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从税收本身来看,两税法取代魏晋以来的租庸调制是(     
A.从临时杂税改为固定赋税B.从一年四季税改为春秋两季税
C.以营业增值税取代田产税D.以资产田亩税取代单一人丁税
2024-01-3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一份公元701年沙州敦煌县悬泉乡籍记录。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该地区(     
户主邯寿寿年五十六岁 白丁 课户见输
女娘子年十三岁 小女
亡弟妻孙年三十六岁 寡
计布二丈五尺
计麻三斤
计租二石
四十四亩已受 二十亩水业
二十三亩□分
一亩居住园宅
合应受田一顷三十一亩
八十七亩未受
A.自耕农经济大量破产B.土地私有制继续深化
C.国家严控着土地交易D.中央政府的权力式微
2024-04-10更新 | 65次组卷 | 1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旧唐书·李憕传》(注:李憕逝于公元 755 年)就李憕占田的情况写道:“伊川(洛阳附近)膏腴,水陆上田,修竹茂树,自城及阙口,别业相望。与吏部侍郎李彭年,皆有地癖。”这种情况日益增多会导致(       
A.租庸调制难以维持B.小农经济稳步发展
C.唐朝官员重视经济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cù)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

材料二   每州各取大历(766-780)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白居易集》卷2《重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两税法的背景?
(2)分析材料一得出,两税法的创新之处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
2023-12-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D.打击大商人的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朝诗人白居易(772-846)在《赠友五首》之一中写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据材料可知,这一税收政策(        
A.横征暴敛,政府收入增加B.量出制入,为挥霍无度创造了制度便利
C.赋役征钱,伤农然而利商D.资产审查制度不严密,造成了竭泽而渔
7 . 唐朝实行的两税法:“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两税法(     
A.缓解了土地兼并和社会矛盾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继承了租庸调制的征税原则D.因税制合理受到地主阶级支持
8 . 从魏晋的租调制到唐初的租庸调制,再到780年实行两税法,赋税制度的这种演变体现了(     
A.均田制度的进一步推行和唐朝中央集权的日渐衰落
B.士族豪强的逐步衰落和朝廷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加强
C.土地买卖兼并的盛行和朝廷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轻
D.唐朝在生产上坚持以农为本在执政上坚持以人为本
2023-04-08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初某税制规定:“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施各二丈……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由此可知,该税制(     
A.保证了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B.确保了农民有土地可耕种
C.抑制了唐代社会土地兼并的现象D.增加了政府的赋税和兵源
2023-02-08更新 | 164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及其后的两税法,共同作用是(     
A.加强封建经济基础B.更新生产方式C.调整生产关系D.巩固上层建筑
2023-02-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