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氯化亚铜为白色难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的固体。可用作催化剂、脱色剂,实验室制备它的流程之一如下:

其中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试剂是________(填名称),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物质不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_(填标号)。
A.、浓盐酸             B.浓盐酸、             C.浓硫酸、NaCl、KClO
(2)适合点燃C处酒精灯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进入C处反应装置中的气体中含有少量HCl,实验中没有除去HC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a可以是NaOH,也可以是_________(填一种),写出NaOH与尾气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原”过程中浓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向中加水后,析出的CuCl经水洗后立即用乙醇洗涤,真空干燥,密封保存,真空干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卷理综试题-高中化学
2 . 小组同学探究盐溶液对反应(血红色)的影响。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分别加入等量的试剂①~④,测得平衡后体系的透光率如下图所示。

已知:i.溶液血红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其它颜色对透光率的影响可忽略
ii.(黄色)
iii.已知对实验无影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注入试剂①后溶液透光率增大,证明逆向移动
B.透光率③比②高,可能是阳离子种类或溶液不同导致的
C.透光率④比③高,可能发生了反应
D.若要证明试剂③中对平衡体系有影响,还应使用溶液进行对照实验
3 . 为探究FeCl3溶液与Na2SO3溶液的反应,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提出两种观点。
(1)观点一:两溶液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观点二: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为验证上述观点,该研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探究实验(FeCl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浓度均为1.0mol·L-1)。
实验操作与现象
在5mL水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在5mLFeCl3溶液中滴加2滴Na2SO3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再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在5mL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FeCl3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再加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
(2)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
(3)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结论:_______
(4)将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放置3小时后,溶液变为浅黄绿色,试提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
(5)实验③的现象说明二者混合只发生_______反应,原因是_______
(6)对比实验②③可得影响反应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
2023-05-16更新 | 47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等3地2023届高三下学期6月理综化学试题
4 . 某小组同学探究盐对平衡体系的影响。
实验Ⅰ:探究KCl对平衡体系的影响
将等体积、低浓度的溶液(已用稀盐酸酸化)和溶液混合,静置至体系达平衡,得红色浴液a.各取3mL溶液a放入3支比色皿中,分别滴加0.1mL不同浓度的KCl溶液,并测定各溶液的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已知:①溶液的透光率与溶液颜色深浅有关,颜色深,透光率低。
在水溶液中由于水解而显黄色;溶液中存在(黄色)。
(1)稀盐酸酸化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采用浓度较低的溶液制备平衡体系,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的颜色对实验干扰。
(2)从实验结果来看,KCl溶液确实对平衡体系有影响,且随着KCl浓度增大,平衡向___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同学查阅相关资料,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原因1:溶液中的离子会受到周围带有异性电荷离子的屏蔽,使该离子的有效浓度降低,这种影响称为盐效应。KCl溶液的加入使平衡状态因盐效应而发生变化。
原因2:溶液中存在副反应,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导致平衡状态发生变化。
(3)基于以上分析,该组同学取等体积的溶液a,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不同种类的盐晶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观察颜色变化,结果如下表。
序号加入少量盐溶液颜色
1红色
2KCl变浅
3略变浅
4NaCl变浅程度较大
①上述实验可证明盐效应影响了平衡体系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1和2       b.1和3       c.1和4
②选择实验___________(填序号)可得出结论:的盐效应弱于的盐效应。
(4)取等体积的溶液a继续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序号加入溶液溶液颜色
51mL浓盐酸明显变浅,溶液偏黄
61mL去离子水略变浅
上述实验可证明副反应影响了平衡体系,结合实验现象及化学用语分析副反应对平衡体系有影响的原因: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实验中,对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ABCD
装置及操作
向右轻轻推动活塞压缩体积

