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河朔三镇也实施了两税法的征税原则,保留了留州、留使、上供的税收分割原则。建中三年,既诛李惟忠,下诏易、定、深、赵、常、冀节度,观察管内百姓,除本道所用外者免除赋税徭役。据此可知,两税法的推行(     
A.大大减轻了百姓的税额负担B.利于延续唐王朝的封建统治
C.促使征税标准发生根本转变D.以抑制藩镇割据为首要目的
2 .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九月,诏曰:“天下百姓,口分永业田,频有处分,不许买卖典贴(将田产抵押以偿债务)。”如果执行不力,导致“贫人失业,豪富兼并,宜更申明处分,切令禁止。”据此可推知,当时(       
A.法律的执行比较严酷B.土地买卖是非法行为
C.政府的土地比较充裕D.租庸调制出现了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两税法的出现是在均田制被破坏以后,唐政府对赋役征派制度逐步进行调整,重新把征敛的目标集中在土地这一最稳定的税源上的结果。这说明两税法的出现(       
A.使土地兼并现象受到限制B.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D.有利于唐政府财政状况的改善
4 . 在两税法下,外来户也需按照现居地登记造册,并按照家庭财产多少及户等高下向国家缴税。此外,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也不能逃避税收,而由所在州县按照其收入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推行(     
A.阻碍了商品经济持续发展B.减轻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C.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缓了阶级和社会矛盾
2024-01-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天子“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实行土地国有,“田里不鬻(买卖)”;贵族世代垄断知识学问,“学在官府”。春秋战国之际,很多地方出现私田开垦,“公田不治”的情况;“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子失官,学在民间”,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摘编自简洪玲《春秋战国之际(前481一前386)的社会变迁》等

材料二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政府占有土地的制度,均田制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实行均田制时,正值战乱之后,人口锐减,荒闲土地较多,故有条件实行计口授田的均田法。但是,随着唐代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增加,政府占有的荒闲土地逐渐减少,无法再按照均田令中的要求来授田……随着私有土地的扩大,导致官僚地主、权贵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后唐朝经济衰退,封建政府赋税的日趋苛重,造成农民的大量逃亡,最终均田制瓦解。

——据《唐代均田制瓦解探析》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变迁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均田制瓦解的原因,并写出唐朝后期实行的新的赋税制度的名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材料所体现的税制(     
A.促成商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模式
C.体现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需依托国家对农民的土地分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一份公元701年沙州敦煌县悬泉乡籍记录。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该地区(     
户主邯寿寿年五十六岁 白丁 课户见输
女娘子年十三岁 小女
亡弟妻孙年三十六岁 寡
计布二丈五尺
计麻三斤
计租二石
四十四亩已受 二十亩水业
二十三亩□分
一亩居住园宅
合应受田一顷三十一亩
八十七亩未受
A.自耕农经济大量破产B.土地私有制继续深化
C.国家严控着土地交易D.中央政府的权力式微
2024-04-10更新 | 65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三模)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发布敕文云:“天下两税,更审定等第,仍令三年一定,以为常式。”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颁敕:“比来州县并不定户,贫富变易,遂成不均。前后频有制敕长吏不尽遵守。今宜三年一定,必使均平。”这说明两税法(     
A.存在地区间税负不均的弊病B.扩大了政府赋税征收范围
C.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D.以财产作为主要征税标准
9 .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表中唐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     
诗句历史现象
A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
B种桑百馀树,种黍三十亩。均田制无法继续推行
C莳蔬利于鬻,才青摘已无。家庭手工业补贴家用
D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政府改革了赋税制度
A.AB.BC.CD.D
10 . 唐朝两税法规定“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租庸调、杂税悉省”。白居易诗中提到两税法也强调“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这反映出两税法(     
A.促进了赋税形式的转型B.简化了税收的名目数量
C.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D.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