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探究溶液中Ag+与单质S的反应。
资料:Ag2S不溶于6mol/L盐酸,Ag2SO3和Ag2SO4在6mol/L盐酸中均发生沉淀的转化
实验Ⅰ.在注射器中将10mL0.04mol/LAgNO3溶液(pH≈6)与0.01g S粉混合,水浴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a(pH≈1),沉淀除S、洗涤后得到黑色固体b。
(1)研究黑色固体b的组成
①根据S具有__________性,推测b中可能含有Ag2S、Ag、Ag2SO3或Ag2SO4
②检验黑色固体b的成分

实验Ⅱ.

ⅰ.取少量滤液c,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判断黑色固体b中不含______
ⅱ.用滤液c继续实验证明了黑色固体b中不含Ag2SO3,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_(填序号)。
a.酸性KMnO4溶液               b.H2O2和BaCl2的混合溶液               c.溴水
ⅲ.进一步实验证实了黑色固体b中不含Ag。根据沉淀e含有Ag、气体含有H2S,写出同时生成Ag和H2S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无色溶液a的组成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溶液a中可能存在或H2SO3,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

①说明溶液a中不含H2SO3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足量稀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注射器中进行实验Ⅳ,探究Ag2SO4溶液与S的反应,所得产物与实验Ⅰ相同。向注射器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用酸化的NaNO3溶液(pH≈6)与S进行实验Ⅴ,发现二者不反应。综合以上实验,写出溶液中Ag+与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简要说明Ag+的作用: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化学试题
2 . CCTV在“新闻30分”中介绍:王者归“铼”,我国发现超级铁矿,飞机上天全靠它。铼(Re)是一种稀散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工业上从高铼废料(含等)中提取铼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浸液中含有的HReO4属于强酸;“离子交换”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时,高铼废料粉末与富氧空气逆流混合的目的为___________。该工序中,ReS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其他条件相同时,“离子交换”过程中料液和D296体积比与铼交换率、铼交换量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混合溶液的pH与提取率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①由图推断,“离子交换”选择的适宜条件为___________
②其他条件相同,混合溶液的pH>1.5时,的提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
(3)“反萃取”时,选用的试剂X为盐酸的理由为___________
(4)另一种途径从炼铜废液中来提取铼,其简易工艺流程如图,(部分副产物省略,铼在废液中以形式存在):

已知高铼酸铵是白色片状晶体,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可通过___________方法提纯高铼酸铵晶体。
(5)废料中的Ni元素经一系列操作可得到金属镍,金属镍与镧(La)形成的合金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及晶胞参数如图所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晶体密度为___________g∙cm-3 (列出含a、b、NA的计算表达式,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24-05-2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化学试题(六)
3 . 工业上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含少量、FeO和等杂质)和含的烟气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碳酸锰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难溶于水和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100℃时开始分解,在空气中高温加热所得固体产物为
②不同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
离子
开始沉淀时pH2.77.57.8
完全沉淀时pH3.79.79.8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最好使用粉状软锰矿进行“溶浸”B.废渣1的主要成分和“芯片”相同
C.溶浸时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废液经处理可用于灌溉农作物

(2)调节溶液的pH前,加入软锰矿发生“氧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3)调节pH:加入适量的熟石灰,调节pH=5。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有________。如果没有前期的“氧化”环节,pH就需要调节到更大的数值,这样会导致________
(4)“沉锰”过程中加入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沉锰”过程宜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写1条即可)。“沉锰”时通过控制合理的pH,就可以控制的浓度,达到不产生的目的,原因是________
2024-05-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理科综合试卷-高中化学
4 . 废电池中含磷酸铁锂,提锂后的废渣主要含和金属铝等,以废渣为原料制备电池级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i.均难溶于水。
ii.将转化为有利于更彻底除去
(1)酸浸前,将废渣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
(2)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加入硝酸溶解的原因:________
(3)在酸浸液中加入进行电解,电解原理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电解过程中不断增大。结合电极反应说明在电解中的作用:________

