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两税法规定“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无定所的商人也要交税;还规定交纳两税后“其租庸杂徭悉省”,纳税项目减少,省去原来“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些规定(     
A.兼顾了公平与效率B.得到土地所有者的认同
C.增加赋税征收成本D.加重了基层治理的负担
2 . 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的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该赋税制度的要义是(     
A.“赋役合并、一概折银”B.“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C.“滋生人丁,永不加赋”D.“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朝初期租庸调制规定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按田亩征收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2023-09-25更新 | 205次组卷 | 104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制
A.基本特点是以人丁计税B.实行以田亩为主的征收标准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国家对人身控制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含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提高B.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C.促进均田制的稳定发展D.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6 . 关于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②每户按人口和资产缴纳户税
③农民按田亩承担定额租庸   ④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它“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征税标准的变化
A.实现了土地从国有到私有B.实现了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
C.确保了农民有土地可耕种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欲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2019-01-30更新 | 3308次组卷 | 39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2017-07-22更新 | 5699次组卷 | 26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