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4820日,吴宓出生于陕西省泾阳县。1917年夏,吴宓赴美国留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主动参加留美学生的声援活动,帮助同宿舍的尹寰枢(中国国防会副会长)“办理会务,一面又要打电报到巴黎阻止中国和会代表签字,一面又要在美国报上写登文章,一面又要参与中国留美学生会的事情”。吴宓留美归国后,毅然步入讲坛,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埋头苦干了五十余载,无论环境多么险恶,遭遇多么坎坷,他都不改初衷,始终如一地严谨治学、精心育人。吴宓深知教育的目的在育人,强国的希望在人才,因而他对学生一向是循循善诱、关怀备至。季羡林、钱锺书、曹禺、李赋宁等有大成者都曾就读于他的门下。吴宓在执教的同时,兼做《学衡》杂志主编达11年之久,《学衡》出刊79期,刊发了大量研究、颂扬传统文化的文章,吴宓还亲自为该刊撰写、翻译了许多颂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告诫人们:“今日中国欲创造新文明,切不可斩断旧文明,宜取旧文明为根据”,呼唤人们“爱护先圣先贤所创立之精神教化,有与共生死之决心”。

——摘编自阎淑侠《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吴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宓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指出吴宓具备的优秀品质。
2024-06-04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冲刺阶段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季(即清末)以前,谈及宋朝学界常以“积弱不振”来概括。这与“积贫积弱”存在本质区别,其一,“积弱不振”更多偏向宋朝“积弱”,比如王夫之甚至认为宋朝的忧患有弱无贫;其二,更多侧重主观政论而非客观史评,比如古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恶语相向,以致人们将其视为奸邪小人。与前人相比,梁启超共有两大突破:第一,在评论宋朝的国衰兵弱时,兼顾评议宋朝的国贫民穷。第二,在谈论自家的主观政见时,立足讲说宋代的客观史事。从此,学界开始摆脱儒教史观中君臣之分与正邪之辨的束缚。积贫积弱论的定型,首次显现于民国钱穆的《国史大纲》一书,后来该论因邓广铭师徒的播扬而备受全国学界青睐。改革开放后,宋朝形象从积贫积弱论向登峰造极论迈进,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转型只是趋势,目前尚未彻底完成。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清季以降宋朝贫弱形象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宋代形象评价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叙事之中,即见其旨意,惟太史公能之”。如《李斯列传》开篇,李斯对比厕中与仓中之鼠后大发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刻画出他热衷富贵、狡诈自私、阿顺苟合的卑劣人格。对于李斯的非凡政治才干和显赫政绩——二十年间完成了几代先王未竟事业,又主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如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外攘四夷等——司马迁予以充分肯定,这是不同于时贤的惊世骇俗之新论,独树一帜。“人皆以斯极忠而被王刑杀”,司马迁则考察相关事实以得出真相:始皇死后,赵高矫诏并劝诱李斯,李斯起初斥责其不忠有贰。但当赵高道出:“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时,李斯就苟合以求自安,并假惺惺地太息垂泪。司马迁点评道:“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摘编自田劲松《论司马迁对法家人物的评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进行人物评价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认为李斯的功绩无法与周公、召公相提并论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45日,苏联宣布废除4年前与日本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194558日,德国战败投降后,东方的战争策源地——日本,依然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上负隅顽抗。6月,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设立远东苏军总司令部,任命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为总司令,并迅速从西线抽调大量兵力和物资器材到远东地区。89日凌晨,苏军航空兵对日军控制的吉林、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中国东北主要城市进行空袭,太平洋舰队航空兵对日本军舰实施袭击,完全掌握制空权。同时,地面部队在外贝加尔方面军未遇任何抵抗,迅速越过大兴安岭和戈壁沙漠;远东第一方面军迂回并封锁当面日军筑垒地域,坦克在原始森林中开辟通路,向牡丹江方向实施突击;远东第二方面军在阿穆尔河区舰队协同下,强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力沿松花江实施突击。苏军乘胜进军,摧枯拉朽,至14日,推进500公里,完成了对沈阳、长春、吉林、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等地日军的分割包围。815日,昭和天皇裕仁录制的语音放送(即《终战诏书》)通过电台向全国广播,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张燕娟《日本投降前:残忍到极点的日本总决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日战争的历史影响。
2024-05-1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教仁(1882年—1913年),湖南常德人,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第一步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宋教仁主张中国采取单一国制,即中央集权,并制定宪法予以保证。主张通过全国大选产生国会,由国会自主制定宪法,既不受外力干涉,也不要被居心叵测之人操纵,否则,宪法就不能代表“共和之精义”。但考虑到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形各异,武昌首义后各省都督均由地方选举产生,宋教仁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实际上也是为了反袁斗争的需要)。中央政府的政治架构,宋教仁主张“责任内阁制”。宋教仁坚持责任内阁制的一个重要的现实目的就是要限制大总统的权力。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各省有很多在旧官僚、立宪派人的控制之下。对此宋教仁很不甘心,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初期,他还采取措施试图削弱黎元洪的影响。他希望凭借责任内阁制,将中央政府的实际权力牢牢掌握在革命党手中。19133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杨欣悦《宋教仁研究综述》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教仁的民主革命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宋教仁的民主革命思想,请简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24-05-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16年(“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浙江省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截至2019年年底,41件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实现“一件事”全流程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比例达80.5%,跑零次可办比例达97.4%,“一证通办”民生事项比例达91.4%,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实现小时制,开办企业压缩至分钟制。一些城市街区,设立了常规民生事项“免下车即办”专区,根除了市民“办事几分钟,找车位可能要花几小时”的烦恼。2020年,浙江省政府印发《2020年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基本建成“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的目标,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成为常态。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获得中央肯定,其撬动全方位改革的经验做法,逐步推向全国。

