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1 . 实验小组对Mg与NH4Cl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1)用pH计测定1.0溶液约为4.6,分析NH4Cl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2)探究镁与NH4Cl溶液的反应:实验Ⅰ、Ⅱ所取镁粉质量均为0.5g,分别加入选取的实验试剂中。

实验

实验试剂

实验现象

5mL蒸馏水反应缓慢,有少量气泡产生(经检验为H2

5mL
NH4Cl溶液(pH=4.6)
剧烈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和灰白色难溶固体
①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经检验实验Ⅱ中刺激性气味气体为NH3和H2的混合气体,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NH3的原因______
③已知灰白色沉淀中含有Mg2+、OH-。为研究固体成分,进行实验:将生成的灰白色固体洗涤数次,至洗涤液中滴加AgNO3溶液后无明显浑浊。将洗涤后的固体溶于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推测沉淀中含有______,灰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__(填化学式)。
④针对实验Ⅱ比实验Ⅰ反应剧烈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l:NH4Cl溶液中的H+溶解了Mg(OH)2
假设2:NH4Cl溶液中的溶解了Mg(OH)2
为证明假设的合理性.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对比实验:

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取2根覆盖了Mg(OH)2的Mg条,分别同时放入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和饱和NH4Cl溶液中。饱和NH4Cl溶液中反应更剧烈。

向饱和NH4Cl溶液中滴加浓氨水,使溶液呈中性或略显碱性,再放入覆盖了Mg(OH)2的镁条。剧烈反应,但是比实验Ⅲ饱和NH4Cl溶液略慢,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和灰白色难溶固体。
实验结论是______
(3)甲同学通过深入思考,认为Mg与NH4Cl溶液反应剧烈.可能还与有关.并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了猜想的正确性.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证据为______
(4)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 . 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的氧化性强弱(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已省略,气密性已检验)。

已知:遇淀粉溶液变蓝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再将导管插入中,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然后夹紧
Ⅱ.打开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盐酸后关闭活塞,给加热;
Ⅲ.当中的溶液变为黄色时,停止加热,夹紧
Ⅳ.打开活塞,将少量中溶液滴入中,关闭活塞
(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浸有溶液的棉花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中溶液变黄说明氧化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4)为探究的氧化性强弱,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并检测中黄色溶液和中混合溶液中的部分微粒,结果如表所示(忽略空气中的影响)。


中部分微粒

中部分微粒

既有又有

①检验中黄色溶液中含有的试剂是______
②进一步检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
③能证明该实验条件下氧化性的有______(填“甲”“乙”或“丙”)。不能证明的请说明理由:______
3 . 常温下,某小组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的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传感器种类导电率传感器pH传感器
实验操作向蒸馏水中加入足量的粉末,一段时间后再加蒸馏水向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加入粉末,隔一段时间后,再向所得悬浊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
实验数据
已知:酚酞的变色范围:pH<8.2无色;8.2≤pH≤10.0粉红色;pH>10红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a点导电率不为0的原因是:
B.图1中d点小于
C.实验Ⅱ中,溶液颜色先变红,后变为无色,最后溶液呈粉红色
D.实验Ⅱ中:加入的物质的量小于加入硫酸的物质的量
4 . 某化学小组以铜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研究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铜被氧化的价态及产物。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电源装置略去)。

资料:i.Cu2O为砖红色,CuCl为白色,CuOH为黄色且易分解
ii.[Cu(NH3)2]+为无色,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深蓝色[Cu(NH3)4]2+
iii.25 ℃时,Ksp(CuCl)=1.2×106,Ksp(CuOH)= 1.2×1014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电解质溶液(3 mol/L)现象
铜电极附近石墨电极
IH2SO4溶液变蓝产生无色气泡,一段时间后有少量红色金属析出
IINaOH出现黄色浑浊,很快变为砖红色产生无色气泡
IIINaCl出现白色浑浊,浑浊向下扩散,一段时间后,下端白色沉淀变黄,最终为砖红色产生无色气泡
IVKI迅速产生棕褐色的物质,滴入1 滴淀粉溶液, 立即变为蓝色;取出铜电极洗净检验,无变化产生无色气泡
(1)I中铜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2)II中沉淀由黄色变为砖红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将III中所得白色沉淀过滤,充分洗涤,进行下列实验,证实该沉淀为CuCl。

