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SO2被氧化为SO3,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2SO2(g)+O2(g) 2SO3(g)
B.500 ℃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H<0
C.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H2(g)+I2(g) 2HI(g)
D.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Cl2+H2O H++Cl-+HClO
2022-10-06更新 | 853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 . 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装在盛有水的三个烧杯中,在①烧杯中加入CaO,在②烧杯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③烧杯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①中红棕色变深,③中红棕色变浅。已知:2NO2(红棕色)N2O4(无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NO2N2O4是吸热反应
B.NH4Cl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C.①烧瓶中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③烧瓶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2022-08-28更新 | 1134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化学试题
3 . 已知反应S2O(aq)+2I(aq)2SO(aq)+I2(aq),若向该溶液中加入含Fe3的某溶液,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2Fe3(aq)+2I(aq)I2(aq)+2Fe2(aq)
②2Fe2(aq)+S2O(aq)2Fe3(aq)+2SO(aq)
A.Fe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加入Fe3后降低了该反应的活化能
B.反应①比反应②所需活化能大
C.向该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适当升温,蓝色加深
D.该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
4 . 某研究小组学生探究硫酸铁溶液与铜粉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固体配制溶液,下列图示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有_______(写名称)。

(2)研究小组设计如表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1
现象

步骤1:振荡试管后,溶液颜色呈浅蓝绿色

步骤3:溶液颜色变红,振荡试管,红色消失,并有白色沉淀产生

步骤4:溶液颜色变红,振荡试管,红色消失,白色沉淀增多

【资料】ⅰ.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发生配位反应生成
ⅱ.淡黄色、可溶的,与共存时溶液显绿色。
ⅲ.硫氰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
①步骤1溶液呈浅蓝绿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②经x射线衍射实验检测,步骤3中白色不溶物为CuSCN,同时有液态硫氰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某同学针对步骤4中溶液颜色变红且白色浑浊物增多的现象,提出大胆假设:当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时,氧化性增强,可将氧化为。并做实验验证该假设:
实验2操作1操作2操作3
现象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完全呈绿色。久置,溶液绿色变浅,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始终未见溶液颜色变红。溶液颜色立刻变红,产生白色浑浊,振荡后红色消失。
③操作1中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④操作2主要目的是_______
⑤由操作3可知该同学的假设正确。操作3中被氧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1中步骤4出现相关现象的原因_______
⑥由实验可知,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因素有_______
2022-05-19更新 | 45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摸底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T K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10mol COCl2,发生反应COCl2(g) Cl2(g)+ CO(g),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得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s02468
n(Cl2)/mol00.0300.0390.0400.040
A.反应在前2s的平均速率v(COCl2)=0.015mol·L-1·s-1
B.平衡后,温度不变再充入一定量COCl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若新平衡时c(Cl2)=0.038 mol·L-1,则反应的△H<0
D.平衡后向上述容器中再充入0.10 mol COCl2,平衡正向移动,COCl2的转化率减小
2020-12-16更新 | 123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瑞金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6 . 在体积均为1.0 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 mol CO2和0.2 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O2(g)+C(s) 2CO(g)的ΔS>0、ΔH<0
B.体系的总压强p:p(状态Ⅱ)<2p(状态Ⅰ)
C.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v(状态Ⅰ)>v(状态Ⅲ)
2019-11-21更新 | 1546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西省宁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7 . 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A和2 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s)+2D(g),反应一段时间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达平衡后B的转化率为
C.增加A,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若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则该反应∆H<0
2021-11-18更新 | 692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8 .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发展前景广阔。研究表明,加氢可以合成甲醇,反应如下:
(1)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
(2)有利于提高平衡时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使用催化剂
b.加压
c.增大和H2的初始投料比
(3)研究温度对甲醇产率的影响时发现,在210~290℃,保持原料气中和H2的投料比不变,得到平衡时甲醇的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___________0(填“>”“=”或“<”),依据是___________
9 . 已知:   ,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2molB发生反应,t1时达到平衡状态Ⅰ,在t2时改变某一条件,t3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Ⅱ,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
B.t2时改变的条件:向容器中加入C
C.平衡常数K:
D.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
2021-08-07更新 | 604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化学试题
10 .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B.夏天喝碳酸饮料打开瓶盖大量气泡冒出
C.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D.N2 + 3H22NH3     ΔH<0   工业上采用高温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