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2 道试题
1 . 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士族当权,影响巨大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C.司马睿善于用人,深得民心D.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食肉饮酪”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饮食特征。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鲜有饮酪者。但据《齐民要术》记载,北魏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乳酪生产加工技术,民间饮酪风气逐渐兴起。这一变化可以解释为(     
A.中外文化沟通密切B.南北经济联系扩大
C.古代农副牧业发展D.北方民族交流加强
3 . 北魏孝文帝时,铸“太和五铢”并强力推行,但只流通于京师洛阳一带;宣武帝铸“永平五铢”,京师及诸州镇也未能统一流通,民间交易必须用货币时,甚至出现“分截布帛,以济有无”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汉化改革阻碍货币流通B.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
C.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D.中原地区的民族矛盾尖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北魏六镇(即军政合一的地方机构)示意图。北魏前期军镇将兵选拔备受重视,将士可免除赋税和徭役孝文帝迁都后,许多内迁的拓跋氏贵族当上了高官,与汉族高门地主把持朝纲,留在六镇的鲜卑贵族受到冷落,失去升迁机会,不良情绪滋长、不法行为日盛。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     
A.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B.使统治者阶层内部出现分化
C.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D.在民族对抗中失去原有意义
2022-11-25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9历史地图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5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载:江南士族,至今八九世,不识农耕,全靠俸禄;贵族子弟能把车坐稳的就可以当著作郎,能写两句问候语的就可以当秘书郎。这些子弟出入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望若神仙。这(     
A.揭露了士族的腐化衰落B.展现了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C.意在批判世官制的弊端D.注重传承世家大族家教家风
6 .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国家政治局势稳定B.统一国家建立与发展
C.各民族文化差异消失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西晋永嘉以后二三百年间,进入中原地区的各少数民族统治者,对于汉族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异常残酷。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汉族人民联合被压迫的其他少数民族人民,自始就没有停止过反抗。此外,在每逢少数民族贵族统治动摇之际,北方通向江南国境的封锁线上,总会绽裂出一个缺口,那些本来“南向而泣,日夜以觊”的中原人民,就“北顾而辞”,像潮水似的渡江奔向江南了。当然,江南广阔而肥沃的耕地的开辟,也是对北方人口南移的一种吸引力。

——摘编自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民南迁”的原因及影响。

8 . 《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不少地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水平;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表明(     

A.耕种技术出现变革B.经济重心移至南方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D.北方农业水平落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南北朝时期,崔、卢、王、谢子弟,胎毛未干,“已拜列侯”;未离襁被“冠带”。只要有一个“高贵”出身,也就是凭借门第和父亲、祖父的官爵,就可以“平流进取,坐致公卿”。这反映出(     
A.统治者爱惜人才B.门阀士族享有特权C.节度使势力强大D.两晋政治民主倾向
10 . 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  )
A.实现了民族大交融B.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C.科学技术领先世界D.海外贸易高度发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