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 道试题
1 . 周天子授士授民给诸侯叫“建国”,诸侯授士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一背景下,士、庶民把自己的宗族称之为“家”,效忠于“家”。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宗法制的强化
B.为地方分裂割据埋下伏笔
C.促进了民众的国家认同
D.扩大了“家天下”的影响
2 . 清代乾隆年间出土了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一一散氏盘,盘中铭文记载了西周晚期夨国偷袭散国,两国议和后,夨国割让土地给散国,以赔偿其损失。两国进行土地划界时,相关程序必须经周王核准,以及大臣协助勘察和认定。据此可知当时
A.“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根深蒂固
B.周王室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控制权
C.诸侯国间的战争致使“王土”流失
D.诸侯国间的土地变更经周王认可
3 . 有学者认为,周人的封建制度不仅是一个统治机制,而且在长期历史上,反映出其长期函化网络的特色。学者认为分封制
A.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B.极大地强化了宗法制
C.推动了地方融合发展D.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2020-05-20更新 | 41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新疆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
A.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
B.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C.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
D.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
2018-06-07更新 | 777次组卷 | 40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高考预测金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周初分封时,将周部族、先代部族、殷遗族众以及众多蛮夷戎狄都划在周政与周制的圈子里,规定“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同时周统治者还做出制度上的规划,如策命赐物、朝聘盟会、爵制和服制等。这种做法使西周初期
A.制度保障了诸侯国君的权力B.加强了华夏族群的民族认同
C.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已形成D.宗法秩序得到了严格的遵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出土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观察下图,对西周历史解读正确的有(     

①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③同姓贵族是分封对象④青铜器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2023-01-1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周代国家管理在平面上可以分为一系列政治单元,包括王畿和各诸侯国。在每个单元中,又基本上都有国、野两类政治区域。这体现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
2022-01-10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大众民,不得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文缛节,以朝贡、觐见、通婚、封赏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姬姓的军人若干,加上一些殷人遗民,一同住在封国城市之内,谓之为“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主著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层人士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

——摘编自许体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型与开展)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是大宗、小宗示意图,这幅图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
2022-10-0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州州红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商朝统治区分内外服,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据此,与商朝内外服制度相比,西周分封制的重大发展在于
A.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B.遏制封国间的相互攻伐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建立起有效的官僚体制
2020-10-17更新 | 357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襄阳五中高二5月考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