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从入华之初就已开始。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传教方式上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明末)传教士来华与西学的输入……在部分中国士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为西学所吸引,为耶稣会士的博学所倾倒,以至“士大夫视与利玛窦订交为荣”,“投刺交欢,倒屣推重,倾一时名流”。在这一基础上,一批主张全面接受西学的士人脱颖而出。他们明确提出“遐方文献,何嫌并蓄兼收”的主张,“以为五经之外,冠冕之表,别自有人,不必华宗夏土,亦不必八索九丘(《八索》《九丘》指古代文化典籍)”。他们还充分意识到吸收西方文化对于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加速度的推动力,即“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成立,“专择有裨制造之书,详细翻出。”……据说当时的翻译馆明文规定,所翻译的书籍除供京沪两地学堂使用外,其他均由制造局图书处统一发售,以便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译书,同文馆与传教士都有采用……至于其读者,既有官员,也有士绅……据传,截至1879年底,翻译馆共计销售译书32111部,共83454册,平均每种售书250部左右。

——汤霞宋以丰《晚清政府与官书局的西学翻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魏晋时期佛教传播呈现出调适性的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西学输入中国的渠道,并说明西学传播对中国产生的历史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突出特点。
2019-03-13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备成熟的法典,全面制定了有关性别与婚姻的法规。《唐律》对离婚有三种规定,一是“出妻”,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异。在《礼记》中为出妻规定有“无子、不顾父母、妒、淫、哆言、窃盗、恶疾”七条理由。妻子若犯了其中一条,丈夫就可名正言顺地休妻。二是“义绝”强制离婚。“义绝”包括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谋害罪、奸杀与殴杀罪。官府判断一方犯义绝,必须强制离婚。三是受鲜卑族法律的影响,唐朝还存在“和离”的情况。从敦煌文书的“放妻书”样文看来,“和离”不仅双方自愿,而且还有对妻子再婚的祝词,“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选聘高官之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摘编《从<唐律·户婚>看唐代婚姻的双重性》

材料二1950年《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党和政府利用报纸、广播、书籍等方式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还通过集体婚礼、评选模范夫妇等形式宣传《婚姻法》。各级法院对于因干涉婚姻自由而伤害妇女或逼致妇女自杀的罪行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婚姻法》的贯彻使受封建婚姻制度束缚、压迫的妇女纷纷向政府和法院申请解除不合理的婚姻关系,妇女提出的离婚案件迅速增加。妇女获得婚姻自由后积极参加了基层政府以及生产互助组织的工作。伴随着婚姻自主意识的增强,青年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摘编《论1950年<婚姻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的婚姻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0年《婚姻法》的核心理念,概括其贯彻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 .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   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

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

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

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将宪法未授予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保留给各州。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及修正案

材料四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习近平《共倡开放包容共促和平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周初期分封的对象类型。西周的分封制与商朝时实行的内外服制相比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联邦制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22-06-30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等级考历史试题(A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人团体的兴起是明清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地缘关系组合而成的商帮和以业缘关系组合而成的行会等组织具有很多的经济功能。明清时期的商人组织承担着市场交易中所需的信用与保证功能,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对市场交易进行规范。商人组织还经常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信息网络,收集市场价格、政府政策等信息并由此获利。一些商人组织规定,会员间及会员与其它商人组织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由董事仲裁;如遇重大事情,便召集全体会员来共同评判,给出的处理意见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当时的商人组织在同政府的博弈中通过同盟抵制和抗争等手段,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摘编自杨海滨、杜佳《明清商人组织与市场网络》等

