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9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说来,魏晋南北朝在较长动荡时期的典型乡村居住形式是坞堡垒壁,一旦政局有相对较长稳定时期,则会采用或推行乡里制度,民众居住以没有防御功能的聚落为主。从乡村民众居住形态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常处于防御住坞堡垒壁与普通村落里居的纠站之中,这反映出动乱时期政府对前者的管控十分有限,乃至有时完全失控,而对后者则绕进行有效管控,从中亦可见“里”级管理向“村”级下移之趋势。

——摘编自汤勤福《魏晋南北朝乡村聚落的变迁》

材料二   隋唐乡里制度根源于北魏三长制。隋唐时期,无论隋朝开皇三年令“五家为保,保五为闾(里),闾四为族(党)”“五百家置乡正”,开皇九年制“五百家为乡、百家为里”,还是唐制“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均以户口作为编排乡里的根据。在其编排之初,就不得不考虑到村落的大小规模而对“里”的编排作出调整,并在制度上确立了“村”的地位。“乡”更有其明确的地域范围,但乡里编排的基本原则仍是户口,这是没有疑问的。

——摘编自鲁西奇《“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基层治理的主要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形式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魏晋南北朝,隋唐基层治理的变化。
2024-05-1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大清律例》规定:州县官自行审理一切户婚、田土等项,设立“循环簿”,“将一月内事件填注簿中,开明己、未结缘由,于每月底送该管知府、直隶州知州查核,其有迟延不结、蒙混遗漏者,详报督抚咨参,各照例分别议处”。据此可知,清代(     
A.皇权延伸到基层社会B.地方治理中强调礼法结合
C.地方司法程序较严谨D.府州县长官权力相互制约
2024-05-1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唐代的采访使是“坐而为使”的地方监察长官,也是皇帝为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临时委派的可介入地方事权的中央使臣,其监察权相对独立、较为全面,地方事权或授权或奏诸,由皇帝临时给予。采访使制度的实行(     
A.丰富了官员的选拔途径B.说明监察效能提升
C.埋下了内轻外重的隐患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4-05-1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唐代)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诸造籍起正月,毕三月,所须纸笔、装潢、轴帙皆出当户内,口别一钱。

——摘编自《唐六典》卷3“户部郎中、员外郎”条

乙:(自公元755年起,民户流亡、簿册散失。780年,唐德宗行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予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德患省。

——摘编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两税法推行后,白居易写诗道:“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泼(榨取)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同时期唐朝名臣陆贽称两税法:“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治国的制度)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摘编自李三谋《重新认识“一条鞭法”的征收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乙材料分别体现了唐代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白居易与陆贽对两税法的观点的异同。
2024-05-1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1905年,袁世凯等人上奏:设立学堂“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们“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也。”该奏折被照准(     
A.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开展B.有利于北洋军阀的统治
C.维护了清政府的长治久安D.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2024-05-1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6 . 英国历史小说《号手长》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小说中写到:“这是拿破仑的侧面像,帽子是一只受伤的法国老鹰,脸庞由死尸巧妙堆积而成:一根类似英吉利海峡的布条围在他的脖子上,似乎要勒死他;肩章则是一只手,正在将象征着英法和平条约的蜘蛛网扯下去。”小说的描述(     
A.体现出启蒙思想家对战争的认识B.真实反映了欧洲社会的紧张氛围
C.表明了英法同盟关系已遭到破坏D.有利于增强英国国民的民族认同
2024-05-10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7 . 明朝中后期,华亭县豪宦串通征税人员,更改黄册,将土地登记在别人名下,规避税粮负担。一些贫困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投献”给享有优免特权的绅衿豪宦以减轻部分负担。这些负担却被加到剩下的贫民头上。这些做法(       
A.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B.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C.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中世纪的西欧,曾出现给予城市的种种“特许状”,甚至出现把王权限制在法律之下,确立私有财产和人身自由不可被随意侵犯原则的《大宪章》以及承载民族文化的教育机构等。这说明中世纪的西欧(     
A.宗教神学无益于社会发展B.社会孕育着转型的力量
C.封建主的权力已实现让渡D.王权已经形成集权体制
9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到,明朝如果某户有田百亩、卖去二十亩,则造册曰:“旧管百亩,今卖,当开除户下田二十亩,被买者新收二十亩,而此户实在则止八十亩。"如此造册的直接原因是(     
A.赋税制度改革B.土地兼并产重C.户籍制度的完害D.专制集权的强化
2024-05-0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尚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年,英国颁布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开国家救济先河。在英国的影响下,瑞典也于1763年颁布《济贫法》。在政府开始意识到社会保障责任的同时,民间已逐渐形成劳动者自主性的共济组合制度,为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两次技术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为社会保障的制度化奠定了物质基础。一般说来,社会保障制度化有赖于国家的财富积累,而国家财富积累的一条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由于技术革命的推动,英、德、美等国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工农业产值和国民收入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国家财富的积累基本能够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供给,一部分国家甚至发展成为“福利国家”,如英国、瑞典。

——摘编自方青《西方近代工业化与社会保障》

材料二   清末民初,救助能力十分有限的传统善堂无法满足亟待救济的灾民之需,为了开展更为有效的救助,很多有志之士进行了尝试,其中以盛宣怀与江南绅商的联合救济事业—天津广仁堂和上海广仁堂最具代表。天津广仁堂与以往的善堂相比有很大进步,实现了部分地域的突破,将南方善士和北方灾民紧密联系起来,是“南人办北事”的成功案例。与天津广仁堂经费主要来自政府不同,上海广仁堂经费主要来源于盛宣怀名下的地产、股份及盛氏企业赞助,并无政府拨款,活动自由度较高,这表明民国初年中国的慈善救济事业已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变。

——摘编自张帆《盛宣怀与江南绅商的联合救济事业探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社会保障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救济出现的新变化,并简析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外社会救济的启示。
2024-05-0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大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