(4)“沉淀”过程获得纯净的。向“氧化”后的溶液中加入HCHO,加热,产生NO和,当液面上方不再产生红棕色气体时,静置一段时间,产生沉淀。阐述此过程中HCHO的作用:________
(5)过滤得到电池级后,滤液中主要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
(6)磷酸铁锂-石墨电池的总反应:
①高温条件下,、葡萄糖()和可制备电极材料,同时生成CO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2024-05-21更新 | 26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二模)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实验小组从某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主要成分可表示为,还含有少量的化合物)中分别回收处理金属元素,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酸浸”后滤液中主要金属阳离子为
②有关金属离子沉淀完全的见下表:

离子

9.3

3.2

9.0

8.9

③沉镍反应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二酮肟分子中杂化的碳原子个数为______,二丁二酮肟镍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填序号)。
A.             B.氢键             C.金属键             D.配位键
(2)“氧化”过程的操作为控制体系的,加入溶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P507萃取剂(用HA表示)萃取的原理可表示为的浸出与水相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较小时萃取率偏低的原因为______

(4)在空气氛围中焙烧可得到,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将草酸钴晶体置于空气中加热,受热过程中固体残留率()变化如下图所示,则C点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6)的一种晶胞如图所示(仅标出未标出)、该晶胞中占有O的个数为______

2024-05-2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部分示范性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模)化学试题
6 . 大气中能通过高温下与反应进行协同转化处理。反应原理为:,工业中测得的产物中有、CO等副产物。
(1)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上反应,下列条件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容器内不再生成B.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D.

(2)在573K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和1mol ,反应达到平衡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2。
①上述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_%。
②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加2mol 和2mol ,通过数据说明平衡移动的方向___________
(3)在不同温度下,向密闭容器甲、乙中分别充入2mol 和1mol ,它们分别在有水分子筛(只允许水分子透过)和无水分子筛条件下反应,测得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两个容器中使用了水分子筛的容器是___________
A.甲     B.乙     C.甲、乙中任一个
②1173K以后平衡转化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024-05-07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
7 . 活性ZnO俗名锌白,用作白色颜料,也广泛用于生产玻璃、橡胶、油漆、塑料等。利用化工厂产生的烟灰(ZnO,还含有少量CuO、MnO2、FeO等杂质)制备活性ZnO的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Zn的基态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烟灰中的主要成分Z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
(2)锌元素的浸出率随浸出液初始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当浸出液初始pH大于10时,浸出率随pH增大而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除杂”工序中也能与氨水形成配合物存在于浸出后的滤液中,加入Zn粉可将它置换除去,写出Zn粉和铜氨配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蒸氨”时会出现白色固体,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___
(5)从m kg烟灰中得到活性ZnO akg,则ZnO的回收率___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00%。
(6)已知的分解温度分别为125℃、300℃。实验室加热碱式碳酸锌时测得的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275℃时,碱式碳酸锌分解产生的气态物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经焙解得到的活性ZnO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中Zn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
2024-05-03更新 | 3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化学(新七省高考卷02)(14+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8 . 某校化学学习小组探究溶液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分液漏斗中盛有浓硫酸,锥形瓶中装有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准备】
(1)写出实验中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配制100mL溶液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
【实验探究】
向3mL溶液中通入,观察到溶液立即由黄色变成红棕色,放置12小时后,,红棕色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结合已有知识,针对溶液呈红棕色学习小组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水解产生了红棕色的胶体;
猜想2:与溶液中某种价含硫微粒形成了红棕色的配合物。
(3)为验证上述猜想,甲同学用激光笔照射该红棕色溶液,________,证明猜想1不成立。
(4)乙同学查阅文献得知猜想2正确,并设计了下表3组实验,以确定红棕色配合物的配体是中的哪一种(实验均在常温下进行)。

组别

溶液1(1mL)

溶液2(2mL)

现象

a

溶液

的饱和溶液

溶液1和溶液2混合后,组别a、b、c所得溶液红棕色依次加深。

b

的饱和溶液,用固体调节.

