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2 道试题
1 . 小组同学探究和不同铜盐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向溶液中加入溶液,立即产生橙黄色沉淀(沉淀A),放置左右,转化为白色沉淀(沉淀B)。
已知:i.(无色)
ii.
(1)研究沉淀B的成分。
向洗涤后的沉淀B中加入足量浓氨水,得到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溶液变为深蓝色。取少量深蓝色溶液,滴加试剂X,产生白色沉淀。
①白色沉淀是,试剂______
②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变为深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经检验,沉淀不含。推测沉淀能转化为沉淀有关,为研究沉淀的成分及沉淀转化为的原因,实验如下。

①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能证明沉淀中含有,补充实验:向少量洗净的沉淀中加入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的现象是______
②无色溶液中含有,推测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过程中氧化
途径2:______(将途径补充完整)。
经研究,途径1不合理,途径2合理。
③解释溶液反应时,先产生橙黄色沉淀,再转化为白色的原因:______
(3)溶液反应最终生成沉淀,并检测到有生成,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溶液重复上述实验,仅产生橙黄色沉淀,放置后变为暗红色沉淀(可溶于氨水,得到无色溶液,放置变为深蓝色)。
(4)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反应的结论:______。(任答一点)
2024-04-2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 . 下列实验中,利用图中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ABCD
装置
目的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证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验证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验证Cl2和NaOH溶液的反应密性
预期现象滴入Na2CO3时,无明显现象,滴入NaHCO3时,立刻有气体生成脱脂棉剧烈燃烧肥皂液有肥皂泡冒出,点燃有爆鸣声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气球逐渐变大
A.AB.BC.CD.D
2024-03-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题
3 . 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Ce-MnOx催化空气氧化CO的效率。回答问题:
步骤Ⅰ 以浓硫酸与甲酸混合加热制备CO
在通风橱中制备CO的装置如下(加热及夹持装置省略,甲酸HCOOH容易挥发):

(1)装置A中盛放甲酸的仪器的名称为_____,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脱水性,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从B、C、D中选择合适装置收集CO,接口的连接顺序为(填写接口的字母标号):_____
a→_____→_____→_____→_____→h
步骤Ⅱ 检验CO
(3)将CO通入银氨溶液中,有NH3·H2O和黑色沉淀(小颗粒的银单质)生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
步骤Ⅲ 探究Ce-MnOx催化空气氧化CO的效率
将一定量CO与空气混合,得到CO体积分数为1%的气体样品。使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省略),先通入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然后调节管式炉温度至120℃,按一定流速通入气体样品。已知:I2O5是白色固体,易吸水潮解,可快速吸收CO:

(4)通入11.2 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的气体样品后,继续向装置内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最终测得U形管内生成了0.1016 g I2
①能证明CO被空气氧化的现象是_____
②CO被催化氧化的百分率为_____
③若未继续通入一段时间氮气,②的结果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1分)。
④步骤Ⅲ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
2024-02-2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4 . 实验小组对Mg与NH4Cl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1)用pH计测定1.0溶液约为4.6,分析NH4Cl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2)探究镁与NH4Cl溶液的反应:实验Ⅰ、Ⅱ所取镁粉质量均为0.5g,分别加入选取的实验试剂中。

实验

实验试剂

实验现象

5mL蒸馏水反应缓慢,有少量气泡产生(经检验为H2

5mL
NH4Cl溶液(pH=4.6)
剧烈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和灰白色难溶固体
①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经检验实验Ⅱ中刺激性气味气体为NH3和H2的混合气体,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NH3的原因______
③已知灰白色沉淀中含有Mg2+、OH-。为研究固体成分,进行实验:将生成的灰白色固体洗涤数次,至洗涤液中滴加AgNO3溶液后无明显浑浊。将洗涤后的固体溶于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推测沉淀中含有______,灰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__(填化学式)。
④针对实验Ⅱ比实验Ⅰ反应剧烈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l:NH4Cl溶液中的H+溶解了Mg(OH)2
假设2:NH4Cl溶液中的溶解了Mg(OH)2
为证明假设的合理性.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对比实验:

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取2根覆盖了Mg(OH)2的Mg条,分别同时放入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和饱和NH4Cl溶液中。饱和NH4Cl溶液中反应更剧烈。

向饱和NH4Cl溶液中滴加浓氨水,使溶液呈中性或略显碱性,再放入覆盖了Mg(OH)2的镁条。剧烈反应,但是比实验Ⅲ饱和NH4Cl溶液略慢,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和灰白色难溶固体。
实验结论是______
(3)甲同学通过深入思考,认为Mg与NH4Cl溶液反应剧烈.可能还与有关.并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了猜想的正确性.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证据为______
(4)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 . 为验证氧化性,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省略,气密性已检验;70%硫酸溶液与反应生成)。

实验过程:
Ⅰ.打开止水夹,通入一段时间,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然后关闭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待不再产生气体时,关闭
Ⅳ.打开活塞b,使约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和活塞c,加入适量70%的硫酸溶液,一段时间后关闭
Ⅵ.更换试管D打开活塞b,使约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1)A装置的名称___________,B分液漏斗上口棉花上浸有___________溶液(化学式)。
(2)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过程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若过程Ⅲ B中的黄色溶液中含有,向其中通入气体,会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S)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若将制取的通入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可使溶液褪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步骤Ⅴ中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7)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结论如下表所示。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过程Ⅳ,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过程Ⅵ,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既有又有

