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婚姻法之修订是民律修订的一部分。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和现实需求之导向,清末修律以公法为先为重,婚姻法之修订列居次席,由修订法律馆两位大臣实际主持。1911年,修订法律馆完成《大清民律草案》编纂,婚姻法作为《民律亲属篇》之规范奏呈御前。《大清民律草案》未能及时敕谕生效,但其中的婚姻法规范却在民国年间通过判例法理之援引得以在诸省施行。

材料二   早在1948年,全国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就提出要有一部统一的婚姻法。1949年颁行的《共同纲领》确立了男女平等、实行婚姻自由的政治纲领。19504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于同年51日生效,立足于“建立一个崭新的合乎新社会发展的婚姻制度”。受苏联婚姻法学的影响,婚姻法单独立法的习惯长期延续。直至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才结束了这一独立的篇章形式和简单的名称形式。

——游路遥《20世纪中国婚姻法流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婚姻法修订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婚姻法立法的背景及影响。
2024-01-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设立宝钞提举司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以来,在整个明代270多年间,其形制成为定制,始终未曾更换,只使用这一种钞票。这比起其他朝代的纸币发行制度,都具有创造性。洪武七年(1374年)设宝钞提举司,下设钞纸、印钞二局,宝钞行用二库,第二年起由中书省发行之……元代初期纸币发行权集中于政府,但元末钞币相当混乱,发行不统一,不仅官府发行,而且还赏赐给印钞官员任意印行。明代的纸币流通制度,自始至终是政府发行的不兑换纸币。而元代纸币制度是可以兑现的信用兑换券,它主要是与白银相联系,即国家把金银用于国库作为纸币发行的准备金,这些在《马可•波罗游记》里都详细记叙,西方人见了大为赞叹。明初货币流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钱钞兼用,以纸币为主、铜钱为辅的层次性纸币制度。在明中叶以后,贵金属白银成为普遍通用的货币。而元朝政府禁止金银、铜钱流通,专用纸币。以银为本以及纸币的清偿性质,规定政府税收、俸饷、民间交易、借贷均以宝钞为准,实际上民间却偷用白银,这说明白银处于流通的前夜了。

——摘编自孔晖《历史沉浮——中国历代通货膨胀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明代货币制度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5世纪以来,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业已产生,并且形成了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城市的工商资产阶级和在农业中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新贵族共同受到封建行会制度和国王推行的垄断制度的束缚,在政治上又处于无权的地位,他们强烈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是“君权神授论者”,认为议会是靠国王的“恩赐”才存在的,当他们发现议会难以驾驭时,就解散议会。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之后,约翰·洛克回到英国。1690年,洛克出版了《政府论》。历史学家们认为,洛克是受命为光荣革命提供理论依据,证明其正当性。但实际上,《政府论》写于1682年或1683年,只是当时未发表而已。洛克摧毁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基础,他认为主权在民,并且主权不能转移给任何人。因此,一位君主宣称拥有绝对君权站不住脚。政府应关注议会具有的立法权;国王是议会通过的法律的执行者。詹姆斯二世由于奉行有悖于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政策和做法而失去了国民的支持。

——摘引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三   资本主义的发展,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又造成“中产社会渐渐都沦为无产者”,“社会上困苦的失业者已普遍都会与乡间了”。人们因之而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制一面固然增加富力,一面却也增加贫乏。”20世纪初年努力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就已经表现出追求资本主义,同时又向往比资本主义更合理的社会制度这样一种矛盾。这种矛盾因中国人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本主义危机而加深。因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的黑暗苦痛而加切。时光迁移,潮来潮去。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摘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阐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结合所学,指出“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破坏了哪些由《大宪章》确立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说明洛克“摧毁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基础”的理由,结合所学,说明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掀开“另一页”的角度,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通过制定完整的法律来约束国民的行为。要求官吏“无宿治”,治理各县事务的方式要保持一致,大臣不许离开秦国去他国。强调民众要依靠耕战求得官爵。在基层实施什伍连坐制度,在军队中“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最终实现“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

申不害相韩时强调“术”治,要求君主依照群臣的官职进行监督,大臣在其位要谋其政。强调“明君如身,臣如手……君操其柄,臣事其常”。君主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做到“独听、独视、独断”,这样臣下无法根据君主喜好投机,自身错误就会显现。申不害相韩十五年,无人犯韩。

——摘编自唐冰开、熊萌《商鞅变法与申不害变法对比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商鞅与申不害主张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商鞅和申不害变法进行整体评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地方官员政绩被制成计薄,上报中央。御史参与审核计薄,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隋唐时期,尚书省吏部主管考课,以“四善二十七最”为标准,将道德考课与具体事务的考课有机结合起来。宋代由审官员和考课院负责,沿袭唐朝的考课标准,还制定了专门的《元丰考课令》《考课法》等考课法规。明代考课由吏部会同都察院主持,依据《大明律》《考察通例》等进行。清代以“四格八法”为标准,分为对京官的京察和对外官的外察两种,考满法为一年一考,三年为满,以考核结果决定官员的升迁或降、调。