材料二   商会是清末新政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工商业社团。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谕令在全国各省各埠设立商会,后来逐渐形成了总会、分会与会所的三级组织体制。据统计,苏州商务总会的首届会员多达40个行帮1056户:天津商务总会1905年入会者有32581家。商会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商部规定:“如遇需索留难等事,倘有阻碍,该董事尽可直言指报,由商会处送交司务厅严办。”商会的内部构造一般由各业行会和新式企业的代表组成,处于领袖地位并能左右会务活动的主要是新式企业代表。商会开会时“务须开诚布公,集思广益,各商如有条陈,尽可各抒议论,稗择善以从,不得稍持成见。”上海商务总会规定,表决时“以可否孰多之数为准……倘事不便言明者,可用机密投筒法。”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人团体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商会的特点。
2021-05-2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1-11-11更新 | 535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部族时代,进而至于封建时代,是从无关系进到有关系,这是统一的第一步。更进而开拓荒地,互相兼并,这是统一的第二步。这其间的进展,全是文化.上的关系。因为必先(一)国力充实,然后可以征服他国。(二)亦必先开拓疆土,人口渐多,经济渐有进步,国力方能充实。(三)又必开拓渐广,各国间壤地相接,然后有剧烈的斗争。(四)而交通便利,风俗渐次相同,便于统治等,尤为统一必要的条件。所以从分立而至于统一,全是一个文化.上的进展。向来读史的人都只注意于政治方面,实在是挂一漏万的。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01年,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他认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以,革命派迅速放弃了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的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列宁的民族自决理论,中华民族的而民族自决是指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后,《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的悲愤歌声,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整体的认同和爱国热情。

——郑大年《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吕思勉所说“从封建时代的分立而至于统一,全是一个文化上的进展”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彻底觉醒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丁·路德于1520年发布了《致德意志基督徒贵族书》。这本小册子首先是一份重要的神学论文,对罗马天主教进行了无情粮笞。在这本小册子中,路德使用了神学意义上的概念:罗马党徒。这个词在德国人和罗马人之间划出了一条界线。路德指出,罗马党徒在身边建筑了三堵墙以保卫自己。第一堵墙,他们用法令宣称世俗权威无其干涉他们,因为精神权威高于世俗。第二堵墙,他们说只有教皇能够解释圣经,以此来瓦实呈经。第三堵墙,他们说除了教皇没有人能够-召公议会。路德要做的就是摧毁这三堵墙,为德意志民族鸣不平人但是路德对试图以民族统一的方式来解决国家分裂的行动并不支持,对德意志分裂的现状是宠全接受的。

——摘编自徐乐天《路德宗教改革与德意志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121月,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虹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名统一。”该月底,他又在致喀尔沁亲王等蒙古王公的电文中再次遍告海内:“今全国同胞……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共享人类之自由。宽之政体虽更,国犹是国。”同年9月,他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何则?……满洲为主人,而他四族皆奴隶,……种族不平等,自然政治也不能平等,是以有革命。”“以后五大民族,同心协力,共策国家之进行,使中国进于世界第一文明之大国”。

——摘自陈其泰《20世纪初民族观的历史演进——兼论历史文化认同在中国近代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为摧毁“三堵墙”提出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孙中山的民族观,分析马丁路德民族观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简析孙中山民族观的历史作用。
2021-07-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0·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为吏之道》中提出“五善”、“五失”。所谓“五善”,“一曰中(忠)信敬上,二曰精(清)廉勿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五失”则是“夸以迤”、“贵以大”、“擅制割”、“犯上弗智(知)害”“贱士而贵货贝”。

西汉时期,地方官“上计”薄记载主要内容已经成为“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据《唐六典》卷二《吏部·考功郎中》记载,唐代考课标准有“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指德、慎、公、勤。“二十七最”则是针对各个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宋代考课标准依不同职官有很多具体规定,如地方守令有“四善三最”。“三最”即“狱讼无冤、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屏除奸盗,人获安处,赈恤困穷,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对监察官员有七事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张晋藩《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汉唐三朝考课官吏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至宋考课官吏制度的作用。(9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6年8月,日本确立“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的南北并进战略。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即准备“北进”进攻苏联。1938年8月,日本在中苏边境挑起张鼓峰之战,苏军几乎全歼一万五千日军。1939年8月,日军又在中蒙边界挑起诺门罕战役,苏军再次打败日军,日军伤亡和被俘者超过5万。1939年9月,欧战爆发。1940年,日本估计欧战很快结束,必须利用德国的胜利,抓紧时间南进。1941年1月,日本与苏联签订《中立条约》,标志着日本放弃了北进战略。1941年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再次决定向美、英、荷等国发动战争。次日,确定进攻珍珠港的时间为12月8日。是日,日军如期“南进”攻打美国珍珠港太平洋舰队,挑起太平洋战争。

