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1887年,英国人赫勒森发明了最早的干电池,如今干电池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种类达100多种。应用广泛的是Zn—MnO2干电池,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池内存在7种物质:NH3、Mn2O3、ZnCl2、MnO2、NH4Cl、Zn和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填“正极”或“负极”,下同);放电时NH4+___移动。
(2)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若有17.4g氧化剂参与反应,则电子转移数目为__NA(NA表示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
(3)普通锌锰电池的缺点是电量小、放电电流弱。为增大放电电流,可把负极锌片改为锌粉,其理由是___
(4)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__。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填序号)。
a.NaOH          b.Zn          c.Fe          d.NH3·H2O
2020-04-14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2 化学电源——A学习区 夯实基础(苏教版必修2)
2 . 三氯氧磷(POCl3)广泛用于农药、医药等生产。工业制备三氯氧磷的过程中会产生副产品亚磷酸(H3PO3)。回答下列问题:
(1)三氯氧磷可由三氯化磷、水、氯气加热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已知亚磷酸(H3PO3)为二元弱酸,则Na2HPO3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
(3)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亚磷酸(H3PO3)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表示lg 的是曲线_____(填“Ⅰ”或“Ⅱ”),亚磷酸(H3PO3)的Ka1_____,反应HPO32-+H2OH2PO3-+OH的平衡常数的值是_____

(4)工业上生产三氯氧磷的同时会产生含磷废水(主要成分为H3PO4、H3PO3)。向废水中先加入适量漂白粉,再加入生石灰调节pH,将磷元素转化为磷酸的钙盐沉淀并回收。若处理后的废水中c(Ca2)=5×106 mol·L1,则溶液中c(PO43-)=_____ mol·L1。(已知Ksp[Ca3(PO4)2]=2×1029
3 . Mn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可由MnSO4和NaClO3溶液反应制得,反应原理为: MnSO4+ NaClO3+  H2OCl2↑ +  Na2SO4 +  MnO2 ↓+   (未配平),则关于此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NaClO3中Cl的化合价为+5
B.每生成8.7 g氧化产物,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约为0.2×6.02×1023
C.NaClO3的氧化性强于MnO2的氧化性
D.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NaOH
4 . 用“银-Ferrozine”法检测室内甲醛含量的原理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 CO2中含C=O键的数目为6.02×1023
B.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Ag2O+HCHO=4Ag+CO2↑+H2O
C.理论上吸收HCHO与消耗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D.30 g HCHO被氧化时转移电子数目为4×6.02×1023
5 . 某离子反应涉及到 H2O、ClO、NH4+、OH、N2、Cl等微粒,其中N2、Cl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Cl为还原产物
B.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比为3:2
C.消耗1 mol还原剂,转移6 mol电子
D.氧化性:ClO N2
6 .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里关于古代青铜器的修复引起了某研学小组的兴趣。“修旧如旧”是文物保护的主旨。
(1)查阅高中教材得知铜锈为Cu2(OH)2CO3,俗称铜绿,可溶于酸。铜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参与形成铜绿的物质有Cu和_______
(2)继续查阅中国知网,了解到铜锈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成分有Cu2(OH)2CO3和Cu2(OH)3Cl。考古学家将铜锈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结构如图所示:
   
Cu2(OH)2CO3和Cu2(OH)3Cl分别属于无害锈和有害锈,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
(3)文献显示有害锈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CuCl(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请结合下图回答:
   
① 过程Ⅰ的正极反应物是___________
② 过程Ⅰ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
(4)青铜器的修复有以下三种方法:
ⅰ.柠檬酸浸法:将腐蚀文物直接放在2%-3%的柠檬酸溶液中浸泡除锈;
ⅱ.碳酸钠法:将腐蚀文物置于含Na2CO3的缓冲溶液中浸泡,使CuCl转化为难溶的Cu2(OH)2CO3
ⅲ.BTA保护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碳酸钠法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种方法中,BTA保护法应用最为普遍,分析其可能的优点有___________
A.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透明保护膜
B.替换出锈层中的Cl-,能够高效的除去有害锈
C.和酸浸法相比,不破坏无害锈,可以保护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做到“修旧如旧”
8 . 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 g。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 m2 g。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m3 g。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关闭K1K2
d.打开K1K2,缓缓通入N2       e.称量A       f.冷却到室温
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________________(列式表示)。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1K2,缓缓通入N2,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①C、D中的溶液依次为_________(填标号)。C、D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a.品红       b.NaOH c.BaCl2 d.Ba(NO3)2       e.浓H2SO4
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8-08更新 | 9219次组卷 | 30卷引用:高一必修第一册(鲁科2019)第3章 第2节 硫的转化 高考帮
9 . 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产气药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Fe2O3是主氧化剂,与Na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填化学式)。
(2)KClO4是助氧化剂,其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发生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N3是气体发生剂,受热分解产生N2和Na。取56 g上述产气药剂,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的体积为16.8 L(标准状况),该产气药剂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0 . 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1)固体I中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
(2)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X为适量空气,严格控制空气用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工业废气中的SO2、NO还可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进行净化,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烟气,反应温度为323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mol·L-1。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离子

SO42-

SO32-

NO3

NO2

Cl

c(mol·L-1)

8.35×10-4

6.87×10-6

1.5×10-4

1.2×10-5

3.4×10-3


①写出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增加压强,NO的转化率__________(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②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吸收剂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如果采用NaClO、Ca(ClO)2替代NaClO2,也能得到较好的烟气脱硫效果。从化学平衡原理分析,Ca(ClO)2相比NaClO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