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重大事件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
2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带着世界主义的色彩。中国的都城有叙利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吐蕃人与安南人来定居;国子监亦即国立大学中,有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最热忱的是日本人。唐朝最具有自信及安全感的时候,对信教自由极端地保障。公元645年,高僧玄奘离中土16年之后由印度回国,皇帝李世民亲予接见。当日龙颜大悦,御前传旨,使玄奘有了各样的助手和各种方便,将梵文经典657件译为华文……波斯的马球在唐代流行,景教和摩尼教也由波斯传入中国

——整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为中国未来的进步规划速度和方向时声称中国可以采用世界上最高级、最进步的政体。其理由首先是由于它固有的能力。它的文明远比雅利安族的文明古老,它的疆域辽阔,一个四川省比日本还大。它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比俄国或美国都多,比所有的西欧国家人口加起来还多。第二个理由是,中国已经拥有一批贤能的领导人,他们有能力把欧洲最先进的制度移植到中国来。日本明治维新之时,只有少数的志士作为变革的原动力,在中国承认外国长处的人很多。孙中山断言,日本必须经历一个天然的进步过程,而中国有能力做到人力的进步

——摘自[]史扶林《二十世纪军政巨人百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唐太宗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扼要分析“世界主义色彩”对当时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认为中国可以“采用世界上最高级、最进步的政体”的理由,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为之努力的具体表现。
2021-02-09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统编版)-第18课辛亥革命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迁洛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依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改革措施的影响。

材料二



③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记录了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①②③史料的类型,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宋朝商业变革的哪些史实。

材料三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清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和西藏人。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政治变革的角度说明“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4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宪法借鉴了当时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诸学说,又依据了各州议院由自由民直接选举、限制总督及州长的权利、强调法治的传统。其稳定性机制在于宪法中贯彻分权制衡原则、联邦主义原则,其所设计的两院制立法机关和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兼顾与平衡各州利益的产物;且许多重要问题都写得很原则或很含糊,因此美国的政治精英可以接照国内社会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生活状况,通过增订宪法修正案、最高法院对宪法的解释以及实际政治生活树立的先例和形成的习惯,来完善这部宪法的内容,使之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需要。

——摘编自李道摸(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孔庆山《简论美国宪法的超稳定性机制》,王菜宁《美国宪法的历史解读》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各个政府手上废立着,反复着,挣扎着……在南京临时政府诞生前后,革命党人对袁世凯抱有幻想,承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同共和,就答应他担任中华民国总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是众所周知的先天畸形,后天发育不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涉及到反帝、反封建,也没有涉及关系到“民生”的土地问题…帝国主义必须拥有殖民地附属国,发达国家不再允许发展中的国家发达,它们只需要从属和附庸袁世凯已经承袭了自曾国藩以来的汉族官僚实力,总揽了清廷大权。

——摘编自张燕浅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能实行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宪法的渊源及其保持稳定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能实行的原因及其启示。
2021-01-0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第二条   规定:“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第三条   规定:“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第四条   规定:“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摘编自《钦定宪法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特点。

材料二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摘自《清帝退位诏书》(1912年)

材料三   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我们希望,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它所期望的进步的稳定的政府。

——摘自1912216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帝颁布退位诏书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2020-12-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三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以上史料均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2)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华民国政治体制构建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20-08-31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川人之极端反对者,不在借款,而在借以丧失国权之款;不在路归国有,而在名则国有,实则为外国所有。

——《保路同志会宣言》


(1)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收回已经准许商办的铁路干线,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四川等省人民随之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为后来的武昌起义有什么联系?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任务,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8人,岳飞7人,王守仁、黎元洪各6人,大禹、华盛顿、程德全(江苏省都督)各3人,康有为、袁世凯各2人……。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材料四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五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谈谈辛亥革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六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美国,黄兴在香港,宋教仁在上海。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领导人有的被沙海,有的受伤,有的逃亡。革命党人错误地认为,军政府的首脑应由社会上由“资望”的人出任,才能号召群众。这样,就军官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一贯仇视革命,在新军中多次破坏革命党人的活动,武昌起义的当晚,还亲手杀害两个革命士兵。革命党推举他为都督时,他竟喊道:“莫害我!”起义士兵举枪逼他上任……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跳去了府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七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3)根据材料六、七,分析辛亥革命进行中,革命党人对于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立宪派和旧官僚“支持革命”的做法目的是什么?有人说辛亥革命最后是失败的,为什么?
2020-08-2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里克利的演讲


(1)材料一中该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其“法律上的平等”有什么局限性?

材料二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3)材料三选自哪一法律文件?有什么意义?

2020-07-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A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签署并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1921年他却在《五权宪法》中指由:“在南京定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在一次讨论中他又说:“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国会且然,何有内阁?……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

——据李伟迪《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等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据材料二,孙中山对《临时约法》有诸多不满意的理由,但依然签署和颁布它。请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020-02-1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临时约法》的制定机关参议院代表的广泛程度颇为不同:参议院到院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成员占38人,占比为77.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40人,占比81.67%:42名已知出生年份的议员中,40岁以下的议员有37人,占比88.10%,35岁以下的有30人,占比71.43%。这些人有革命的热情,有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制定约法时,意见往往“高度一致”。

——摘编自陈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美国1787年宪法更进步吗》

材料二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1)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制定者的构成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0-01-26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