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7 道试题
1 . 金属钾可以与水(滴加酚酞溶液)剧烈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变红,证明生成了碱性物质
B.钾浮在液面上并燃烧,与其密度及反应的热效应有关
C.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说明钾的金属性比钠强
D.金属钾与水发生反应前后化学键类型不变
2 . 化学小组研究的性质,完成如下实验: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
B.溶液a中加入浓氨水时不可能出现蓝色沉淀
C.溶液a、b中铁片的颜色不同证明
D.溶液b中加入足量乙醇时可以析出深蓝色晶体
2023-07-12更新 | 350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3 . 青蒿琥酯是一种高效抗疟药,实验证明其分子中含有能与碘化钠作用生成碘单质的基团。下列关于青蒿琥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蒿琥酯对热不稳定B.分子中含有3种含氧官能团
C.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酸乙酯D.酸性条件下水解可得到丁二酸
2023-07-12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4 . 小组同学探究盐溶液对反应(血红色)的影响。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分别加入等量的试剂①~④,测得平衡后体系的透光率如下图所示。

已知:i.溶液血红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其它颜色对透光率的影响可忽略
ii.(黄色)
iii.已知对实验无影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注入试剂①后溶液透光率增大,证明逆向移动
B.透光率③比②高,可能是阳离子种类或溶液不同导致的
C.透光率④比③高,可能发生了反应
D.若要证明试剂③中对平衡体系有影响,还应使用溶液进行对照实验
5 . 甲醛水溶液久置会发生聚合,生成低聚甲醛,反应如下(均为放热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低聚甲醛的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取代反应
B.低聚甲醛的生成可能导致甲醛溶液出现浑浊
C.在回流装置中加热久置的甲醛溶液到一定温度,甲醛可再生
D.向久置的甲醛溶液中加入酸性溶液,若褪色证明甲醛有剩余
6 . 用下图装置探究铜与硝酸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装置步骤操作现象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使浓硝酸滴入试管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推动注射器活塞使部分水进入试管注射器内剩余的水被“吸入”试管:铜表面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蓝,试管内气体逐渐变为无色
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拉动注射器活塞吸取少量无色气体:拔下注射器,再拉动活塞吸入少量空气注射器中无色气体变红棕色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用方程式解释②中“气体逐渐变为无色”:_______。随着该反应进行,试管内压强降低,注射器内剩余的水被“吸入”试管。
(3)关于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b.待②中反应停止后,向试管内滴加少量稀硫酸,有气体产生
c.③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②中Cu与硝酸反应生成了NO
(4)可按照如下方法从试管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回收Cu。

物质1为_______,试剂2为_______
(5)奚梅梅老师认为①中“溶液变为绿色”的原因是红棕色气体溶解在溶液中导致的,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_______(包括实验操作和现象)
2022-03-1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7 . 用下图装置探究铜与硝酸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装置步骤操作现象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使浓硝酸滴入试管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推动注射器活塞使部分水进入试管注射器内剩余的水被“吸入”试管;铜表面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蓝,试管内气体逐渐变为无色
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拉动注射器活塞吸取少量无色气体;拔下注射器,再拉动活塞吸入少量空气注射器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B.②中注射器内剩余的水被“吸入”试管的原因可能是NO2与H2O反应导致压强减小
C.③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②中Cu与硝酸反应生成了NO
D.待②中反应停止后,向试管内滴加少量稀硫酸,有气体产生
8 . 实验小组研究Na与CO2的反应,装置、步骤和现象如下:

实验步骤和现象:
i. 通入CO2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点燃酒精灯。
ii. 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有白色物质产生,管壁上有黑色物质出现。检验CO的试剂未见明显变化。
iii. 将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溶于水,未见气泡产生;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次过滤,滤液呈碱性;取白色沉淀加入盐酸,产生气体。
iv. 将管壁上的黑色物质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i的目的是排除O2的干扰
B.步骤iii证明白色物质是Na2CO3
C.步骤iv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 2H2SO4(浓) CO2↑+ 2SO2↑+ 2H2O
D.根据以上实验推测:CO2与金属K也可以发生反应并被还原
9 . 实验小组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装置、现象如下:
现象
ⅰ.光照后,产生白雾,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ⅱ.试管内液面上升至试管的2/3;试管壁和液面上出现少量油状液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饱和食盐水可以减少氯气的溶解
B.油状液滴的主要成分是一氯甲烷
C.产生白雾以及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有氯化氢生成
D.为了探究反应条件,可用黑色纸套套住装满甲烷和氯气的试管,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2019-02-20更新 | 999次组卷 | 6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14-15高三上·北京朝阳·期末
10 . 10 mL含等浓度的I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AgIAgCl更难溶
B.V1= V2-V1
C.向最终的沉淀中加入Na2S溶液,沉淀变成黑色
D.加入V2 mL AgNO3溶液后,溶液中不含I
2017-11-04更新 | 404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