分别测定20℃和80℃蒸馏水的电导率
现象气体红棕色先变深再变浅溶液血红色加深80℃蒸馏水的电导率大于20℃的加入粉末后电导率增大
解释压强增大,平衡先逆向移动,再正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在水中存在
A.AB.BC.CD.D
6 . 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装在盛有水的三个烧杯中,在①烧杯中加入CaO,在②烧杯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③烧杯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①中红棕色变深,③中红棕色变浅。已知:2NO2(红棕色)N2O4(无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NO2N2O4是吸热反应
B.NH4Cl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C.①烧瓶中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③烧瓶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2022-08-28更新 | 1134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回顾测试化学试题
7 . 在碳中和背景下,氢能是新能源领域中与油气行业现有业务结合最紧密的一类,而制氢成本过高,仍是目前氢能产业发展的挑战之一、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是目前工业制氢最为成熟的方法,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I CH4(g) +H2O(g) CO(g) +3H2(g) ΔH1>0
反应II CH4(g) +2H2O(g) CO2(g) +4H2(g) ΔH2>0
反应III CO(g) +H2O(g) CO2(g) +H2(g) ΔH3
(1)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O-HH-HC=OC≡O( CO)
键能/(kJ·mol -1)4634368031075
则ΔH3=___________,若反应III的正反应活化能Ea(正) =83 kJ· mol-1,则逆反应活化能Ea(逆)= ____kJ·mol-1
(2)①恒温条件下,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g)和2 mol H2O(g),发生反应III,欲使CO的转化率和H2的产率同时提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
②已知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实验表明,向体系中投入CaO固体可以增大H2的体积分数,选用相同质量、不同粒径的CaO固体进行实验时,结果如图甲所示。投入微米级CaO比纳米级CaO,H2的平衡体积分数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在一恒容绝热容器中以物质的量之比1:2投入CO(g)和H2O(g),发生反应III,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能说明该反应到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H2体积百分含量                                   B.体系温度
C. CO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                  D.混合气体密度
(3)不同压强下,按照n(CH4):n( H2O) =1:3投料发生上述三个反应,CH4的平衡转化率α(CH4)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压强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CH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一定温度下,向2 L容器中充入1 mol CH4(g)和3 mol H2O(g) ,t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容器中CO为mmol,CO2为nmol。则tmin内CH4的消耗速率为___________mol·L-1·min-1,反应III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用含m,n,t的代数式表示)
2022-06-05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试题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8 . 在催化剂作用下,向刚性容器中按物质的量比1︰1充入甲醇和异丁烯(用R表示),分别在T1和T2两个温度下发生反应生成有机物W:CH3OH(g)+R(g)W(g)   ΔH。异丁烯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T2,ΔH>0
B.vM=vB>vA
C.维持T2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1 mol W,新平衡时W的百分含量减小
D.T1时,容器内起始总压为p0 kPa,则用分压表示的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kPa-1
2021-03-07更新 | 135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
9 . 高纯硫酸锰作为合成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工业上可由天然二氧化锰粉与硫化锰矿(还含Fe、Al、Mg、Zn、Ni、Si等元素)制备,工艺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金属离子[c0(Mn+)=0.1 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Mn2+Fe2+Fe3+Al3+Mg2+Zn2+Ni2+
开始沉淀的pH8.16.31.53.48.96.26.9
沉淀完全的pH10.18.32.84.710.98.28.9

(1)“滤渣1”含有S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溶浸”中二氧化锰与硫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中添加适量的MnO2的作用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pH”除铁和铝,溶液的pH范围应调节为_______~6之间。
(4)“除杂1”的目的是除去Zn2+和Ni2+,“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5)“除杂2”的目的是生成MgF2沉淀除去Mg2+。若溶液酸度过高,Mg2+沉淀不完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沉锰”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层状镍钴锰三元材料可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LiNixCoyMnzO2,其中Ni、Co、Mn的化合价分别为+2、+3、+4。当x=y=时,z=___________
2019-06-09更新 | 19594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8月联考)化学试题
10 . I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在KI溶液中溶解度显著增大,其原因是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2(aq)+I(aq)I3(aq) 的ΔH>0
B.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CCl4,平衡不移动
C.保持T1不变,若反应进行到d点时,一定有vv
D.T2 ℃时,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KI固体后,平衡常数K增加
2019-03-28更新 | 51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