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氧化还原反应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87 道试题
1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目的
A向滴有几滴溶液中加入,缓缓通入少量并振荡、静置,水层显红色,有机层显无色验证还原性:
B相同温度下,同时进行的反应,观察产生的快慢探究键的极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将胆矾晶体投入浓硫酸中,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验证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D分别测定与盐酸反应的反应热确定
A.AB.BC.CD.D
7日内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定位)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
2 . 几种含碘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氧化性强弱:
B.为增大的产量,反应②可以加过量NaHSO3
C.将淀粉KI溶液逐滴滴入新制氯水中,溶液颜色先变浅后变蓝
D.产生等量的I2,反应④消耗的H+与反应②产生的H+的量相等
7日内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化学试题
3 . 电化学中,常用电极电势表示一定条件下微粒得失电子能力,电极电势越高氧化性越强。标准状态下,氧化型电极反应,则的氧化性比强。含钴微粒的电极电势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两条虚线分别表示“氧线”和“氢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质溶于稀硫酸能置换出
B.氧气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C.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氧化能力减弱
D.酸性条件下,反应难以进行
7日内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4 . 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某校科研人员利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的技术的装置如图。

①在整个“捕捉”过程中,将NaOH溶液喷成雾状是为了_______
②“碳捕获”技术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途径,基本思路是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反应后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下列溶液中,同样能用于“捕捉”二氧化碳的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
(2)捕获和转化可减少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原理如图所示。

①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
②若产生等物质的量CO、,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从空气中捕获直接转化为甲醇是二十多年来“甲醇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乔治·安德鲁教授首次以金属钉作催化剂实现了这种转化,其转化如图所示。

①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_______
②如图所示转化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5 . 三氯化铬()为紫色晶体,熔点为83℃,易潮解,易升华,能溶于水但不易水解,高温下能被氧气氧化,其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利用,以(沸点为76.8°C)为原料制备无水的实验装置图如下所示.

(1)氨与CuO反应可以生成和水,装置A中产生的作用为________
A.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B.平衡气压       C.吹出
(2)装置C和装置E水槽中盛有的液体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A.沸水       B.冰水
(3)装置D中另一产物为光气(),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三氯化铬属于________。
A.分子晶体B.离子晶体C.共价晶体D.金属晶体

(5)利用氨气与次氯酸钠反应制备,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将制得的分离提纯后,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AgOH不稳定,易分解生成黑色的可溶于氨水和硝酸。
【提出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Ag、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验证】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操作现象结论
ⅰ.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___,振荡黑色固体部分溶解黑色固体中有
ⅱ.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________黑色固体是Ag和,则肼具有的性质是碱性和③________

(7)在10mL溶液中加入适量肼,恰好将完全转化为Ag(无生成),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微热(忽略硝酸分解),黑色固体部分溶解,气体产物为NO,充分反应后,最终可得到Ag________g。(要求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AB卷)
6 . 氢氧化氧镍()难溶于水,常用作碱性镍镉电池的电极材料。一种用含镍废料(主要含,以及少量等杂质)制备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镍与铁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但的性质较稳定。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浸取”中废料的浸出效率,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有______(填标号)。
A.研磨废料B.加入大量水C.搅拌D.使用浓硫酸浸取

(2)“浸取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3)“除铜”过程中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写出生成S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转化”时的作用是______,实际生产中发现的实际用量比理论用量多,原因是______
(5)已知该工艺条件下金属阳离子生成对应氢氧化物沉淀时的如下表所示:

金属阳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pH

1.5

6.5

7.2

沉淀完全时的pH

3.2

9.7

9.2

则“沉铁”过程中加入溶液调节的范围应为______
(6)“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若用废料(其中的质量分数为)经该流程制得固体,则的产率为______。(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测评期中卷化学试题
7 . 人们常用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消除的反应(未配平)分两步:①、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反应①中n(氧化剂)∶n(还原剂)=1∶4
B.反应②中,生成1mol水转移电子的数目为4
C.NO和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D.由①和②可知,还原性:NO>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8 . 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用硫酸酸化的溶液滴入溶液中,溶液变黄色氧化性:
B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溶液未变蓝色溶液中不含I⁻
C取足量铜和浓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依次加入稀盐酸、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说明硫酸有剩余
D将两支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的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置于冷水、热水中,同时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置于热水中的试管比置于冷水中的试管先出现沉淀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A.AB.BC.CD.D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化学(B卷)试题
9 . 下围是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合成氨,并以氨为原料生产硝酸的工艺流程(其中空气等基础原料已略去).

(1)氨氧化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若条件控制不当,氨氧化装置中可能发生副反应,生成,该副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下列离子能在溶液中共存,但加入适量溶液后无法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
A.B.
C.D.

(4)将25.6g铜与6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发生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和NO混合气体的体积为8.96L(标准状况,不考虑二聚).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100m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5)可以用还原生成BaO,该过程分两步进行.下图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中消耗的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2024-06-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AB卷)
10 . “微生物法”处理含废水具有效率高、选择性强、吸附容量大等优点。一种微生物法是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含废水。
(1)硫酸盐还原菌能将水中的转化为可反应生成两种沉淀。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含铬废水时,温度常控制在左右,温度过高,的去除率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硫酸盐还原菌(SRB)常存在于水体中,会腐蚀许多金属及合金。一种Fe合金在硫酸盐还原菌存在条件下腐蚀的机理如图所示。已知溶液中的会完全转化为,则腐蚀后生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4)以丙烯为原料脱硝除去NO,将NO转化为对环境友好的物质。研究表明催化剂添加助剂后催化活性提高的原因是形成活性参与反应,图2为丙烯脱硝机理。

①图中,甲为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②若参加反应的丙烯与物质的量之比为,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4-06-1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