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河朔三镇也实施了两税法的征税原则,保留了留州、留使、上供的税收分割原则。建中三年,既诛李惟忠,下诏易、定、深、赵、常、冀节度,观察管内百姓,除本道所用外者免除赋税徭役。据此可知,两税法的推行(     
A.大大减轻了百姓的税额负担B.利于延续唐王朝的封建统治
C.促使征税标准发生根本转变D.以抑制藩镇割据为首要目的
2 . 唐朝中期开始进行赋税改革,它改变了自战国以来的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新的赋税制度是(       
A.两税法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三省六部制
2024-04-10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这一变化(       
A.促使小农经济开始瓦解B.实现货币税代替实物税
C.导致唐朝经济重心南移D.利于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2023-12-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优质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两税法以资产和田亩来征收户税和地税。地税以田亩多寡为依据,田产多者多征税,田产少者少纳税;户税依据资产来征税,不过资产与土地联系紧密,“户税只是依据土地征税的变革”。这说明两税法(     
A.使中央直接控制了土地B.征收标准以“丁身为本”
C.适应了封建经济的发展D.简化了赋税征收的名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人陆贽论及租庸调制时说:“丁男一人,投田百亩,但岁纳租税二石而已。言以公田假人,而收其租入,故谓之租”。租庸调征缴只以丁身为依据,而不计其余,并不考虑农户的实际占有土地情况,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而且租庸调的征收颜由唐朝统一确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不变,虽然有其稳定性,但其不能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有其不能根据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变化而主动调整,存有明显的僵化缺陷。唐制规定贵族、官僚户和其他特殊身份之人可以免除租调徭役,而一些人庇荫在这些特权户之下,逃税、避税,使国家征税额也随之减少。公元780年,租庸调制因为实际上的完全“废坏”而被两税法所取代。

——到阳《试论唐代租庸调制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

材料二   唐代租庸调税制的特点是“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在这种税制下,皇空贵戚、官僚贵族、孝子顺孙、义夫节妇、逃户流民为了生存投靠地主豪强做荫户,不承担国家的租税徭役。由此,只有30%至50%的户和14%的人口承担国家的全部租税,租税负担处于极不合理状态。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两税法在预算上实行“量出为入”的原则。每年财政经费先计算数颤,然后按照各地的土地、人口、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分配时坚持贫富有差,税负均等。这一原则防止了地方官吏强取豪夺,多收多征,加重民众的负担。

——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租庸调制推行的基础,并分析租庸调制“废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的背景,并说明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6 . 唐代两税法将预算收入总定额以及上供、留使、留州的预算收支定额加以确定,建立起预算定额管理制度;此外,两税三分法基于地方支出标准对地方官俸和军费都有具体法令规定。这些规定(     
A.体现了“量出为入”原则B.有利于提高征税效率
C.加剧了藩镇割据局面D.旨在限制地方的财权
7 . 北魏实行租调制,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除租、调外,男子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这一演变(     
A.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B.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
C.缓解了地主兼并土地D.提升了农民社会地位
2023-08-28更新 | 1354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文宗曾颁布诏书曰:“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其后君主也多有类似诏书。唐诗中亦写道:“(两税法)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这折射出当时(       
A.中央政府权力式微B.两税法加剧了人民负担
C.赋税制度亟待调整D.政府政策执行得不彻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资治通鉴》卷226这样概括两税法的征收办法:“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先以支出定赋税总额,再分配各地征收B.主户和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
C.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征收户税D.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史·食货志》载:“赋役之法,唐租庸调犹为近古。自杨炎作两税法,简而易行,历代相沿,至明不改。”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加重了百姓负担B.沿用了租庸调制
C.影响了后世征税D.实现了赋役征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