(8)将B中的溶液换成溶液并向其中通入(标准状况下),若溶液中有被氧化成,则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2024-01-20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6 . 某化学小组以铜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研究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铜被氧化的价态及产物。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电源装置略去)。

资料:i.Cu2O为砖红色,CuCl为白色,CuOH为黄色且易分解
ii.[Cu(NH3)2]+为无色,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深蓝色[Cu(NH3)4]2+
iii.25 ℃时,Ksp(CuCl)=1.2×106,Ksp(CuOH)= 1.2×1014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电解质溶液(3 mol/L)现象
铜电极附近石墨电极
IH2SO4溶液变蓝产生无色气泡,一段时间后有少量红色金属析出
IINaOH出现黄色浑浊,很快变为砖红色产生无色气泡
IIINaCl出现白色浑浊,浑浊向下扩散,一段时间后,下端白色沉淀变黄,最终为砖红色产生无色气泡
IVKI迅速产生棕褐色的物质,滴入1 滴淀粉溶液, 立即变为蓝色;取出铜电极洗净检验,无变化产生无色气泡
(1)I中铜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2)II中沉淀由黄色变为砖红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将III中所得白色沉淀过滤,充分洗涤,进行下列实验,证实该沉淀为CuCl。

①证明III中所得白色沉淀中有Cu+的证据是___________
②步骤iii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III中下端白色沉淀最终变为砖红色的原因是:白色沉淀为CuCl,___________,CuOH不稳定易分解为砖红色的Cu2O。
(5)IV中Cu未被氧化的原因是________
(6)综上,铜被氧化的价态及产物与________有关。
2024-01-1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7 . 草酸(H2C2O4)是一种还原性的二元弱酸(常温下,草酸的电离常数K1=5.4x102,K2=5.4x105 ),主要存在于菠菜等植物中。
(1)常温下,用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某未知浓度的H2C2O4溶液,滴定曲线如图,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 2c()+2c()+2c(H2C2O4)=c(Na+)

则a点所示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推测其有还原性。为了验证与Fe2+ 的还原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向10mL 0.5mol•L1 FeCl3溶液中缓慢加入0.5mol•L1 K2C2O4溶液至过量,充分反应后得到翠绿色溶液和翠绿色晶体。
资料:三水三草酸合铁酸钾[K3Fe(C2O4)3•3H2O]为翠绿色晶体,Fe3++3=[Fe(C2O4)3]3   K=1.6×1020
①该小组同学学并未检出反应后的溶液中有Fe2+,从反应原理的角度解释和Fe3+ 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 经进一步研究分析,同学们改进了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了的还原性强于Fe2+

i.闭合K,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段时间后,取少许左侧溶液,滴加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生成蓝色沉淀,证明左池有Fe2+生成。
ii.写出右池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iii.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024-01-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8 . 某小组同学分别探究溶液、溶液的性质。
Ⅰ.探究溶液的性质。
(1)预测具有氧化性,因此可以与Zn反应,此时Zn体现______性。
(2)预测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是______,因此可以与酸性溶液反应。
(3)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序号

操作

i

滴加溶液

iii

加入少量锌粉

iii

滴加酸性溶液

①i中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
②iii中的现象是______
(4)某同学认为中现象并不能证明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①将酸性高锰酸钾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②为证实该反应中确实被氧化,需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试剂______,观察到现象______
Ⅱ.探究溶液的性质。
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并观察到对应现象:

操作

现象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


(5)ⅳ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6)vi中滴加氯水过程中,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Ⅲ.小组同学探究vi中褪色原因,提出两种假设:a.铁离子被转化,b.被转化。
(7)进一步预测可能被转化为,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预测,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
2024-01-2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9 . I.有机物种类繁多,性质多种多样。下列十种物质:①C2H5OH ②CH3CHO ③CH3COOH ④HOCH2CH2OH ⑤HOCH2(CHOH)4CHO⑥蛋白质 ⑦淀粉 ⑧油脂 ⑨酚醛树脂⑩塑料

填写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___
(2)①~④中能发生缩合聚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
(3)①~⑤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___________
(4)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___________
(5)⑨单体为___________;⑩单体为___________
II.某同学为验证酸性:醋酸>碳酸>苯酚,经仔细考虑,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6)A处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B处的试剂是___________
①醋酸溶液       ②CH3COONa溶液       ③苯酚溶液       ④苯酚钠溶液
(7)装置II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
(8)能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的现象___________
(9)写出装置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023-12-30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10 . 为验证氧化性Cl2>Fe3+>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省略,气密性已检验)。    

已知:Na2SO3+H2SO4=SO2↑+Na2SO4+H2O
实验过程:
I.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Ⅶ.实验结束后,打开弹簧夹K1~K4,再通入一段时间N2,然后拆卸,洗涤,整理仪器。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步骤Ⅲ中溶液变黄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能说明氧化性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棉花中浸润的溶液是___________
(4)过程Ⅶ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结论如下表所示。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填“甲”、“乙”、“丙”)。

过程Ⅳ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过程Ⅵ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既有Fe3+又有Fe2+有SO
有Fe3+无Fe2+有Fe2+
有Fe3+无Fe2+有SO

(6)将B中的溶液换成100ml FeBr2溶液并向其中通入2.24LCl2(标准状况下),若溶液中有被氧化成单质,则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4-05-0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