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代的征兵制度“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该制度(     
A.加重了人民的负担B.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
C.保障了农民的生活D.兼具经济性和道德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两税法的出现是在均田制被破坏以后,唐政府对赋役征派制度逐步进行调整,重新把征敛的目标集中在土地这一最稳定的税源上的结果。这说明两税法的出现(       
A.使土地兼并现象受到限制B.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D.有利于唐政府财政状况的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公元780年,“炎(宰相杨炎)建议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役悉省”。杨炎这一建议(       
A.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阶级矛盾激化B.消除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
C.旨在确保财政收入,维护国家统治D.促进了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
2024-01-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优生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白居易有诗云:“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压榨)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抑制苛捐杂税是两税法改革的题中之意
B.缴纳实物是唐代赋税征收的重要形式
C.吏治败坏对冲了赋税制度改革的部分成效
D.两税法的严格执行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通典·田制》载,“大唐开元二十五年令: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其卖者不得更请。”唐律疏议中对“占田过限”相关处罚规定:“诸占旧过限者,一亩笞十,十亩加一等:过杖六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徒一年”据此可推知,唐代(     
A.通过抑制上地兼并以增加财赋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制定法律减轻民众的田租负担D.承认了私人依附人口的做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发布敕文云:“天下两税,更审定等第,仍令三年一定,以为常式。”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颁敕:“比来州县并不定户,贫富变易,遂成不均。前后频有制敕长吏不尽遵守。今宜三年一定,必使均平。”这说明两税法(     
A.存在地区间税负不均的弊病B.扩大了政府赋税征收范围
C.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D.以财产作为主要征税标准
7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江南人口增加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商业税已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安史之乱后,百姓四地“多被殷富之家、官更吞并”,大量的自耕农民成为地主的佃户。寄庄户、寄住户、客户、逃户和隐户在户口总数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一状况(     
A.引发了藩镇割据B.推动了税制改革C.加剧了农业衰退D.促进了人口迁徙
2023-11-29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为从敦煌户籍残卷中整理出的唐朝均田户受田情况。该现象说明(     
户籍年代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69.0
武则天时期143.5102.0
玄宗时期148.7106.6
A.农民的赋税负担减轻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抑制
C.国家控制力有所加强D.租庸调制逐渐失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为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根据材料所述,这一转变(     
制度征收方式
租庸调制租:政府授田的男丁,每年须交纳粟二石
庸:每丁每年须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
调:每丁按照当地的出产,每年输纳绢二匹、绫二丈、绵三两
两税法全国各地的人民,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
A.减轻地主对佃农的封建剥削B.增加农民的劳动时间
C.减弱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使实物地租彻底消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