体积的含氰废水,调节值为3.5,控制曝气(即通入空气)时间,静置,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得滤液,总氰去除率接近
Ⅲ.调节滤液,加入一定量的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得滤液,总氰去除率可达以上;
Ⅳ.向滤液中加入调节,混凝沉淀,经过滤,总氰去除率接近,得到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
(1)的中心离子是_______
(2)Ⅰ中,处理过程需用稀硫酸除去铁屑表面的氧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步骤Ⅱ中,生成沉淀的主要成分是

①其他条件不变,保持铁炭总体积相同,研究铁炭体积比对总氰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当铁炭体积比时,随着铁炭体积比增加,相同时间内总氰去除率降低,原因是:活性炭的吸附性减弱;_______
②反应过程中,会有部分转化为,补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步骤Ⅲ中,其他条件不变,研究不同对滤液中总氰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依据实验结果确定应调节滤液为4左右。

可将氧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②当时,随增大,总氰去除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5)在步骤Ⅳ中产生了胶体,使水中的氰经聚沉而除去。证明有胶体产生的方法是_______
2024-05-28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
4 . 为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铁、铜、银分别放入稀盐酸中B.将铜分别放入氯化亚铁和硝酸银溶液中
C.将铜、银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D.将铁放入稀盐酸中,将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2023-12-1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5 . 某小组实验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资料:i.(极浅蓝色)
ii.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易溶于浓盐酸
iii.单质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
iv.在干燥环境(浓)中较为稳定

(1)浓与Cu制备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酸分子的氧化性强于氢离子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按加热时间分为三个阶段,记录实验现象如下:
反应阶段阶段一(加热初期)阶段二(继续加热)阶段三(加热后期)
实验现象铜丝表面逐渐变黑,溶液接近无色,无气体生成大量刺激性气体产生,溶液变为墨绿色,试管底部产生灰白色沉淀试管中出现“白雾”,浊液逐渐变澄清,溶液变为浅蓝,灰白色沉淀增多

(3)经检验阶段一中铜丝表面逐渐变黑的产物为,请从物质性质和结构角度解释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小组同学为探究实验中产生的沉淀,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4)实验①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5)请用化学用语描述实验④中溶液由浅蓝色变为深蓝色的原因___________
(6)通过上述实验验证可知,铜与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沉淀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
6 . 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实验。
已知: ,+6价格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实验一: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实验二:取试管c完成如下实验。

(4)试管c中溶液变为绿色时,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乙醇转化为乙酸)。
(5)由实验二中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6)丙同学欲通过+6价铬盐与KI反应,验证(5)中结论,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
2023-12-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7 . 溶于一定量水中,溶液a呈浅棕黄色。加入少量浓HCl,溶液b较溶液a黄色加深。
已知:(黄色);浓度较小时(用表示)几乎无色;
取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对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测溶液a的,证明发生了水解
B.向b中加入后,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C.向b中滴入KSCN溶液变血红色,说明的配位键稳定性大于
D.将溶液a滴入沸水中,加热,检测有丁达尔效应,说明加热能促进水解
2023-12-1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8 . 某小组探究含元素的化合物间的转化,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
i.含元素的常见粒子:(橙色)、(黄色)、(溶于水,蓝紫色,不稳定)、(绿色)、(蓝灰色,难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强碱)、溶于强碱形成(亮绿色)。
ii.在碱性环境中比在酸性环境中分解速率快。
iii.在碱性环境中,不能氧化价格元素。
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装置步骤操作现象

2mL0.0125

K2Cr2O7溶液

先滴入稀疏酸至,再滴入5滴溶液,振荡溶液橙色加深。滴入溶液后迅速变为蓝紫色,有气泡生成。稍后,无明显气泡时,溶液由蓝紫色完全变为绿色
继续缓慢滴入10滴溶液,边滴,边振荡又有气泡生成,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1)已知(橙色)(黄色)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字母)。
A.的浓度相同       B.       C.溶液的颜色不变
(2)已知(橙色)(黄色)。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Ⅰ中滴入稀硫酸后溶液橙色加深的原因:_____
(3)Ⅰ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4)Ⅱ中,继续滴入溶液后,又有气泡生成的原因是_____
(5)Ⅱ中,继续滴入溶液后,预测有沉淀生成,但实验时未观察到。提出假设:在碱性环境中,价铬元素被氧化。
①甲同学设计实验证明假设成立:
取少量Ⅰ中的绿色溶液,在滴入溶液前增加一步操作:_____。然后滴入溶液,有蓝灰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入溶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_____色。
②乙同学通过原电池原理进一步研究碱性环境对价铬元素的还原性或的氧化性的彩响,经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酸性条件下,;碱性条件下,
(6)此外,生产中常用测定含废水中元素的含量。量取废水,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溶液,发生反应:。加入少量淀粉作为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发生反应:。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则废水中元素的含量为_____
2023-10-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9 . 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装置略)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计时器未画出)B.证明温度对平衡的影响C.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研究酸碱性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A.AB.BC.CD.D
2023-10-3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10 . 某小组同学探究在不同溶液中显色的原因。
资料:i.溶液中存在平衡:
ii.为1.3~2的溶液中存在平衡:
iii.不能形成配位键。
(1)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
实验一:探究溶液的显色原因
[猜想与预测]
小组同学认为可能是与其他微粒配位形成的配离子导致溶液显黄色,进而提出以下猜想:
Ⅰ.配位        Ⅱ.配位        Ⅲ.配位
(2)上述微粒能形成配离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实验与分析]
为验证猜想I,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实验abc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溶液黄色略变浅溶液黄色略变浅黄色褪去
(3)实验a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①甲同学认为实验c可以证明猜想Ⅰ成立,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
小组同学为了证明猜想Ⅲ成立,将实验c所得溶液分为两份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de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___________溶液仍为无色
②实验d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结论与反思]
(5)依据上述现象解释溶液显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在不同溶液中显色的原因
乙同学为了验证在不同溶液中显色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pH约为2)溶液中滴入3滴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继续滴加3滴EDTA溶液,溶液由血红色变为浅黄色。
(6)综合上述实验现象,解释实验二中溶液颜色由血红色变为浅黄色的可能原因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