①证明III中所得白色沉淀中有Cu+的证据是___________
②步骤iii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III中下端白色沉淀最终变为砖红色的原因是:白色沉淀为CuCl,___________,CuOH不稳定易分解为砖红色的Cu2O。
(5)IV中Cu未被氧化的原因是________
(6)综上,铜被氧化的价态及产物与________有关。
2024-01-1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5 . 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课本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图实验装置并分析实验原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2CO3热稳定性大于NaHCO3
B.甲为Na2CO3,乙为NaHCO3
C.要证明物质受热能产生水,可在两支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D.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丙烧杯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6 .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能否发生反应,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注:已检验装置气密性,且实验前已经用氮气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1)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装置A中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配平该反应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_______
②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生成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
(3)打开装置A、C中仪器a的活塞,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待反应完全后,又继续如下实验甲同学取适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一滴稀溶液,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甲同学由此认为发生了反应,理由是该反应中生成了_______离子(写离子符号)。
②乙认为甲的结论不合理,认为A中生成的中混有杂质,乙认为混有的杂质是_______
③丙认为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发生反应,因氯气的水溶液加溶液也有白色沉淀产生,可改为取B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X,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可证明,X是_______(填编号)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品红溶液
(4)同时通入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7 . 以海水为原料可获得钠、镁等金属及其化合物。
(1)将金属钠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既有气体产生,又有沉淀产生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
溶液  ②溶液  ③溶液   ④CuSO4溶液   ⑤饱和石灰水
(2)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②中的大量气泡主要成分是氢气
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
C.④中现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造成的
D.⑤中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了水中氧气的溶解度

(3)某膨松剂中发挥作用的物质为碳酸氢钠,学校兴趣小组为研究该膨松剂在加热情况下放出气体的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A、C、D、E中的试剂足量)。

①加热前,需向装置内通入空气,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解释装置A的作用_______,停止加热后,还需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目的是_______
②将一定质量的膨松剂样品装入装置B中,装置B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_____(填装置对应的标号)的质量测得。
③若没有装置E,可能会造成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④实验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 g,则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L,膨松剂样品中所含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2024-01-1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都区大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测试化学试题
8 . 研究小组探究与水反应。取粉末加入到水中,充分反应得溶液A(溶液体积几乎无变化),进行以下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溶液变红色,20秒后褪色

ⅰ.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ⅱ.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褪色

ⅰ.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溶液褪色

ⅱ.变红色

溶液变红色,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②中现象ⅰ可知,与水反应有生成
B.由③、④可知,②中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
C.由②、③、④可知,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不是
D.向①中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5滴盐酸,溶液最终变成红色
2023-12-15更新 | 116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9 . 铁是生产、生活及生命中的重要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
(2)碳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欲通过硫酸亚铁与碳酸氢钠反应在实验室中制备碳酸亚铁(装置如下图所示)。

向装置C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段时间CO2至pH约为7,再滴加一定量Fe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FeCO3固体。
①图1中装有稀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
②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的目的有____________
③试剂a是______,装置C中制取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化合物M是某种具有磁学性质的新型电子材料的主要成分,由两种元素组成。为了研究其组成,设计如下实验:

气体甲可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请回答:M的化学式______
10 . 氯化铁(FeCl3)是一种易潮解、易升华的无机化工产品。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备氯气(Cl2),并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反应制备,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装置B、C装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三颈烧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
(4)该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改进方法中需要用到的试剂为___________
A.浓硫酸       B.无水CaCl2       C.无水硫酸铜       D.碱石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