——据朱伟华、徐璋著《中国古代职官考课制度特点初探》

材料二   1938年,毛泽东要求“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1941916日,中央军委作出指示:“今后提拔干部,必须以德(对革命忠实)才(工作能力)资(资望与斗争历史)兼顾,不以斗争历史为唯一的或第一的标准。”党的七大将这些标准加以系统概括。

——据孙秀民《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官员考课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政策。
6 . 官员的选拔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责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到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腐败泛滥。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的扩张出谋划策,选拔彻底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职务。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98年百日维新.各地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新式教育机构。林林总总大约有60所之谱。但是.这些机构大多各自为政、不成统系。缺乏全局上的总体规划。且多为军事和语言相关内容的学堂。进入20世纪,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出现了一批普通中小学堂。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部由中央政府制订的统辖各级各类学堂的学制系统。而在此数十年间,政府和民间举办学堂积累的经验教训,也使这样一部学制系统的制定成为可能。《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应运而生。“癸卯学制”的颁布,表明了清政府把近代学校制度推向全国城乡的决心,与一年后正式宣布的停废科举取士一起,形成推动传统教育变革、新式学堂发展的合力,迅速改变着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格局。

——田正平《癸卯学制两甲子考论

材料三   第一章……第二条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和职责设置公务员领导职务和职级序列。本规定所称职级.是公务员的等级序列.是与领导职务并行的晋升通道。体现公务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资历贡献,是确定工资、住房、医疗等待遇的重要依据,不具有领导职责。公务员可以通过领导职务或者职级晋升。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履行领导职责,不担任领导职务的职级公务员依据隶属关系接受领导指挥,履行职责。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概括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癸卯学制”出现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癸卯学制”给晚清选官制度带来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阐述公务员制度建立和推行的意义。
2023-12-2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在历史发展历程中,“中国”一词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材料二   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并提出具体政纲:“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与各大国平等”;“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

材料三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建立“自由统一的中国”。
1929年3月中共中夹号召工农兵士商学联合起来,推翻国民党军阀政府,建立“工农民主苏维埃共和国”。
1936年10月毛泽东在《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中首次提出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摘编自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指出的元朝时期的“中国观”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这些变化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邹容和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设想有何异同,并分析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宣帝时,先零羌与匈奴联合,大举攻汉。赵充国以七十六岁高龄统兵出征,他提出“帝国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战而百胜,非善之善者”。属将金城率骑兵进湟水,首战告捷,控制战略要地。而后,晓谕群羌,“大兵诛有罪者,明白有别”。同时,释放俘虏,使诸羌“宣天子至德”。“诸羌先后降者万七百余人”。先零羌败退至南山和青海湖以西据险以持并指日而待。赵充国罢骑屯田,“所降复得五千余人”。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秋,诸羌“共斩先零大豪犹非、杨玉首”,余羌悉平。赵充国请旨在归降诸羌中封王、侯、君,置金城属国,并设属国都尉治理之。属国都尉下设千人、司马、侯,千人以下首领一般均由羌人自己担任。在地方行政建制上,设破羌县和河关县以加强管辖、扼束羌人。

——摘编自苏药《简论赵充国安羌定边的战略与策略》

(1)根据材料,概括赵充国安羌定边的主要战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充国安羌定边战略的历史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编自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摘编自《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思考科举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税法的新变化、作用。
2023-12-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最繁盛的时期,国家经济繁荣昌盛,国家政权组织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并且唐朝崇尚儒家思想,皇帝出台的各项政治措施也都宽泛仁爱,其法律体系中的立法思想也是极其活跃,《唐律》的形成为唐朝的社会环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也为唐朝的立法、守法、执法形成了统一体。唐代《武德律》是唐高祖时以《开皇律》为蓝本所制订的法典,共十二篇五百条,内容与《开皇律》基本相同,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行。唐律为了保护封建官吏的利益,将官吏犯罪划分为公罪和私罪,并规定了不同的判刑原则。《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唐律集封建法律之大成,被称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的代表,后来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也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摘编自陶舒亚主编《中国法制史》等

材料二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共和国早期,政府被贵族所垄断,贵族利用政治特权压迫平民。……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罗马法是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的法,但是它也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它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罗马人的最大成就,无论就其本身的固有价值,还是就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而论,在很大程度上讲,罗马法是罗马法学家的理念或思想铸就的。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并分别指出它们产生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最突出成就。
2023-12-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仪陇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