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的分离、提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写出下列物质的除杂方式
Cl2(HCl)____________        CO2(HCl)___________
2024-03-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唐河县鸿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2 . 我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的捕捉是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之一、
(1)一种利用NaOH溶液捕捉回收CO2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捕捉室中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优点是___________
②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模拟捕捉回收CO2,需要溶液,现进行溶液配制。
①配制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根据计算用天平称量NaOH固体___________g。
②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必须干燥后再配制溶液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3)蛋黄型空心球催化剂技术实现了封存和能量储存双重效果,其原理如图所示。制得的甲烷(CH4)通过两步法可制取,原理如图所示。

①已知中H为+1价,则空心球催化剂技术中获得的___________
②写出两步法的步骤i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024-01-3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3 . 我国是世界产盐大国,海盐、湖盐和井盐的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某同学进行粗盐的提纯并配制溶液、检验纯度实验。
(一)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Ca2+、Mg2+、SO杂质,请选择合适的操作补全实验流程。_______
将粗盐溶解→加入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晶得到精盐
加入稀盐酸             B.加入稀硫酸            C.过滤        D.加入BaCl2溶液          E.加入Na2CO3溶液
(2)以上流程中加酸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二)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
(3)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___________
(4)定容时的操作:当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___________,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5)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
A.没有进行洗涤操作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用该未清洗的容量瓶重新配制

(三)纯度测定
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K2CrO4溶液(指示反应终点),在不断摇动下,滴加1.00mol/L AgNO3溶液反应。平行测试3次,平均消耗AgNO3溶液23.50mL。
(6)制得的NaCl的纯度是___________
4 . 某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究AgNO3对氯水漂白效果的实验中,发现同时产生了AgC1和AgClO沉淀。于是,组内同学基于物质类别、氧化还原、物质特性等视角对沉淀混合物中AgClO的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1:AgClO的不稳定性
(1)AgClO属于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向氯水中滴加过量AgNO3溶液,将反应后的悬浊液先进行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再将沉淀洗涤、干燥后置于坩埚中灼烧。经测定,加热后坩埚和周体总质量减少。
(3)类比HClO的分解反应,写出AgCl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探究2:AgClO的强氧化性
实验准备实验试剂及用量实验现象
取沉淀混合物,用蒸馏水洗涤3次,干燥后装入一支试管中,再加入试剂,观察现象①2mL浓盐酸
②湿润的淀粉KI试纸若干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同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4)推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AgClO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探究3:AgClO的漂白性
查资料知:AgClO与饱和NaCl溶液可发生转化反应:
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取沉淀混合物,用蒸馏水洗涤3次,干燥后装入一支试管中,再加入试剂,观察现象加入5mL饱和NaCl溶液,静置4小时后,另取上层清液1mL于试管a中,滴加1滴品红溶液试管a中品红溶液褪色
(5)推测AgC1O具有漂白性的原因是由_____(填序号)引起的。
①Ag+        ②C1-        ③C1O-        ④Na+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氮及其化合物在化学工业和环境工业中研究颇多。回答下列问题:
(1)联氨(N2H4)可用于处理锅炉水中的溶解氧,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①类比NH3与HCl反应,写出H2N-NH2与足量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1molN2H4可处理水中___________molO2
(2)氮污染主要包括氨态氮(NH3
)和硝态氮(

),工业上常利用还原法处理水体中的无机氮。如普通铝粉可实现酸性污水的脱硝(硝态氮转化为N2)。
①写出普通铝粉脱硝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酸性太强不利于脱硝,其原因是__________
②等量的纳米铝粉比普通铝粉更有利于脱硝,其原因有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③研究发现纳米铁粉也有很好的脱硝效果,但水体中溶解氧(O2)过多,会大大降低脱硝效果,其原因是_________
(3)氨态氮可用次氯酸钠除去,一种原理如图所示。

①NaClO除去氨态氮的总反应中,参与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②在较高温度下,氨态氮去除率会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语言叙述)。
2023-10-31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6 . 回答下列问题:
I.已知:①            ⑤稀硫酸   ⑥硼酸   ⑦饱和溶液   ⑧氨水   ⑨稀硝酸   ⑩硫酸铝。根据上述提供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
(2)具有一元弱酸的性质,在水中可产生正四面体结构的离子,写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Ⅱ.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其水溶液显酸性。从电镀污泥中可回收制备,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所得样品所含结晶水数。
   
(3)将样品在900℃下进行锻烧,失重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A点时失掉2个结晶水,n的值为_______;C点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4)高铁酸钾(价)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具有氧化能力强、安全性好等优点。已知是紫色固体,可溶于水、微溶于浓溶液。实验室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取溶液:(未配平)。
①配平反应的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为从溶液中获得晶体,可采取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Ⅲ.锰酸锂离子蓄电池是第二代锂离子动力电池。锰酸锂可充电电池的总反应为
          
(5)充电时,电池的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若此时转移,则石墨电极将增重_______g。
(6)一种锰的硅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a.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b.该锰的硅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Ⅳ.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
   
(7)饱和食盐水中通二氧化碳和氨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8)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副产物可用作氮肥
B.溶液B中的主要离子是
C.制碱流程中可回收并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
D.饱和食盐水中应该先通二氧化碳至饱和,再通入氨气至饱和
2023-09-21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7 . 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我们通过“浓缩、氧化、提取”等步骤获取溴、碘单质等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Ⅰ.为研究海水提溴工艺,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甲:苦卤含溴海水含溴空气溴水混合物溴蒸气液溴
乙:苦卤含溴海水溴蒸气液溴
(1)对比甲、乙两流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含溴海水的处理方法不同,其中较符合实际工业生产要求且能耗较低的是___________ (填“甲”或“乙”)。
(2)甲同学设计的流程中,步骤③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___________性;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Ⅱ.对比溴元素的提取,碘元素是从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提取,某提取碘单质的工艺流程如图。

   

(3)步骤③操作名称为 ___________;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4)从含碘的某溶液中提取碘,还要经过蒸馏,指出下列蒸馏装置中的错误之处:________(任写两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