——摘编自闵楠、唐薇等《用“最多跑一次”撬动全方位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十三五”时期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最多跑一次”得以实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三五”时期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酺(?-104),东汉名臣,历官明帝、章帝、和帝三朝,深为朝廷倚重。少时从祖父张充学《尚书》,能继承其学业。又师事太常桓荣,学习勤奋,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渐负盛名。公元66年成为南宫《五经》师之一、为宗室四姓小侯讲授经学,深受称赏。汉明帝召其为郎,赐车马衣服,令入宫教授太子刘炟。他为人耿直,常匡正太子的言行,深得太子敬重。汉章帝即位后,曾多次赞扬他“屡有谏正,阎阁恻恻,出于诚心,可谓有史鱼之风矣”,并要其他为诸王讲学的经师向他学习。后来,他以侍中、虎贲中郎将出任东郡太守。他到任后便提拔义勇,搏击豪强,查处滥杀长吏,提拔重用忠义之人。汉和帝时,历任魏郡太守、河南尹、太仆、太尉、宰相等职,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政绩卓著。临终前嘱咐儿子:“我位居三公,且不能宣扬德化,使臣民遵循制度,葬我时当务节俭!”卒时,皇帝亲临丧礼,赐以墓地。

——据太和人物《张酺》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酺所处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酺的活动所体现的优秀品质。
2024-04-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几乎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的。迁徙的过程中,既有江北人士持续移居江南,也有统治阶级为了调整边疆人口分布,免遭敌对政权掳掠,将人口往内地或军事重镇的迁移,还有将南方少数民族粗暴地驱赶下山以补充兵员、营户和奴婢的行为。此外,一些民众根据自身需要而非受强制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自行流动也已经出现。

——摘编自郭林生《南北朝和隋朝人口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湖北的荆襄、郧阳地区,陕西的巴山老林地区都聚集着许多开发性的经济移民,他们从事开矿、种靛等生产活动,都把对财富的追求放在首位。当时,有的商人甚至走出境外,以至于缅甸江头城出现“闽、广、江、蜀居货游艺者数万”的现象。清代前期,广东人口则以潮、惠、嘉为中心,向东流向台湾,向南流向高、雷、廉、海南及东南亚等地,向西流向广西、四川、云南,向北流向江西、湖南、湖北及陕西等地。

——摘编自季松《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晚清时期,出洋华工群体以福建、广东地区的为多,流入地区遍布世界各地,尤以东南亚、南美地区为大宗。19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旧金山一带发现金矿,加之受已在海外发财致富的华人影响,急需大量劳动力的美国也被华人认为是淘金之所。在贩卖华工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刺激下,英国等殖民主义者纷纷进行惨无人道的苦力贸易,以至于在华工出洋合法化前,已有大量华人被西方人口贩子拐卖出洋。

——摘编自赵薇《晚清华工出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南朝与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华工群体出现的原因及其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南朝、明清、晚清等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进行评价。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中国共产党和当代中国工作重心的转移,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百万大裁军”自上而下有组织地进行,中国的国防建设和人民军队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在人民军队精简整编的过程中,全军开展了积极的政治工作,使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1978年以来,人民解放军掀起了历史上空前的训练热潮和科技大练兵的高潮,并且加强了部队的文化教育。随着国防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逐步实现了常规武器精良化,有限的战略核威慑更加有效和精干。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颁布了13部军事法,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数以百计的军事法规、千余件军事规章,有力地推动了依法治军方针的贯彻落实。人民军队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一大批军事设施改为民用,并直接支援地方的经济建设。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百万大裁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2024-04-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10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朝初立,匈奴方盛,汉政府不得不将大量士卒调集北部边郡,但戍卒的口粮必须从内郡输送。西汉中期以来,随着军队屯田政策的施行与北部边郡农业开发的顺利进行,西汉政府大胆改革创新,将内地征粮制改为边郡市场籴粮制,以满足西北地区的军事需求。汉政府规定,无论市场米价贵贱,每年秋收后均由中央政府调控物价,在向边郡民众大规模籴粮的同时,还设立常平仓等配套设施辅助政府的籴粮措施。军事籴粮制度实施后,政府每年免除上百万青壮年劳役之苦,同时也减少牛马驴骡等役畜的大规模征用,大幅度降低长途运输中人畜粮草的消耗。汉代中期“内地移民及其后裔至少有150万”,汉宣帝也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汉代“中兴盛世”。

——摘编自慕容浩《汉代西北边郡政府军事籴粮制度发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中期西北边郡政府军事籴粮制度实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中期西北边郡政府军事籴粮制度实施的影响。
2024-04-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押题(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