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 道试题
1 . 者减钟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青铜乐器,它不仅型制、工艺近似中原,铭文体例也与周王室的铜器相似。这一现象说明(       
A.传统的政治秩序已经崩溃B.中原文化影响至周边地区
C.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消失D.各诸侯国的改革运动兴起
2 . 东夷地区原以游牧为生,兽皮为衣;齐、鲁在此地建国后,“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变其俗,革其礼”;至战国,东夷地区已无异于中原。这可以佐证西周
A.井田制度的推广B.分封制度的影响
C.礼乐制度的作用D.集权体制的形成
3 . 周初受封的几个大诸侯国,如齐、鲁、晋、燕等,在夏商时期皆为蛮、夷、戎、狄各族所居,长期徘徊于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阶段,分封制推行后,这些封国所在地区无例外地建立起奴隶制政权,由此可见,分封制
A.推动了区域社会形态的进步B.使周疆域内各民族形成同源共族观念
C.促进了官僚政治的日益完善D.有利于实现周天子对天下的垂直管理
4 . 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这反映了
A.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B.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
C.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5 . 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分封诸侯的同时又逐渐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如图).据此可知,西周建立此防线的目的是
A.加强对东部诸侯管理控制B.推动政治中心逐步东移
C.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D.联合诸侯防范犬戎进攻
2022-06-30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周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华夏诸国保持了对周王室的政治认同,奉周王为天下共主。这反映出
A.周代构建起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秩序B.各诸侯国的官员由周王室任免
C.周王室依靠血缘关系维系国家统治D.大一统的思想可追溯至周王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的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西起陕甘,东到齐鲁,到处都楔入了姬姓人群。这说明,分封
A.旨在抑制地方诸侯势力B.削弱了周王室统治力量
C.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D.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
8 . 西周分封制下,各诸侯国与周王室的臣属关系明确,他们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这说明分封制的实施(     
A.明确了贵族的权力继承关系B.推动了宗法制的形成
C.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D.扩大了西周统治范围
9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材料中“立子之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分别是指
A.宗法制、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礼乐制
C.皇帝制、郡县制D.世卿世禄制、中央集权制
10 . 阅读《西周分封形势图》,据此可知(     
A.明显体现同姓封国监督异姓封国B.彰显“家天下”的核心政治理念
C.中央集权的治国模式已基本奠定D.分封的主原则是嫡长子优先原则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