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三次党史教育的高潮。

材料   1937年至1940年,中共党员由4万人发展到80万人。毛泽东发现许多新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较低,轻视对历史的学习,忽略对国情的把握,为此开展了党史教育。1941年中央收集了党内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文件,编印成《六大以来》,供高级干部学习。毛泽东指明党史教育的目的是灵活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全党还开展系列党史座谈会,形成了党史理论的重要成果。

1951年恰逢党的而立之年,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出版,是第一本简明党史,成为五六十年代影响最大的研究著作。同年,收录了毛泽东不同时期论著的《毛泽东选集》出版,把全党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推向了高潮。

80年代初,开展党史教育的工作刻不容缓。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从而掀起了全党学习的高潮。邓小平还多次强调要将党史教育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以教育党员树立改革开放思想。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开设“中共党史”必修课。

——摘编自王炳林《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拟一个论题,评析党史教育的发展历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村史留痕:陕西佳县泥河沟村口述史》一书由40位受访者的口述集结而成。60岁以上老人记忆最深的是生产队里集体劳作清贫生活,直至20世纪80年代实行土地承包,生活才有所好转,但吃救济粮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书中“70后”到“90 后”的受访者讲述的主题变成了读书求学、进城打工、回乡创业。由此可见(     
①口述史料是来自当事人或亲历者的口述回忆                            
②口述史料往往带有个人主观成分,需要甄别
③该口述史料记录了一些历史事件背景下普通人的经历
④该口述史料准确反映出不同时期农民群体的整体风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2-11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曾随之谜

在今天湖北境内,中国的传世文献从来没有记载过周代一个叫曾国的诸侯国。1978 年,曾侯乙墓的发现却证明历史上湖北的随州确实存在着一个姬姓曾国。史籍中明确记载这一地区只有一个随国,但却从未见随国青铜器出土。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不一致,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曾国”和“随国”两个国名关系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曾随为一国,有的学者认为曾国绝不可能是随国。

直到2019年,这场争论才得以平息。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枣树林发现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群,出土铜器2000余件,其中礼器近600件。三组大墓的墓主人分别为曾公求及其夫人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三组大墓均出土有编钟,同一墓葬均出土带有周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因素的铜鼎。以下为曾侯宝夫人、楚王女儿芈加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及其铭文:


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大意为:楚王嫁女儿芈加到随国的陪嫁。


铭文:伯括受命,帥禹之绪,有此南洍。余文王之孙,穆侯元子,出邦于曾……以长辝夏。


大意为:伯括受命,遵循大禹的功业,被分封到南土,在曾地建邦。我是周文王的后裔,穆侯的长子,通过统治曾国,光大“夏”的功业。
(1)考古发现如何解决了“曾随之谜”?
(2)此次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周代的哪些史实?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有许多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

注:①1948年党中央移驻西柏坡,“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依据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为图片中的“革命圣地”撰写一篇解说词。(要求:任选其中2处革命圣地,史实全面,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晚清发生一系列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份奏折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

材料二   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的奕等人在奏开岳州等四处为商埠的奏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臣等再四筹维计,添设口岸,藉辟利源。”他们援引“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的“通例”,认为“强邻环伺”之际,“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政府批准同意,并规定自开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诉讼权,归中国政府。

据统计,自清末到民初,中国历届政府宣布自开的通商口岸达50处左右。

——摘编自《清末民初自开商埠简论》等

材料三   19-20世纪初中国部分通商口岸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在古代,周边的国家和部族常被视为“藩属”或“夷狄”,需定期向中央王朝朝贡。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没有真正的外事机构。

1844年,清政府按照列强的要求设置“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各国通商事务。

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职务由亲王或军机大臣等兼任。

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成为常设机构。

19123月,陆征祥改外务部为“外交部”,并把驻外使领馆改为专业机构、从事外交的人员为职业外交官。

抗战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1943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中外舆情莫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


(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2)阅读材料二、三,结合所学,以“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变化”为题,解读上述现象。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对外交往发生的变化。
2021-11-11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6年初,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要“以苏为鉴”,找到自己的建设道路。这一年,中共初步形成了有别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思路。下列实践和探索体现“新思路”的有
①着力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
②发布了《论十大关系》,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为核心
③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学术方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④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1-11-10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书院

材料一 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之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为修书之地,类似于后世的馆阁。李渤隐居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人称白鹿先生,南唐时就此建学馆,称庐山国学。北宋时期,理学家们兴办书院讲论经籍教育生徒,书院成为传承儒家道统的场所。元朝多次颁布法令保护书院和庙学,并把书院山长定为学官;明代到王阳明出,书院复兴,呈现出了两种形式:一种是重授课、考试的考课式书院,另一种是各学派在此互相讲会、问难、论辩的讲会式书院;清代书院2000余所,多为“习举业”而设,粤秀书院是康熙四十九年清廷御批的官办学院,为清代四大书院之首,书院官学化达到了极点。

材料二 (宋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右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明)东林书院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材料三 毛泽东撰写的《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1921.8.1)内容节选:

自修大学之所以为一种新制,就是取古代书院的形式,纳入现代学校的内容,而为适合人性便利研究的一种特别组织。

自修大学为一种平民主义的大学……第一,自修大学学生研究学问的主脑是“自己看书自己思索”……第二,自修大学学生于自己看书自己思索之外,又有“共同讨论共同研究”……第三,自修大学虽然不要灌注食物式的教员,但也要有随时指导的人做学生自修的补助。第四,自修大学以学科为单位,学生研究一科也可,研究数科也可,每科研究的时间和范围都听学生依自己的志愿和程度去定。第五,自修大学学生不但修学,还要有向上的意思,养成健全的人格、湔涤不良的习惯、为革新社会的准备。

材料四 本刊是湖南自修大学同仁创办的,也可以说是同仁发表研究所得的机关报。本刊和普通校刊不同,普通校刊兼收并列,是文字的杂货店,本刊却是有一定主张,有一定宗旨的。……将来,国家如何改造,政治如何澄清,帝国主义如何打倒,武人政治如何推翻,教育制度如何改革,文学艺术及其它学问如何革命、如何建设等等问题,本刊必有一种根本的研究和具体的主张贡献出来。

——刘野《关于新时代与湖南自修大学》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与其他时期相比,宋、明时期的书院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湖南自修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历史贡献。
2021-11-0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党章是一个政党为保证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一致和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所制定的章程。党章的内容,随着形势的发展、任务的变化、斗争的需要和党员的情况,定期进行修改。根据以下相关内容,按其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总结24年斗争经验,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②高度强调共产国际在中共组织和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③确定集体领导原则,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④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总章程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
9 . 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
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以来,甘肃成批出土简牍10余次,总数达到7万多枚。简牍的内容以秦汉行政文书为主,各种簿籍和通行公文系统性很强。簿籍内容包括边塞军事机构对兵器、廪食、俸钱等物资的流水账目及会计报告和关于各种人员的名单。通过簿籍,可以管窥各类机构对文书的书写、审核、校对、存档等细节。通行公文是各级机构间上传下达的文书,有涉及人事升迁、任免、调动的,也有关于日常管理值班的。甘肃简牍中还包含大量的律令,涉及军事、治安、边疆、土地、吏治、养老、赋役等多方面。司法实践中的各类文书透露出执法重要环节的各种信息,生动反映了西汉中后期至东汉的诉讼程序和司法情况。

——黄兆宏《“经国之枢机”——甘肃简牍与秦汉时期行政体系研究》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甘肃简牍所反映秦汉政治的基本特点,说明甘肃简牍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