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5 道试题
1 . 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
C.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D.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
2016-11-21更新 | 1744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杏南中学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
2 .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夕,吏治腐败,民怨沸腾。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北魏孝文帝决定
A.以官吏的政绩作为决定官吏任期的依据
B.对“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
C.给百官颁行俸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
D.对“贪赃”的官吏严惩不贷
3 .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2016-11-21更新 | 107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0年甘肃天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5 . 下列北魏孝文帝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
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B.制定俸禄制
C.颁布均田制D.同汉族通婚
6 . 观察下图,你认为这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

A.都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B.都促进了大民族融合
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7 .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的进展都很顺利
D.都引起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8 .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2016-11-21更新 | 194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0年河南郑州四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题。

材料一: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采纳赵郡汉族大族李世安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亩,妇女5亩。奴婢与平民一样受露田和桑田,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牛。所受露田,(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需休耕轮作)凡两年轮耕一次的加一倍,三年轮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并且不准买卖。桑田则不在还受之限,可以世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俘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1)把北魏均田令中鼓励农耕的措施概况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

(2)分析说明北魏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田与鲜卑贵族封建化的关系。

(3)指出北魏均田制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能否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并说明理由。

10 . 下列有关北魏民族融合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的农民
B.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C.汉族学到了鲜卑族的畜牧生产经验和技能
D.鲜卑族原有的文化消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