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后期,商书开始大量出现并出版发行,清代不仅种类增多,而且发行量也剧增,这就是所谓的“商书现象”。商书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领域的史料内容。如表为明清时期部分商书的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书名
共辑录水陆路引(路程指引)144条,还涉及水马驿站、行程里距、山川险夷、沿途物产风情、名胜古迹等多方面内容。明代刊印《一统路程图记》
除提及“断银歌”等鉴别歌诀外,还对各种白银的成色、形状、特征等予以详细介绍。康熙年间刊刻《辩银谱》
记载了20个省252个府州总共1800多种商品,其中包括140多种新品种,还记载了日本、高丽、安息、波斯、缅甸、交趾以及大小西洋诸国的70多种商品。乾隆年间的木刻本《商书便览》
“钱财物业,来之有道,义所当得者,必安享;远。若剥削贫穷,蒙昧良善,智求巧取,贪嗜非义,虽得之,亦守之不坚。非产败而必招横祸”。明代刊印《客商一览醒迷》
“商贾士农成乐业,恩波浩荡海天同”明末程春宇《土商类要》
书前序中指出“出而欲国,与入而居家,无不以理财急务”,表达了手抄此书的直接动机,是为了将此抄本寄给远在他地的“儿曹”、“子侄”,鼓勵他们学习“换本居寄,无微不入”的经商本领。乾隆后期手抄本《生意世事初阶》
评述明清时代的“商书现象”。
2023-12-07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治与制”

材料一   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陆贾《新语》

(炀帝)自恃富强,外思广地,以骄取怨,以怨兴师,若此而不亡,自古未之闻也。

——《隋书》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秦朝、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后世王朝借鉴前朝速亡的教训,都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敝,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北宋初年的改革措施。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清朝前期开拓和巩固边疆的举措简表   

东北打击沙俄,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北方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后在漠北、漠南蒙古地区设内蒙古盟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西北打败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辖
西藏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东南打败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前期经略边疆举措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天工开物》的各种解读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非常重要的题目。那些奉19世纪欧洲科学革命为圭臬的学者,力图在中国历史中找到可堪与欧洲对等的个案,找到欧洲的镜像。因此,在一些学者眼里,这本著作之存在,是中国人有志于工艺知识、技术和实用手段的一个有力证明。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宋应星之后没有学者沿着他的路数、用他开创的包罗万象的方法来了解工艺知识,这恰好足以说明中国人在思想层面上对实用事物和技术缺少兴趣;或者,他们将这本书看作一个文明的标志,而这文明中的发明和创造能力都正在趋于衰落。我在这里所做的,便是将《天工开物》重新归置到它原本所处的各种关联之中。(在我看来)宋应星对于“天工”和“开物”这两个语汇的使用,意在将自己的文字纳入一个更大的关联当中,而非简单地记录工艺过程。他相信,通过描写这十八个遴选出来的工艺领域,人们可以从中学到重要的宇宙规制(“天理”),了解这些规制能让世界进入“治”的状态中。

——《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围绕材料中关于《天工开物》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加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0-04-06更新 | 590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6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19-12-05更新 | 248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材料评述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庆历新政D.王安石变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后世有学者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022-01-22更新 | 301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300多个政党、社团,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下列对其评述正确的是
①君主专制的土崩瓦解为政党政治提供了条件
②各政党为谋求议会席位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③袁世凯解散国会标志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④两党制形成,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83年,康熙帝派施琅率领水师击败郑氏集团,进驻台湾,“百姓壶浆相继于路,海兵皆预制清朝旗号以迎王师”。随后,在台湾问题的处理上朝野之间意见分歧。施琅力排众议,主张坚守台湾。他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而且“野沃土膏,物产利溥”。特别是他很有远见地意识到若弃而不守,西方殖民主义者必利用台湾,“窃窥边场,逼进民庭,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然”,遗患后世。因此,他认为台湾“即为不毛之荒壤,必借内地挽转运输,亦断断乎其不可弃”。在他的坚持下,康熙帝始决定坚守台湾,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台湾、厦门合派一道员管辖。台湾重新统一于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管辖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施琅对统一台湾的贡献。(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