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宋代,范宽的画作《溪山行旅图》中的雨点皴和刮铁皴(“皴”指的是中国画中对山石树木的一种表现技法)完美地表现了黄土高原“土石不分”的自然现象;韩若拙画鸟,自嘴至尾皆有名称,并规定羽毛数目;李嵩《花蓝图》中的各色鲜花花瓣的花蕊、细芯清晰可见,连花篮竹篾的各种织纹都一丝不苟。这体现出宋代(     
A.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得到显现B.艺术摆脱了传统风格束缚
C.文人对意境和笔墨情趣的追求D.理学思想影响了绘画创作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界之势力之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自汉以后,天下太平,武帝复以孔子之说统一之。其时新遭秦火,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事,其为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无创作之思想,学界稍稍停滞矣。佛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凋敝之后,当此之时,学者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担簦访道者,接武于葱岭之道,翻经译论者,云集于南北之都,自六朝至于唐室,而佛陀之教极千古之盛矣。此为吾国思想受动之时代。然当是时,吾国固有之思想与印度之思想互相并行而不相化合,至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自宋以后以至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1905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明王国维所谓“能动时代”与“受动时代”的含义及表现。
(2)请证明自宋至晚清中国“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的观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传说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皆言黄帝”。

派别及典籍观点
儒家

——《大戴礼记·五帝德》

孔子曰:“黄帝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礼服)。治民以顺天地之纪,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
法家

——《商君书·策》

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制定)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刑罚),外用甲兵,故时变也。

材料二   汉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以黄帝为主支谱系的文化认同。《史记》将《五帝本纪》作为中国历史之开篇,又以黄帝为五帝之首。据《史记》记载,黄帝的后人有两大分支:一是黄帝→昌意+颛顼(舜、禹);二是黄帝→玄嚣→嬌极→帝喾(尧、商、周)。在汉代,不仅尧、舜、禹、商、周为黄帝后裔,就连楚、越、匈奴也被《史记》纳入黄帝谱系。如“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以黄帝为始祖的姓氏谱系,固然有以血缘为纽带的色彩,但实质上属于文化内聚。汉高祖称帝前,曾公开祭拜黄帝。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与黄帝总是精神相通、血脉相连的,对于黄帝的文化认同也成为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源泉。

——摘编自李俊《炎黄文化与民族认同》等

材料三   19374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

国民党《祭黄帝陵文》共产党《祭黄帝陵文》(毛泽东)
……维我黄帝,受命于天;开国建极,临治黎元。始作制度,规矩百工;诸侯仰化,咸与宾从。置历纪时,造字纪事;宫室衣裳,文物大备。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爰诛不庭,华夷永判…………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根据材料一、比较儒家和法家笔下黄帝形象的异同,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状况,说明异同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以来黄帝文化认同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对比国共两党的祭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共同祭拜黄帝的作用。
2024-05-12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文化在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人们的需求也随着外交使团的活动而大为发展。各国使团出访时,根据当时的风俗,携带本国特有的物产作为礼品。这些官方交流促成了新的习惯和欲望,为私人经商打开了通路。对于中国丝织品来说,情况尤其如此。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剩下的10%包括肉桂、大黄和优质铁。作为回报,中国也得到了各种物产,如:来自中亚的毛皮、毛织品、玉和牲畜,来自罗马诸行省的玻璃、珊瑚、珍珠、亚麻布、羊毛织品和黄金,其中黄金占首位。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这两者不是互不关联的,……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而中国汉朝时期最重要的佛教中心洛阳城之所以闻名天下,则与它是“来自西域的蛮族商人”的聚居地分不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有助于促进贸易畅通和经济发展的合作倡议。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贸易线路之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传承丝路精神,坚持和平主义,勾画了经济合作和多边贸易发展的新愿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惠及各方。各方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贸易投资等领域加大投入,有助于让各国间的人员、货物、资本流通更加便捷。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同有关国家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扩大开放合作共识,有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保加利亚“一带一路”全国联合会主席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总结“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哪些意义?
2024-05-1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中国疯狂抢夺铁路修筑权。到1911年,中国铁路里程共9600多千米,其中由帝国主义直接或间接投资经营的竟达8900多千米,中国自主修建的铁路只有600多千米。近代列强在中国抢夺筑路权的最严重后果是(       
A.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B.便于列强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便于列强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D.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以控制中国
2024-05-1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6 . 1949年,我国人口文盲率达80%以上;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镇基本扫除文盲,1998年成人文盲率降到15%以下,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通过了国家“普九”,义务教育实至名归。这说明(     
A.现代教育成果显著B.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备
C.国民综合素质提升D.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
2024-05-1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二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7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倾向于恢复“封建”和“井田”,他指出:“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应)一一通变,以复井田、封建、学校、卒乘之旧。”黄宗羲的这一思想(     
A.抨击了土地兼并的行为B.反思了专制集权体制的弊端
C.意在弘扬儒家民本思想D.具有近代思想启蒙的意义
2024-05-1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二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53年,曾国藩创建湘军,官佐从儒生中挑选,兵丁从朴实务农类人中挑选,官兵俱来自湖南省,以捍卫孔孟传统为使命。同时湘军的兵丁由官佐招募,兵丁对招募他们的官佐效忠;而官佐则矢志效忠曾国藩。这表明(       
A.儒生构成了湘军的主体力量B.中央政府的权威潜藏挑战
C.旧有兵制开启近代化的转型D.太平天国动摇清廷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西晋怀帝永嘉年间汉人南迁示意图。据此推知,这次汉人南迁(       

A.源于土地兼并的加剧B.影响了经济和文化格局
C.导致了国家分裂动荡D.形成区域人口平衡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指出:“权利之丧失既多,体面亦可谓丧失净尽了。而孝钦后自回銮以后,排外变而为媚外。”慈禧太后“排外变而为媚外”的原因是(     
A.“长毛贼作乱”B.“拳匪祸乱京城”
C.同光新政失利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2024-05-07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