——摘编自李世安《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最终确立实施“南进”策略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对二战形势的影响。(6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赵九章(1907—1968),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8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经竺可桢教授推荐,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承担起继竺可桢之后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他勤于治学,热心育人,中国一些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顾震潮、陶诗言等都受过他的指导。1964年12月,赵九章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建议将发射卫星正式列入国家计划。经中央专委1965年5月12次会议和1965年8月13次会议研究批准,卫星正式立项。从1959年到1965年,赵九章在他所领导的研究机构里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火箭探空已进行了20多发的探测试验,取得了一批科学数据和一些技术经验;空间环境模拟实验室已初具规模;主要几项卫星预研课题已有较好的进展;空间科学研究也有了良好的开端。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赵九章简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九章的重要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赵九章体现的时代精神。(6分)
2020-03-16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文科综合历史-学科网3月第二次在线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考试版)
9 . 体育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人们最早称“体育”为“体操”。北洋水师学堂是最早把西式兵操和其他运动项目如击剑、拳击等作为训练与教学内容的学校。……严复等人清醒地意识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人们体质的增强是“强国保种”的关键,主张将体育纳入学校教育,使得体育成为整个教育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后,“体操科”作为当时新式学堂的体育课程形态进入了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大通体育师范、四川体育专门学校、中国体操学校等纷纷创立,为培养中国近代体育师资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广大的城乡学校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得到很好的发展。

——摘编自何叙《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传承与演变的轨迹与特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同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国进行了频繁的体育交流。……充分体现了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在新中国对外体育交流活动中占据首要地位。

——据李相如、宋雪莹《关于新中国体育外交的问题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体育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交流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2022-02-1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美国尽管在政治上实现了独立,但在经济上依然没有改变殖民时期形成的基本结构,农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外贸易还是严重地依赖英国市场。正如学者拉里.萨沃斯指出的那样$政治独立允许美国给国内工业以关税保护,而这在殖民时期很大程度上是被否定的……没有保护关税,美国的工业化无疑将是非常缓慢的。”美国第一代领导人受到经济自由主义学说的影响,试图将自由贸易、平等、互惠等原则在国际贸易中推而广之,但欧洲大国根本不买这个新独立国家的账。惨痛的经历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在当时多少有点“理想化”的经济自由主义,转向更适合实现美国现实利益的思想……1789年联邦政府运行的当年,国会通过的最早两个立法均与保护国内市场或制造业有关……这样,到了19世纪20年代以后,在国内经济民族主义者的呼吁和敦促下,美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率继续上升,保护主义也日益深入美国经济思想的骨髓。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早期历史上的经济民族主义及其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并非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防卫性的民族意识及应对时代困局的反应性的经济策略。甲午战前,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体现乃是“自强”运动,这一运动从单纯的“强兵”转向兼重“富国”,即显示出其演进的轨迹。应当承认,自强战略的转变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崇本抑末、重农轻商、言义不言利等传统观念及相应的经济政策开始被哭破。不过,这一时期虽然发展民营工商业的呼声越来越强,但少数先觉者观念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国家政策的转变……甲午战后,“实业救国论”成为颇具规模和影响的一种社会思潮,实业救国论者普遍认为中国实业不振的原因是由于政府不重视商务,缺乏发展实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因而要求政治改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指出:“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

——摘编自刘莘《经济诉求与政治取向——论甲午战前的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前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应史实说明其在甲午战后发生的重要转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中、美两国的经济民族主义。
2019-06-0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