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经历了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的演变。“舍人税地”的实现需要各种条件,如丈量土地的技术、复杂的官僚系统等。材料意在说明这种变化(     
A.依靠统治者的意志来实现B.与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有关
C.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D.利于减轻劳动者的赋税负担
2024-04-23更新 | 33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两税法建立起“划分收支,分级管理”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同时严行禁止税外“科配”。然而,中央在采用“以支定收”的方法确定两税地方留额时,未能涵盖地方政府的基本财政支出项目,导致直到唐末,地方官员在两税外的“科配”仍禁而不止。据此可知,导致两税外“科配”的主要原因是(     
A.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B.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
C.唐朝末期政治腐败日益严重D.两税法增加了民众的负担
2024-04-09更新 | 49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河北邢台·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两税法实施以后,京畿地区的农户“多取麦造面,而入城贸易”,其他地区的农民在卖出农产品之后,再次购入了农资、醋、食盐等日常用品,后又继续出售。部分农民除了从事农产品的买卖贸易,还从事蔬菜、棉花的生产经营。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两税法(       
A.放松了对农民人身的控制B.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C.让政府税收名目得以简化D.使税收形式发生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史料记载,青苗税是唐代巴蜀地区的一项重要税收项目,文宗太和四年(830年)五月,地方宣抚使崔戎上奏曰: “旧有青苗,如茄子、姜、芋之类,每亩或七、八百文,征敛不时。”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巴蜀地区(     
A.两税法有效活跃了农村经济B.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较高
C.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有所发展D.赋役制度完成货币化转变
2024-03-1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朝初期实行名为“诸色旨符”的财政预算程序,即在各地户口、田地、课丁上报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政府的有关法令、法规和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一州县的具体税收品种和数量指标。这一做法(     
A.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控制B.扩大了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C.标志着两税法改革的实施D.精简了税收流程提高效率
2024-02-29更新 | 393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辽宁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6 .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记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户口)浸坏,多非其实。……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材料表明(     
A.赋税调整为了减轻农民负担B.土地情况的变化影响国家税收
C.唐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权削弱
2024-01-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代曾对女子晚婚者采取了累进课税法。“凡女子十五岁到三十岁以上不结婚者,分成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即一个女子到了三十岁以上不结婚,国家每年要向其征收六百钱,相当于五个十五岁女子的算赋。这种累进课税法旨在(     
A.缩小贫富差距B.增加社会劳动力C.控制赋税收入D.扩大征税的范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唐朝的均田制取消了奴婢与普通农民一样受田,人数不限,土地归主人的规定;也取消了4岁以上丁牛每头受田30亩,一户限 4 头的规定。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促进奴婢人身解放B.限制地主扩占农田
C.鼓励农户改进生产D.提高农民生产意愿
9 . “玄宗之末,版籍浸坏……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消除了社会的贫富不均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有利于均田制的推行
2024-01-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魏、齐、周、隋,享国日浅,兵革不息,农民常少而旷土常多,故均田之制存。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文。”为解决这一现象,唐朝政府(     
A.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B.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C.调整租调制为租庸调制D.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