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1 道试题
1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的时期,多民族国家政权并立,更替频繁。下列选项中对如图朝代填写正确的是(     
A.①东晋②前秦③梁④北周B.①西晋②前秦③吴④北周
C.①东晋②前秦③吴④北汉D.①西晋②北魏③梁④北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说:“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其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重农抑商B.农商皆本C.重义轻利D.崇富尚利
4 . 魏晋时期,大量的流亡农民投靠了封建主以求得庇护,大量农民沦为私家的佃客,从而脱离了国家户籍的羁绊,成为“私属”。这一时期世家大地主占有了大量土地和不完全占有土地上的依附农民——部曲、佃客。这一社会现象(     
A.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B.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C.造成了政局的动荡不安D.妨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
5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2022-11-13更新 | 699次组卷 | 158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相关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司马昭发兵灭了蜀和吴B.司马睿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C.十六国时期,各民族频繁接触,民族隔阂消失D.前秦政权于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如果把“少数民族内迁”“淝水之战”“六朝古都”“改拓跋姓为元”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A.国家的强盛和统一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版图的奠定与盛世危机
8 . 东晋初,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由此可知(     
A.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B.东晋出现分裂割据
C.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北齐史学家魏收所作《魏书》记载称东晋是“僭晋”,表明北魏才是正统皇朝;称宋、齐、梁为“岛夷”,把它们视为“自拟王者”的地方势力,从政治上明确表明北魏是正统皇朝的继承者。这种表述(     
A.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B.体现了南北方的文化差异
C.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D.反映了当时政权更迭频繁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录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序幕
奔向新时代的滚滚浪潮
司马炎使中国再度统一
第二章胡汉的抗争
第三章跨越胡汉之壁垒
苻坚的时代
北魏的登场与时代状况
……
第四章   江南贵族制社会
东晋的贵族制社会
……
第五章   南朝后期的政治与社会
第六章   江南的开发与民族间的斗争
第七章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八章   北朝后期的政治与社会
北周武帝与华北再统一

——[日本]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评价历史有两个尺度,第一个尺度,是着眼于它与前朝后代的差异,尽量突出它的特殊性,这是“分期论”的尺度;另一个则是“变态—回归”的尺度,即在观察特殊性的同时,去寻找那些抑制“旁逸斜出”,并最终使历史步伐回归于“中轴”的力量和条件,及造成“变态”与导致“回归”的机制与过程。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