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南朝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还宣扬说有一子在寺院出家,其家族十代人都会得到解救。这表明(       
A.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B.道教受到统治者的尊崇
C.儒家学说失去正统地位D.三教并行局面开始形成
2022-07-15更新 | 459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上·河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唐朝时期,统治者推行宽松的宗教政策,思想多元化继续发展,从儒、佛、道三教并行到三教合的趋势更加突出。这说明当时
A.佛教开始本土化进程B.崇尚“清谈”的社会风气盛行
C.儒学已丧失正统地位D.文化呈现开放与包容的特征
2021-12-02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唐代僧人编著《父母恩重经》,阐明佛教并非不重视父母的养育之恩;11世纪,许多佛教学者坚称,佛教与儒家的孝道观念并不矛盾,就尽孝而言佛教比儒家更胜一筹。这说明
A.佛教教义重视家庭伦理B.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
C.儒家思想对佛教的整合D.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4 . 依据佛经绘制之画是敦煌壁画的主要题材,图1、图2所示壁面形成于北朝时期。据此可知
A.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逐渐融合B.“三教合一”趋势开始出现
C.儒学借佛教强化伦理道德秩序D.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日渐式微
5 . 鲁迅说:“晋以来的名流,每一个人总有三种小玩意,一是《论语》和《孝经》,二是《老子》,三是《维摩诘经》,不但采作谈资,并且常常做一点注解。”上述言论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征是
A.呈现从神本走向人本的趋势B.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迹象
C.科学技术成就突出领先世界D.体现出统一王朝的恢宏气势
6 . 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后裔张鲁以“大道”名义所发布的《大道家令戒》强调谨守伦常,要求道民“当户户自相化以忠孝,父慈子孝”。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儒学对佛道思想产生较大影响
B.儒学在道教冲击下趋势更新
C.道教官方化宣扬儒家伦理观念
D.道教自我调适吸收儒家纲常
2018-07-07更新 | 311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中外艺术的交融性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2023-06-07更新 | 761次组卷 | 11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维持着和平、统一的主流,保持着对中华文明较高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嫡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

材料三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国家和民族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文化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2-11-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不仅对促进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作为中国同中亚、西亚以及欧、非地区各国商业联系和友好往来的交通要津,载誉于世界文明史册。

——摘编自郭洪纪孙立霞《再说“重开丝绸之路”》

材料二   安史之乱以后,西北边防空虚,吐蕃、回鹘等少数民族趁机侵占西域土地,丝绸之路沿线混战连连,唐朝因国力衰退,更无力夺回对西域的控制权,路上丝绸之路严重受阻。而日本等国不断派遣唐使,开辟海上新线路,中国商人往来于东海航路,在此背景之下,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发达。

——摘编自周得京《中国丝绸之路的繁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丝绸之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唐代诗人孟浩然大部分时间过着隐居生活,他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道:“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他也曾向玄宗流露过“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苦衷。这体现了当时(       
A.诗人的想法与行动相脱节B.诗人积极入仕的价值追求
C.主流文学体裁发生了变化D.诗歌世俗化倾向日益突出
2022-07-01更新 | 437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