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历史》必修1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该法律文件是哪一场革命的产物?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约法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020-01-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条立法权属于国会,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


第二条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同时又是陆、海、空总司令,执掌最高军事指挥权。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任命高级官吏包括国务卿、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第三条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最高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如无失职行为.得终身任职。

——摘自1787年联邦宪法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分别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二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其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数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后的美国政体与中华民国政体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作用。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已远不如,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

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摘编自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等

材料二   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妥协催生了英国议会制度,政治妥协孕育了美国宪政民主制度,使得1787年美国宪法得以制定,并孵化出一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的“活着的宪法”。

——摘编自田睿《妥协是政治的灵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两例说明近代英美民主政治建设历程中政治妥协的表现及意义。
2019-12-2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4 .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这个缘故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

——凤凰网历史许倬云《中国人为何年来一直自称汉人?》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信仰……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汉朝政权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是如何实现作者所强调的这一角度的?
(2)材料二是从什么角度建构国家政权的?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推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针对材料一到材料二,分析维系国家政权的纽带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
5 . 有学者认为,民变和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民变是下层群众用直接诉诸行动的方式以表达自己对现存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是中国社会内在矛盾激化的产物。与革命相比,民变具有自发性、分散性和落后性,因此二者并不是相同…20世纪初年的民变却已非循环式改朝换代所能涵盖了。民变中既有旧的力量,也有新的力量,它们各自按照自己的内在要求而行动。这种行动既造成了彼此的呼应,也造成了彼此的矛盾……对于革命来说,民变的最大意义乃在于它们以自己的出现和存在推动了形势,促成了清朝统治秩序的瓦解。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完成下列要求:
(1)与古代史相比,1840年以后激化晚清社会矛盾的新因素有哪些?这些新因素决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2)太平天国运动是“民变”之一,举一例史实说明其带有“循环式改朝换代”的特点。20世纪初,民变与革命彼此呼应,例举1911年史实加以说明。
(3)概括材料中作者的观点,由这一观点指出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含义。
6 . 辫子与历史

材料一   我(孙中山)剪去一生长成之辫发,往衣服店买得一套最新日本装穿好,……日本自战胜中国后,世人以礼待日人,我扮日人,亦出入相宜也。若无此举,则不能逃脱数次之危险地位矣。

——陆文灿《流亡之孙公》

材料二   12月13日内阁总理袁世凯剪除发辫,以为各界之倡。

——1911年12月17日《大公报》

材料三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狂儒辜鸿铭》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材料一中孙中山是何时剪辫子的,他为何要剪辫子?
(2)材料二中袁世凯公开剪辫子有何政治意图?
(3)基于上述材料,你是怎样看待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剪辫子”现象?(具体要求:观点准确;史实与材料运用恰当;论证论述充分;组织表达叙述清楚。)
7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而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

材料一   (它)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等。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

——摘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似乎没什么新意……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2)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自实现独立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创新的?并综合分析制度创新对美国的积极影响。
(3)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借鉴美国联邦宪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结合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材料三的观点,说明这一借鉴为什么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宣传画创作于1912年,画中有“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字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1月1日共和国成立,其间仅共有83天。这样迅速的胜利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伟大的革命中是罕有其匹的。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变革的角度说明“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的观点。
2019-09-2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题
9 .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也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结果是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


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纲领包含了什么思想?指导图三所反映的事件的纲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纲领的共同点是什么?
(2)哪幅图可以形象地说明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3)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中国古代皇权从来没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被分割过,无论君权是君主一人独享还是实际上被别人分享甚至被完全架空,但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

——摘编自《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体制。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南京临时参议会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开宣布中华民国一切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临时约法》试图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民主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复制到中国,建立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逐步清除长期君主专制政治的消极影响。但资产阶级几十年的努力奋斗最终归于失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始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近代资产阶级共和国与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不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