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实验基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
A取少量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Fe(NO3)2样品已经变质
B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完成后,向反应容器中加NaHCO3溶液试管中产生气泡乙酸有剩余
C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并将所得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产生了具有漂白性的酸性气体
D将一小块钠投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钠沉入试管底部且表面有气泡产生钠能与无水乙醇反应且密度大于乙醇
A.AB.BC.CD.D
2019-02-23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2 . 化学兴趣小组设定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已变质为碳酸钠的小苏打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
(1)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需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
(1)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三: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B装置内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 分液漏斗中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2)实验前称取17.9g样品,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8.8g,则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9-2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学期初考试化学试题
3 .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对应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向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向2 mL1 mol/L 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1 mol/L Mg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几滴1 mol/L 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沉淀
C取淀粉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取少量溶液,加入几滴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无砖红色沉淀产生淀粉没有发生水解反应
D将某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Fe(NO3)2样品已氧化变质
A.AB.BC.CD.D
2019-03-05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青岛二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初(2月)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4 . 某研究性课题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中和反应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I:(1)甲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设计并完成了图 1所示实验,则 X溶液是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用传感器探究稀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 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通过分析可知,稀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会__________(放出”或“吸收”)热量。30s 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II:丙同学为了验证上述实验,也将盐酸滴入某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变质原因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III:为了测定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丙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分液漏斗中装有 10%的稀盐酸,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 3 连接好装置后,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关闭 K1 和 K2,向 B 装置中加入 100.0g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忽略原装置内空气中CO2对实验的影响);
③打开 K2,向锥形瓶内滴加盐酸,直到 B 中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④打开 K1 关闭 K2,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至装置 C 中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⑤将装置 C 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后称得固体质量为 5.0g。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①A 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缺少步骤④,则测定结果将 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利用实验数据,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5.3%。
【实验反思】
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__________(填字母)
A.缓缓滴加稀盐酸
B.在装置 A、B 之间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在装置 B、C 之间增加盛有饱和 NaHCO3 的洗气瓶
2018-09-0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安徽省合肥一中、安庆一中等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新生入学素质测试化学试题
5 . 以下实验:①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再加入AgNO3溶液;②为检验Fe(NO3)2样品是否变质,取少量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样品已变质;③用锌和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④在试管中加入2mL10%的CuSO4溶液,滴入2%的NaOH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来检验醛基;⑤用苯和溴水在FeBr3催化下可制得溴苯;⑥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逸出的蒸气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色褪去,则逸出的蒸气一定为纯净的乙烯。其中可能失败的实验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③⑤⑥
13-14高二下·江西南昌·期末
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现有一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为检验该固体是否部分变质为碳酸钠,先将固体样品溶解于水得到溶液,并采取下列措施,其中可以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A.测所得溶液的pH
B.取溶液少量,向其中滴入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取溶液少量,向其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取溶液少量,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2017-12-21更新 | 126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7 . 下列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步骤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
A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变质将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入几滴KSCN溶液
B验证Mg(OH)2 和Fe(OH)3的Ksp大小取2mL 1.0mol/L NaOH 溶液,先滴3 滴1.0mol /L MgCl2溶液,再滴3 滴1.0mol/L FeCl3溶液
C比较醋酸和碳酸酸性强弱pH 计分别伸入0.1mol/L CH3COONa 溶液和0.1mol/LNa2CO3溶液中,读取pH
D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混合前分别用冲洗干净的温度计测量50mL0.50mol/L HCl溶液与50mL 0.55mol/L NaOH 溶液的温度
A.AB.BC.CD.D
8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现象结论
A检验乙醇是否含水,向乙醇中加入一小块钠产生无色气体乙醇中含有水
B检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加热溴乙烷、乙醇和NaOH混合液,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溶液褪色溴乙烷消去产物为乙烯
C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苯酚与浓溴水不反应
D在3mL5%的溶液滴入34滴5%的NaOH溶液,振荡后加入0.5mL的乙醛溶液并加热未产生砖红色沉淀乙醛已经完全变质
A.AB.BC.CD.D
9 . 过氧化钠常作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过氧化钠保存不当容易吸收空气中CO2而变质。
(1)某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某过氧化钠样品是否已经变质,取少量样品,溶解,加入__________溶液,充分振荡后有白色沉淀,证明Na2O2已经变质。
(2)该课外活动小组为了粗略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他们称取a g样品,并设计用下图装置来测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①A中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装置出来的气体是否需要干燥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④写出装置C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D中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实验结束时,读取实验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时,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
a.直接读取气体体积,不需冷却到室温
b.上下移动量筒,使得E、F中液面高度相同
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⑦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 mL,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⑧实验完成后E到F之间导管内残留水的体积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2017-02-17更新 | 2185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富宁县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10 . 乙基溴化镁()是一种性质极为活泼的有机试剂。其制备和使用过程如下:
已知:
①制备原理: ,反应决速步为,该步所需能量决定了反应的活性;
极易在空气、潮湿、酸性环境下变质;
③几种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熔点/℃沸点/℃物理性质(25℃)
乙醚―116.234.5无色液体、易挥发、易燃
四氢呋喃―108.566.0无色液体,可溶于水、乙醛
乙基溴化镁―116.334.6深棕色液体
Ⅰ.制备
在仪器A中加入3.6gMg屑(已在稀盐酸中浸泡2小时并干燥),向恒压滴液漏斗中倒入10.1mL(0.10mol)和25.0mL无水乙醚的混合液备用。之后将少量混合液加入A中,并添加少量引发剂,使用热风枪吹热A,待液体微沸,再逐滴缓慢加入余下的混合液,冰浴1.5h后反应结束。

Ⅱ.使用
打开恒压滴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加入6.7mL(0.12mol)乙醛,之后打开其下口使乙醛逐滴与反应,然后滴加20.0mL饱和溶液生成产物X(伴有一种盐和碱性气体产生)。将X从混合液中提纯后,其质量为5.92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的晶体类型为______
(2)Ar气球的作用是______
(3)研究发现,卤代烃均有和Mg反应的性质,则以下物质中反应活性最高的为______(填序号)。
A.B.C.D.

(4)“制备”过程中使用热风枪替代酒精灯的原因是______。若迟迟未能引发反应,则将溶剂更换为四氢呋喃即可顺利进行,其原因是______
(5)“使用”过程中,X在提纯后进行了氢谱和质谱的表征,结果如下:

与乙醛反应生成X(碳骨架无支链)的总反应为______
(6)在“制备”中的产率为______%(“使用”过程中反应均完全,且提纯无损耗)。
2024-02-27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