c

的饱和溶液,用固体调节
已知:常温下,溶液中价含硫微粒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及有关信息可知,红棕色配合物中的配体是__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依据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
(5)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利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吸光度,吸光度,其中k为摩尔吸收系数;L为液层厚度即光路长度,在实验中液层厚度保持一致;c为有色物质的浓度。
丙同学经过思考,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除了pH会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还有一个因素也可能会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于是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填写下表中空白处。

实验序号

操作

吸光度

1

把1mL 0.1mol/L溶液与2mL饱和溶液混合均匀,溶液变成红棕色,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2

______________,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实验结果讨论:若,则该因素不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若,则该因素会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
(6)丁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配合物在溶液中存在解离平衡,如:
丁同学设计实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证明解离平衡的存在。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限选试剂为:溶液,溶液,固体,固体

实验序号

操作

吸光度

结论

3

向3mL 0.1mol/L溶液中通入,溶液立即由黄色变成红棕色,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4

____________,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平衡向_____移动(填“左”或“右”)
2024-05-01更新 | 78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二)化学试题
9 . 某小组同学探究铁离子与苯酚的反应。
已知:为紫色配合物。
(1)配制苯酚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__________
(2)中,提供空轨道用以形成配位键的微粒是__________,配位数为__________
(3)探究铁盐种类和pH对苯酚与显色反应的影响。
查阅资料:
ⅰ.对苯酚与的显色反应无影响;
ⅱ.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用吸光度A表示)与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
提出猜想:猜想1:对苯酚与的显色反应有影响
猜想2:对苯酚与的显色反应有影响
猜想3:对苯酚与的显色反应有影响
进行实验:
常温下,用盐酸调节pH,配制得到pH分别为a和b的溶液();用硫酸调节pH,配制得到pH分别为a和b的溶液。取4支试管各加入苯酚溶液,按实验1~4分别再加入0.1mL含的试剂,显色10min后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该溶液的吸光度(本实验条件下,pH改变对水解程度的影响可忽略)。

序号

的试剂

吸光度

溶液

溶液

1

/

A1

2

/

A2

3

/

A3

4

/

A4

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为
①根据实验结果,小组同学认为此结果不足以证明猜想3成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5和6,补充下表中试剂M为__________________。(限选试剂:NaCl溶液、溶液、NaCl固体、固体)。

序号

的试剂

再加入的试剂

吸光度

溶液

溶液

5

/

NaCl固体

A5

6

/

试剂M

A6

③根据实验1~6的结果,小组同学得出猜想1不成立,猜想2成立,且对苯酚与的显色反应起抑制作用,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A1__________A6(填“>”“<”或者“=”)。
④根据实验1~6的结果,小组同学得出猜想3成立,且与苯酚的显色反应有抑制作用,从化学平衡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结论分析:与苯酚相比,对羟基苯甲酸()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__________(填“容易”或“更难”)。
(5)实验室中常用某些配合物的性质进行物质的检验,请举一例子并说明现象____________
2024-04-04更新 | 4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试题(一模)化学试卷
10 . 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的废气中均含有硫化氢,需要将其回收处理并利用。
(1)热分解法:       ,工业上,通常在等温、等用条件下将与Ar的混合气体通入反应器,发生热分解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继续向反应器中通入Ar,的平衡转化率会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氧化法:       
已知:       
       
无催化剂条件下,混合加热,探究相同时间内(g)产率影响因素。
①用氧化法处理,若生成1mol (g),放出热量为___________kJ。
②其他条件相同时,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随着温度升高,(g)产率先增大后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其他条件相同时,(g)产率随值的变化如图所示。值过高不利于提高(g)产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微电池法:利用电化学原理去除天然气中的,装置如图所示,总反应是:

①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单位时间内的去除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硫酸钙吸收法:如图为反应体系在不同温度、不同物质的量比的物相变化图。

①用斜线在图中画出可以完全转化并且有CaO生成的区域___________
②若不通入,简述随温度升高分解的规律___________
2024-04-03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