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货输入总值:1842年为426万元;1845年,达到1053万元。由于运到中国的棉毛织品销路不广……从1846年起,英国输华商品量开始减少。1846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除了1851年、1852年两年外,始终没有达到1845年的水平。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伦敦和利物浦的商界……希望:自1842—1844年签订的条约应予修订……中国关税应予重定;另外,所有的外国人均可进入大多数的港口,甚至可以沿河道和运河深入中国的内地。

——摘编自《两个世界杂志的年鉴》第7期(1856—1857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42—1855年间英国输华商品量变化的趋势,说明一个商品在华“销售不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023-12-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国家“大一统”作为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治国追求与圭臬,是其治国理政的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一统”思想虽然形成于先秦时期,但具体付诸实施则是秦汉时期,汉武帝“大一统”思想在第二次出兵调节百越之间矛盾时已经形成,其后,汉武帝将其用于指导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实践的对象首先选择了改变与匈奴的关系……可以说,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不仅奠定了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形成的基础,也积极推动着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发展和最终形成。

——摘编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

材料二   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这些制度和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体现了唐朝统治者的理念和气度。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汉武帝时期在“改变与匈奴关系”方面汉朝的实践活动,并简述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和理念,并简要说明唐朝的繁盛与民族交融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谈谈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2023-10-2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产,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中国人口发展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说明清朝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简要评价。
2024-01-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汉武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初年)以海内初定,子弟少(年少),激秦孤立亡(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

——班固《汉书·高五王传》

材料二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三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汉初“大封同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此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面对王国问题采取的对策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的原因。
2023-12-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摘编《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种制度?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这一制度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
6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出现了“大臣太重,上逼主,下虐民”的局面,决定采用郡县制。秦国作为分封最晚的诸侯,地处西北,尚武勇,故其民风大近于质朴无华,较少受到周朝带有封建性的礼仪制度的影响。秦朝建立后,疆域包括大量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土地,并且要由中央直接控制。所以,采用郡县制是必然的选择。

——摘编自黄栋法等《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作出的调整。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2023-11-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

——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3-11-2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栻(1133年-1180年),字钦夫,又字乐斋,四川绵竹人。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魏晋以后,儒学式微,义利问题并未引起儒者的注意与重视,直到宋代,义利之辨陡然成为儒者注目之焦点。张栻明确提出:“无所为是无所图、无己私,故曰义;有所为是有所图、有己私,故曰利。……义之所以为义,善之所以为善,在于主体自觉地为义、自觉地为善,且不带有任何目的性和功利性。”他依据义利之辨对历史进行了评价和定性,认为夏商西周三代是以义治国,五霸是以利害国。对于历史上的人物,张栻亦按照义利之辨的尺度进行品评,他对历史人物评价最高的是诸葛亮,称其“扶皇极,正人心,挽回先王仁义之风,垂之万世,与日月同其光明可也”。张栻不惜笔墨评价历史及历史人物,倾注的却是对当局的希望,对现实的关切。张栻屡屡规劝君王不要徇私妄为,牟取私利,而是要胸怀国家,高瞻远瞩,以仁义治国。收复中原,匡复宋室,中兴国家,是张栻义利之辨的目的和宗旨。

——摘编自王丽梅《张栻义利观钩沉》


(1)根据材料,概括张栻义利观的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栻义利观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唐朝统治者处理当时国际关系时,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唐太宗要“四海一家”,唐玄宗则要“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顺治五年(1648年),顺治帝发布《申严海禁敕谕》,规定北自天津南至广东沿海岸线各省,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交逆贼贸易……不论军民,俱行奏闻处斩”。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摘编自吴昊《禁海与开海——论清代前期政府海疆治策的转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外交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大一统”是汉武帝国家观的核心,其继位之初就提出要效法尧舜,实现“教通四海”“海外肃慎”。汉武帝在位54年,最终实现了“四个统一”,即军事统一、政治统一、思想统一、经济统一,推动西汉王朝开始进入了全盛时期,对后世也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摘编自徐平华《汉武帝“大一统”的国家观及其当代价值》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四个统一”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概括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2023-10-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主观题强化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