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 道试题
1 . 何兹全在《中国文化六讲》中认为,夏、商时期的王就已是周围部落方国的共主,但各方国仍是独立的邦国,而周时多了一个分封,从而向统一走近一步。由此可见,分封制的实行(     
A.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促进了国家统一的实现
C.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D.消灭了部落方国的存在
2 . 如图是西周的社会结构关系示意图。据此可知,西周社会(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
C.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建立D.确保了贵族继承秩序
2022-10-25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记载,周平王(公元前770—前720年)时,王室与郑国互不信任,相互交换质子;后来周桓王上台,起用虢公,剥夺郑伯的权力,郑则派人割了王室洛邑的庄稼。这说明当时
A.等级制度的丧失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C.土地制度的崩溃D.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2019-12-06更新 | 1020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在西周分封制下,周王室分封宗亲贵族,天子不仅有着授民授疆土以及论功赏赐诸侯的职分,而且还利用“互惠原则”以“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来换取诸侯们的绝对忠诚,从而更好地完成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这反映了西周(     
A.宗法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B.国家治理的集权特色凸显
C.利用利益分配来维系王室统治D.政治统治基础的不断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燕昭王派大将秦开渡过辽水进击箕氏朝鲜(周封侯国),“取地二千里’’,开辟了辽东,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列国纷争不断加剧B.郡县体制全而推广
C.诸侯强国开疆拓土D.边疆地地区实现稳定
2023-11-05更新 | 164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按照(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所谓一言九鼎即由此而来。而诸侯只能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等等。周代诸侯国的“公、侯、伯、子、男”分别赐予五等爵,形成“多级的阶梯”的表现形式。这些规定(     
A.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B.强化了统治的神权色彩
C.遵循了严格的等级秩序D.实现了政权和族权结合
7 . 西周王朝建立之初,把力量较为强大的贵族,如尚父、召公、周公等派往战略要地。后来,又鉴于商代后裔五庚叛乱的教训,进一步分封自己的同姓和亲戚为诸侯。这一做法
A.实现了对地方的集权管理B.体现了君统和宗统的结合
C.说明西周社会长期不稳定D.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反叛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

材料二   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

——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的历史影响。
9 . 周王室通过分封将土地划分给诸侯,诸侯拥有分封土地的资源和收益,也需向周王室进贡。分封后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这说明分封制(     
A.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B.确立了“家天下”的统治
C.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D.形成了“天下共主”的格局
10 . “王臣”在商周原为王室所有,在王室左右活动。到西周晚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臣”已用来指代自王以下整个周王国里的人。其内涵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的渐趋衰落B.下层民众的身份跃升
C.礼乐制度的严重破坏D.天下一同的观念认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